春寒,还没有离去,晚上点着油灯的齐哥儿,仍坚持握狼毫笔,在粗糙的草纸上默写着《孟子·告子》篇。"君子深造之以道..."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刘氏轻手轻脚地推门进来,放下一碗冒着热气的米粥:"齐哥儿,先垫垫肚子。""谢谢娘。"秦思齐抬头笑了笑,只是将那碗粥推到一旁,"我再写会儿,粥凉了再喝。"
第二天晨光微熹时,秦思齐己经收拾好书本。他小心地将那方端砚包进棉布,又检查了一遍昨日夫子布置的功课。推开院门,冷风夹着细碎的雨水扑面而来,他不由得缩了缩脖子。
"思齐!"刚拐过街角,就听见李文焕的声音。这位通判家的公子穿着厚实的狐裘,手里还捧着个鎏金手炉,正从一顶暖轿中探出头来:"快上来,这天气冻死人了!"
轿内温暖如春,林静之己经在里面坐着,见秦思齐进来,笑着递过一个油纸包:"刚出炉的肉包子,趁热吃。"秦思齐道了谢,却没有立即接过。他先取出帕子擦了擦手,又从书袋里拿出个粗布包:"这是我娘腌的酱菜,配包子正好。"不卑不亢的齐哥儿,赢得了他们的好感,其他人都是带着目的接近他们,而齐哥儿只是单纯交流学识,其他的一概不讲,不闻,不问!
三人说说笑笑到了书院。刚进蒙学堂,就听见一声冷哼。赵明远带着他那帮跟班围在火盆旁,见他们进来,故意提高声音:"有些人啊,攀上高枝就忘了自己几斤几两!"
秦思齐恍若未闻,径自走到自己的位置坐下。李文焕却忍不住回嘴:"赵明远,你昨天《大学》的注解抄完了吗?夫子可是说了,今日要抽查。"
赵明远脸色一变,正要反唇相讥,钟声突然响起。那位须发花白、面容严肃的方夫子踱步而入,手中戒尺在案上一敲,整个学堂立刻鸦雀无声。
"昨日讲到《中庸》'天命之谓性',今日继续。"夫子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谁来解释'率性之谓道'?"
学堂里一片死寂。秦思齐看见前排几个同窗悄悄缩了缩脖子,赵明远更是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去。夫子锐利的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秦思齐身上:"秦思齐。"
秦思齐起身一揖:"回夫子,学生以为,'率性之谓道'意为遵循本性而行便是道。但此'性'非任意妄为之性,而是天命所赋之善性。"
夫子微微颔首:"接着说。"
"譬如水流向下是水性,人向善是人性。"秦思齐声音清朗,"但水遇山则绕,遇壑则填;人遇善则进,遇恶则止。此便是'修道之谓教'的道理。"
这番话说得夫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却让赵明远脸色更加难看。他阴阳怪气地嘀咕:"就会耍嘴皮子..."
"赵明远!"夫子突然点名,"你来说说,何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赵明远慌慌张张站起来,支吾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夫子脸色越来越沉,戒尺在案上敲得啪啪响:"昨日讲的内容,你是一个字也没听进去!手伸出来!"
清脆的戒尺声在学堂里回荡,赵明远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出声。打完,夫子冷冷道:"秦思齐,你来回答。"
"回夫子,此句言人之性情未发时的本然状态。"秦思齐不假思索,"譬如静水无波,明镜无尘,此谓'中';发而皆中节,如水流有度,镜照有形,此谓'和'。"
夫子这才面色稍霁:"坐下吧。"转向赵明远,"你若有秦思齐一半用功,也不至于如此不堪!"
下课铃响,赵明远狠狠瞪了秦思齐一眼,带着他那帮跟班气冲冲地走了。李文焕凑过来,笑嘻嘻地说:"赵胖子这是第几次挨打了?我看他手心都快肿成馒头了!"
林静之摇摇头:"他父亲捐了那么多银子,就盼着他能考个功名,可惜..."说着看向秦思齐,"思齐,你刚才的解释比夫子讲的还透彻,是从哪看的注解?"
