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54章 修车摊的夜灯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508
更新时间:
2025-07-06

深冬的寒风卷着细碎雪粒,把老街巷口的梧桐枝桠刮得簌簌作响。李国强裹紧褪色的军大衣,缩在修车摊的塑料棚里,就着昏黄的灯泡修补车胎。这处摆在巷尾二十多年的修车摊,铁皮柜上斑驳的"老李修车"招牌,早成了街坊们心里的坐标。

这天晚上八点多,刚准备收摊的老李听见急促的脚步声。穿校服的女孩推着歪歪扭扭的自行车跑来,冻得通红的脸上满是焦急:"师傅,我的车链子断了,明天还要赶早自习......"老李眯眼打量,认出是巷口中学的学生,便笑着应下:"丫头别急,十分钟准修好。"

他抄起工具钳,熟练地把链条接好,又给生锈的车轴滴了几滴机油。女孩摸遍口袋,才发现零钱不够,急得眼眶泛红。老李摆摆手:"先骑着走,什么时候方便再送钱来。"女孩连声道谢,踩着修好的车冲进夜色,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

没想到三天后的傍晚,女孩真的来了。她怀里抱着保温桶,掀开盖子热气升腾:"师傅,这是我奶奶熬的姜汤,说您总在风口修车,要注意身子。"老李这才知道女孩叫陈雨桐,父母在外地打工,和奶奶相依为命。

从那以后,雨桐常来摊位帮忙。她学会了给车胎打气、给链条上油,还把老李的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老李教她辨认不同型号的扳手,教她用听声判断车轮问题。两人渐渐熟络,雨桐说起自己的梦想——考上师范大学,将来回到家乡当老师。

初春的雨夜,老李正要收摊,远远看见雨桐冒雨跑来。她浑身湿透,头发黏在脸上:"师傅,我奶奶突然犯了老毛病,救护车还没来......"老李顾不上收拾摊位,推着电动车就往雨桐家赶。路上积水很深,他绕开坑洼,把雨桐稳稳送到楼下。

在医院守到凌晨,确认老人脱离危险后,老李才悄悄离开。第二天,雨桐奶奶拄着拐杖来到摊位,颤巍巍从布兜里掏出鸡蛋:"老李啊,多亏你帮忙,这是自家鸡下的蛋,你一定要收下。"推辞不过,老李只好把鸡蛋放在工具柜最里面,逢人就说这是最珍贵的"镇摊之宝"。

日子一天天过去,修车摊成了街坊们的聚集地。下班的工人会来唠两句家常,放学的孩子缠着听老李讲年轻时跑运输的故事。雨桐中考那天,老李特意在摊位前贴了"暂停营业"的纸条,跑到考场外等着,手里攥着提前煮好的茶叶蛋。

转眼到了高考前夕,雨桐突然好几天没来。老李心里发慌,打听后才知道她因压力过大发烧住院。他连夜煮了小米粥,送到医院时正撞见雨桐抹眼泪。"师傅,我要是考不好......"女孩哽咽着说。老李像哄自家孩子般拍拍她的背:"别瞎想,你就像我修好的自行车,只要蹬起来,总能到想去的地方。"

放榜那天,雨桐抱着录取通知书冲进摊位,喜极而泣。老李戴着老花镜,反复着那张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笑得眼角的皱纹更深了。临走时,雨桐往工具柜里塞了个信封,里面是她勤工俭学攒的钱,还有张字条:"师傅,这是修车费,也是学费的第一笔。"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巷尾的修车摊依旧亮着暖黄的灯。老李多了个习惯,总会留半块刚出炉的烤红薯在柜台上——那是给考上师范的雨桐留的,就像当年她留给他的姜汤,暖胃,更暖心。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诉说着这段因修车结缘,比钢铁更坚固的情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