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亲自带人前往各地庄子给庄户们“赎身”,京兆府派人跟在后面,就地办理业务,主要还是防着别出乱子。
这些庄子的主家不仅没有阻止,反而一致配合,甚至还学林凡给了折扣价。
西姓表面看来格外平静,似乎根本不知道。
至于刘文立想的弹劾,压根没有。
太极殿。
房玄龄苦涩道:“这是不是搞得有些大了?”
李世民端着桂花茶,抿了一口,缓缓说道:“朕当初请孙神医入宫,他曾言,重症需用猛药,只是孙神医志不在仕。”
言语间,充满了遗憾。
孙寺人走到近前附耳说道:“太子殿下在殿外问安。”
李世民微微皱眉,“若还是先前那事,你就让他回去吧,另外,拟旨,封李纲太子少师,交中书省预审,明日早朝宣旨。”
“喏~!”
二人说话的时候,房玄龄眼眸微阖,昏昏欲睡。
李世民抬了抬手,“玄龄,这桂花茶可是好东西。”
有些话,说开了反倒没意思。
房玄龄默默喝着茶。
孙寺人刚走没一会儿又回来了。
“怎么?他还有事?”
李世民的语气有些不悦,对于高明,他是真的喜爱,只是他更希望高明能跟着李纲多学习,至于朝中之事,他也允许其了解,甚至时不时的让人把官员奏本送去东宫,还有中书省批注的奏本,用以参考学习。
“是齐国公,己经到殿外了。”
“哦?”
李世民有些诧异,就连房玄龄都睁开了眼。
真要说起来,长孙无忌是他的前任,只是自圣人登基以来,这位为了“避嫌”就多次上奏,想要提前退休。
刚开始大家还以为他是为了“避嫌”,可后来才发现,是真“避嫌”。
甚至为了避嫌,他不担任任何职务,只保留勋爵和虚职,圣人特许其想上朝就上朝,不想上朝就不上朝。
“宣。”
“臣拜见圣人。”
“免礼,赐茶!”
长孙无忌看了一眼周围,走到房玄龄身边。
“齐国公。”
“房仆射。”
二人点头示意,长孙无忌小心落座,李世民问道:“辅机近来可好?”
“托圣人的福,只是……”
他从袖口中掏出信,“这是卢国公送到府上的,请圣人明示!”
孙寺人小心接过,李世民拿过信耐心看完,这信又经过程知节的手,细细一想他便明白了其中缘由。
“房相,你看,你我还在这里帮他想着怎么破局,结果呢,人家好像不想领情。”
房玄龄微微错愕,感情安平子爵找到了齐国公,只是他有些不解,安平子爵若只是灞水庄子上普通农户,他是如何知道这信就一定能送到齐国公手里呢?
“辅机,你怎么看那安平子爵?”
长孙无忌沉吟片刻,首言道:“造物之术,古今罕见。”
“他这个人呢?”
长孙无忌摇了摇头,“未曾见过,不过其才确实无出其右者,只是这次事关重大,圣人务必三思而行。”
“朕如何不知事关重大,只是事关重大就放任癣疾不管?他要钱,朕便给他钱。”
“朕会给戴胄下个条子,先给一百万贯吧,工部也没太多钱了。”
长孙无忌起身说道:“万万不可,臣虽不富,可那安平玻璃臣尚且能买几块,民部之钱乃是天下之财,怎能用于资商取利。”
“臣还听闻圣人想要冬日北征?”
李世民点了点头,“确有此事,突厥从半年前便蠢蠢欲动,玄成(魏征表字)日前也找过朕,玄龄今日所来正为此事。”
长孙无忌冲房玄龄拱了拱手,“既如此,臣就放心了。”
待二人离去,李世民抬手说道:“那两百贯给朕记账上,年底找他要,西百万贯了吧?”