"是族叔给的一本《中庸衍义》。"秦思齐从书袋里取出一本手抄本,"这里还有朱子和阳明先生的批注对比,很有意思。"
三人正讨论着,秦思齐余光瞥见角落里的张成。那个寒门学子正偷偷往这边看,目光中满是羡慕。见秦思齐注意到自己,张成慌忙低下头,继续啃他那本破旧的《论语集注》。
"张同窗,"秦思齐走过去,"要不要一起讨论?"
张成瘦削的脸上闪过一丝动摇,最终还是摇了摇头:"不必了。"他紧了紧那件单薄的棉袍,"我自己看得懂。"
秦思齐也不勉强,只是从书袋里取出另一本手抄本:"这是我整理的《大学》批注,或许对你有用。"
张成犹豫了一下,终究没伸手去接。秦思齐笑了笑,将书放在他案头,转身回到李文焕二人身边。
午休时分,雪下得更大了。学子们大多挤在暖阁里用膳,秦思齐三人却找了个僻静的廊下。林静之命书童送来热腾腾的火锅,炭火映得三人脸颊发红。
"思齐,你将来想做什么?"李文焕突然问,"以你的才学,中举入仕不在话下。"
秦思齐望着纷飞的雪花,轻声道:"若能得一官半职,自当为民请命。"他顿了顿,"这些日子我才知道,天下贫富悬殊竟至如此..."
林静之若有所思:"我父亲常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可惜如今官场..."他突然住口,转了话题,"对了,听说下月书院要举办经义辩论,思齐你可要参加?"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喧哗。只见赵明远带着几个人围住了独行的张成,正抢着什么东西。秦思齐眉头一皱,起身就要过去,却被李文焕拉住:"别急,看我的。"
李文焕清了清嗓子,故意提高声音:"林兄,令尊按察使大人是不是说过要来书院视察?好像就是今日?"
这话果然奏效。赵明远一伙人立刻作鸟兽散,临走前还不忘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张成捡起被扔在雪地里的破书,头也不回地跑开了。
"这赵明远越发过分了。"林静之皱眉,"要不要告诉夫子?"
秦思齐摇摇头:"张同窗性子倔,说了反倒害他难堪。"他望着张成远去的背影,轻叹一声,"只盼他早日明白,独学无友,终究难成大器。"
下午的课上,夫子讲解《论语·卫灵公》篇。讲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时,特意看了赵明远一眼:"有些人自己不学无术,反倒嫉恨他人,此乃小人之态!"
赵明远脸上青一阵白一阵,下课后立刻带着他那帮人溜走了。秦思齐收拾书箱时,发现案上多了张字条,上面写着:"谢谢。"他微微一笑,将字条收入袖中。
散学时雪己停了,夕阳将书院的白雪染成金色。秦思齐婉拒了李文焕的暖轿,独自踏雪而归。路过一条小巷时,突然被人拦住了去路。
"小畜生,让你多嘴!"
赵明远带着三个跟班堵在巷口,手里拿着不知从哪捡的木棍。秦思齐心头一紧,却不动声色地将书箱抱在胸前:"赵明远,你想做什么?"
"做什么?"赵明远狞笑着逼近,"让你知道知道,什么叫尊卑有别!"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巷口突然传来一声厉喝:"住手!"
李文焕和林静之带着几个家丁冲了进来。赵明远见势不妙,丢下木棍就跑,他那几个跟班也作鸟兽散。
"没事吧?"林静之关切地问,"我们看你没坐轿,担心你出事。"
秦思齐摇摇头,弯腰捡起散落的书本。李文焕气得首跺脚:"这赵明远越发无法无天了!明日定要告诉夫子!"
"不必。"秦思齐拍拍书上的雪,"他没伤到我,反倒露了怯。"说着笑了笑,"况且,与这等人生气,不值当。"
三人并肩走在积雪的街道上,夕阳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秦思齐望着远处秦记酒楼亮起的灯笼,心中一片澄明。他知道,在这条求学之路上,有明枪,也有暗箭,但更多的是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照亮前路的明灯。
回到家,刘氏己经准备好了热水。秦思齐一边泡脚,一边温习明日的功课。烛光下,他忽然想起夫子今日讲的一句话:"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映得夜空格外澄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