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那些事儿:三百年家园

第21章 贞观殿上,皇帝生吞了蝗虫

加入书架
书名:
唐人那些事儿:三百年家园
作者:
奔跑的小肥膘
本章字数:
1191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渭水河畔那场惊天动地的“空营计”唱罢,突厥人卷着漫天烟尘灰溜溜滚回了草原,长安城头上的百姓们把破锣敲得更响了,嗓子嚎得更亮了,颇有点过年赶跑年兽的喜庆劲儿。可两仪殿偏殿里新出炉的贞观皇帝李世民,一点也乐呵不起来。

他那张龙椅,屁股还没焐热乎,就硌得慌。不是椅子硬,是事儿太扎手。

前朝留下个烂摊子,比西市胡人卖的破毡毯窟窿还多。国库?老鼠进去都得含着眼泪出来,空得能跑马。官员?人浮于事,混吃等死的比干活的还多,效率低得能让乌龟急出脑溢血。后宫?更别提了,掖庭宫里乌泱泱塞满了前朝留下的宫女,足有好几千号,天天人吃马嚼,光胭脂水粉钱就能把户部尚书愁得薅光头发。

这日天刚蒙蒙亮,李世民就把自己关在弘文馆里——如今这里升级成了御用书房兼作战值班室。房玄龄和杜如晦俩“人形算盘”正对着几大摞账簿和名册,脸皱得跟晒干的橘子皮似的。

“陛下,”房玄龄抖着手里的名册,声音发苦,“掖庭宫现有宫人三千七百二十一!每日耗米粮就需……唉!这还不算西季衣裳、胭脂花粉、炭火灯油!前朝奢靡,遗毒深重啊!”

杜如晦赶紧接上,生怕皇帝觉得他俩只会报忧:“更紧要的是外朝!三省六部,官员超编近半!人浮于事,互相推诿!一份普通公文,从门下省递到尚书省,能在路上磨蹭半个月!底下州县更是上行下效,胥吏如狼,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苦不堪言!长此以往,恐生民变!” 他忧心忡忡,几乎把“药丸”俩字写脸上了。

李世民没吭声,手指无意识地敲着紫檀木大案,发出“笃笃”的轻响。他目光扫过窗外宫墙一角露出的掖庭宫那压抑的飞檐,又掠过案头堆积如山的、来自各地诉苦喊冤的奏疏。一股巨大的、冰冷的压力,如同无形的磨盘,沉甸甸地压在他肩头。打仗?他在行!千军万马前眉头都不皱一下。可治理这千疮百孔的国家,理顺这盘根错节的乱麻,比在洺水冰河上冲杀十个来回还让人心累!

“人浮于事?冗员太多?”李世民猛地停住手指,眼中闪过一丝刀锋般的锐利,“那就裁!给朕狠狠地裁!”

他霍然起身,声音斩钉截铁:“传旨!着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侍中魏征(刚提拔上来,以敢谏闻名)!会同三省长官,即刻着手裁汰内外冗官!凡尸位素餐、才不配位、贪墨不法者,无论品阶高低,一律罢黜!给朕腾出位置,让真正有本事、肯做事的人上来!”

“裁官?!”房玄龄和杜如晦倒吸一口凉气。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动刀子割肉,割的还是官员的肉!牵一发而动全身,阻力之大,难以想象!

“陛下!此策虽好,然牵涉太广!恐激起……”房玄龄硬着头皮想劝。

“激起什么?激起那些蛀虫的反扑?”李世民冷笑一声,打断他,“朕连突厥二十万铁骑都吓退了,还怕几只蛀虫聒噪?朕就是要告诉他们,这贞观朝的俸禄,不是白拿的!这大唐的官位,不是养老的!”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掖庭宫方向,语气稍缓,“至于掖庭宫那些女子……”

他沉吟片刻,眼中难得露出一丝属于“人”而非“帝”的恻隐:“都是可怜人,大好年华锁在深宫,徒耗岁月。传朕口谕:掖庭宫宫女,凡年二十五岁以上,或入宫十年以上,无子嗣且自愿出宫者,赐予盘缠,发放路引,遣返回乡,许其婚配!有不愿归乡者,亦可自谋生路!朝廷……不养闲人!”

“遣散宫女?!”杜如晦又是一惊。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历朝历代,哪个皇帝不是后宫佳丽越多越显气派?陛下这手笔……太大胆了!

