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48章 旧伞铺的春天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568
更新时间:
2025-07-06

梅雨季的雨总是缠缠绵绵,老街的青石板被冲刷得发亮。街角那间挂着“老徐修伞铺”木牌的小店,在雨帘中显得格外冷清。徐老头戴着老花镜,正用锥子细细修补一把褪色的油纸伞,竹骨与棉线在他布满老茧的手中翻飞,发出沙沙的轻响。

这是他守着这间铺子的第三十七个年头。曾经老街熙熙攘攘,修伞的、买伞的人络绎不绝,如今街边立起共享雨伞柜,年轻人都习惯随手买把便宜的折叠伞,坏了就扔。徐老头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连隔壁包子铺的老板娘都劝他:“老徐啊,把铺子租出去吧,还能落个清闲。”

这天傍晚,店里来了个穿校服的姑娘。她怀里抱着一把破了大洞的黑伞,伞骨歪歪扭扭,伞面布满雨水渍。“爷爷,这伞还能修吗?”姑娘怯生生地问,声音带着哭腔,“这是我奶奶留给我的。”

徐老头接过伞仔细端详,伞柄上刻着的“1987”字样己经模糊,但木质纹理依然温润。“能修。”他点点头,“不过得花些功夫,明天来取吧。”姑娘眼睛亮了,从书包里掏出皱巴巴的二十块钱:“够吗?”徐老头摆摆手:“不急,修好再说。”

夜深了,徐老头坐在台灯下,从老旧的樟木箱里翻出珍藏的伞骨和布料。这把伞的伞骨是少见的湘妃竹,伞面原本用的是杭州丝绸,他特意找出库存的素色绢布,一针一线照着原样缝制。月光透过斑驳的窗棂洒进来,在他花白的头发上镀了层银霜。

第二天下午,姑娘准时来了,看到修好的伞时,眼泪“唰”地掉下来。伞面平整如新,伞骨重新上了桐油,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徐老头又拿出块软布,仔细擦拭伞柄:“以后用完记得晾干,别让它再受潮。”姑娘连连道谢,掏出钱包要付钱,却发现里面只剩几枚硬币。

“算了算了。”徐老头笑着把钱推回去,“就当爷爷送你的见面礼。”姑娘红着脸记下了店铺地址,说以后一定来帮忙。

没想到,第二天姑娘真的带着几个同学来了。他们举着自制的海报,上面写着“老字号修伞铺,匠心传承三十年”,还架起手机开始首播。“家人们看!这是徐爷爷修复的古董伞……”镜头里,徐老头有些局促地展示着修伞工艺,苍老的手指灵活地穿针引线,看得弹幕纷纷刷起“太厉害了”“原来伞还能这样修”。

渐渐地,来修伞的人多了起来。有人拿来爷爷留下的竹柄伞,有人带着旅游时买的特色油纸伞,甚至还有年轻人专程跑来学修伞手艺。徐老头的小店里时常挤满了人,他一边修伞,一边给大家讲过去的故事:“以前伞坏了舍不得扔,补块布接着用,伞骨断了换一根,又是新伞……”

隔壁包子铺老板娘送来刚出锅的肉包,五金店老板帮忙装了新灯泡,老街坊们都来给小店添人气。那个姑娘——她叫小满,每周都会来店里帮忙,整理工具、招呼客人,还建了个“老街伞友群”。

入秋那天,小满抱着个快递冲进店里:“爷爷!您看!”拆开包装,是一面锦旗,上面绣着“妙手回春,匠心永存”。原来有位客人把修复的伞发到网上,被当地媒体报道了,不少人专程从外地赶来修伞、参观。

徐老头摸着锦旗,眼眶了。夕阳透过玻璃橱窗洒进来,给店里的旧伞镀上一层金色。小满在首播镜头前说:“家人们,你们听,这穿针的声音,是不是像雨声?”评论区飘过一行行温暖的留言,而老街的风,正轻轻拂过“老徐修伞铺”那块被岁月磨亮的木牌。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