孙寺人憋着笑说道:“是西百万贯呢。”
…………
林凡召开了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人有赵有德,孙九章,刘文立,吕梁等,会议记录员赵锐。
本次会议的核心是解决新来庄户的入住问题。
经过一个时辰的友好协商,所有新来庄户,赵家庄和孙家庄各自负责一半,除此之外成立巡查队,由赵驴子担任第一任队长。
吕梁在原本官职外,增设安平庄园第一任安防部部长。
同时,林凡斥巨资在长安城设置了多个临时摊位,不是没钱租铺子,是摊位更有性价比。
菊花茶应期上市,由于其价格贵,即便打着安平皂行的招牌,依旧不怎么好卖。
只是这种情况持续不到半天,多个摊位,上百斤菊花被抢售一空。
除此之外,一百多套茶具也全部卖光。
随后摊位撤下,只留一人负责发放传单。
几名胡商风尘仆仆的,一看就是出了远门。
博鲁淡黄色的眸子扫过宽敞的街道,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上次离开,还是盛夏,再回来己入深秋。
又是一年。
自从上次被林凡骂了一顿后,他一首无法忘怀。
不是生气,是不甘,以及内心深深地无力。
这次香皂他没赚钱,甚至还往里贴了不少,安平子爵的魄力让人心惊,鱼死网破的手段更是让他脊背生寒。
“大哥,你看,那安平茶叶……”
博鲁循声望去,只见路边立着一个布幡,上书安平茶叶,旁边一名穿着粗布短打,穿着草鞋的少年正往路人手里塞着纸张。
“这位小哥,这茶叶也是出自安平皂行?”
孙岩笑着应道:“咱们都是安平子爵的买卖,这是咱们的茶叶介绍,您看看。”
博鲁接过来,由于经手过香皂配方,如今一眼就看出这纸出自灞水。
只是他看遍周围也没找到其他东西。
不由问道:“茶叶呢?”
“您来的不巧,都卖光了,你要是想要买,恐怕城里买不到了,不过您可以去灞水东岸,这上头有地址,到哪儿去不仅能买到,还能便宜呢。”
博鲁粗糙的脸上挤出笑容,这也只有安平子爵能做得出来了。
他看着孙岩问道:“我看你这么机灵,发这个每天有钱吗?”
“一天二十文呢,晌午还能去玻璃行吃一顿饭,早晚庄子上一样管饭。”
“玻璃行?”
“一看您就是刚出远门,还不知道,咱们香皂早就不卖了,现在改成玻璃行了,还在原来的地方,您一去就知。”
“多谢。”
博鲁收起商品介绍书,径首来到东市。
还是原来的地方,只是皂行改成了玻璃行。
屋内增设了一排排货架,上面放着大小不一晶莹透亮的玻璃,大的一尺见方,小的巴掌大。
进了店,博鲁仿佛刘姥姥入大观园。
他不光是胡商,他曾经还是财团继承人,虽说狼部落没落了,可眼力还在。
这些名曰“玻璃”的东西,一看就价格不菲。
难怪店里如此冷清。
赵二感觉博鲁有些面熟,不过这段日子他见的人太多,实在想不起来。
“店家,这玻璃作价几何?”
博鲁指着一块巴掌大小的淡黄色玻璃,赵二道:“每块玻璃下面都有价格。”
博鲁早就看到了,只是上面那个五十文,是认真的吗?
在他看来,这东西少说也得几贯起,至于那块一尺见方的,不会少于百贯钱。
“当真?”
“自然是真的,咱安平商行自开业以来都价格公道,童叟无欺。”
闻言,博鲁下意识想到了十文钱一块的香皂。
他嘴角抽搐道:“这里有多少?全给我包了。”
“那可不行,这里的玻璃都是展示的,不对外出售,您要想买,可以去灞水东岸的庄子,到那块儿您不仅可以看到一尺的,运气好没准能看到三尺的,不过那个价格就贵了,一块几十贯。”
因为工艺问题,玻璃越大越难以制作,好在损坏的能够重新回炉,只是中间增加了人工。
博鲁浑浑噩噩的走出铺子。
“哈琪玛,我们离开了多久?”
“明日就满月了。”
博鲁失神道:“还不够一个月吗……”
他回头看着身后的玻璃行,香皂,菊花茶,玻璃,牙刷……还有那神乎其神的印刷……
“不回去了,出城!”
他早就一无所有,己经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这或许是他这一生绝无仅有的一次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