“照办!”李世民大手一挥,不容置疑,“国库空虚,百姓困苦,朕的宫苑,容不下这么多只吃饭不干活的人!放她们出去,是放条生路!总比老死宫墙强!”

圣旨一下,整个长安城,不,整个大唐官场,如同被捅了的马蜂窝,瞬间炸开了锅!

裁汰冗官?这刀子一下去,多少人的金饭碗要砸了?多少人的关系网要断了?多少人的发财梦要醒了?一时间,暗流汹涌。被点到名的官员,哭天抢地者有之,托关系走门路者有之,暗中串联、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主持裁汰的长孙无忌和那个新冒出来的刺头魏征者,更是大有人在!朝堂上,表面风平浪静,底下却是刀光剑影,暗礁密布。

掖庭宫那边,更是哭声震天。

宫门大开那天,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几千名获释的宫女,抱着小小的包袱,一步三回头地从那禁锢了她们青春的高墙里走出来。有人茫然无措,望着陌生的宫外世界,眼神空洞。有人喜极而泣,对着长安城的方向连连磕头。更多的人,则是抱头痛哭,哭声凄切。

“陛下开恩啊!可……可俺们出去能干啥啊?俺打小就进了宫,只会伺候人,针线活都生疏了……回老家?老家在哪儿啊?爹娘还在不在啊?”一个三十多岁的宫女哭得瘫倒在地,死死抓着宫门的门槛不肯松手。

“是啊!这世道,我们一群弱女子,无依无靠,出去……出去还不得被人欺负死啊!”另一个年纪稍小的宫女抽噎着,满脸恐惧。

负责遣散的内侍和羽林卫好说歹说,又是发钱又是开路引,场面乱哄哄如同逃难。长安城的百姓挤在街道两旁看热闹,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有唏嘘同情的,也有撇嘴不屑说“宫里放出来的,谁知道干不干净”的风凉话的。这巨大的社会震荡,才刚刚开始。

李世民站在宫城角楼的高处,沉默地俯视着掖庭宫门口那片混乱与悲声。秋风吹动他明黄色的袍角,猎猎作响。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有紧抿的嘴唇和深邃的眼神,泄露着内心的波澜。他知道,这是阵痛。刮骨疗毒,哪有不疼的?

“陛下,回殿吧,风大。”内侍王德小心翼翼地上前提醒。

李世民摆摆手,目光依旧落在那些逐渐汇入长安街巷的、如同溪流般散去的宫女背影上。良久,才低低叹了一句:“放出去,是死是活,看她们自己的造化了。总比……烂在宫里强。”

他转身,走下角楼。还有更硬的骨头等着他去啃——那些盘踞在朝堂上、地方上的蠹虫们!

然而,老天爷似乎觉得给这位新皇帝的考验还不够。就在李世民全力整顿吏治、遣散宫人,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一场更大的灾难,如同黑色的巨浪,从关东大地汹涌扑来!

贞观元年,秋。

先是河南道(今河南、山东一带)急报:飞蝗蔽日!接着是河北道(今河北)、河东道(今山西)……八百里加急的驿马,如同穿梭的梭子,将一份份染着烟尘、字字泣血的奏报,雪片般堆上李世民的御案!

“……飞蝗自东而来,遮天蔽日,声如风雨!所过之处,禾稼立尽,赤地千里!百姓号泣于野,易子而食者,比比皆是……”

“……蝗群入城,啮咬衣物,甚至伤人!官府扑杀不及,灾民流离失所,饿殍塞道……”

“……粮价飞腾,斗米千钱!恐生大乱!乞朝廷速赈!速赈啊陛下——!”

蝗灾!百年不遇的特大蝗灾!

李世民捏着奏报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发白。他仿佛能透过那冰冷的文字,看到关东大地上那末日般的景象:遮天蔽日的蝗群如同翻滚的乌云,吞噬着天地间最后一丝绿色;枯槁的农夫跪在龟裂的田埂上,望着光秃秃的田地绝望哀嚎;瘦骨嶙峋的孩童在倒毙的父母尸体旁哭泣;易子而食的惨剧在饥饿的阴影下悄然上演……

一股冰冷的寒意,瞬间攫住了他的心脏!比面对突厥二十万铁骑时更甚!突厥的刀,看得见,挡得住!而这铺天盖地的蝗虫,这无声无息吞噬着帝国根基的灾难,该如何抵挡?!

“传旨!即刻起,罢宫中所有宴乐、游猎!省下的钱粮,全部用于赈灾!”李世民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却依旧斩钉截铁,“命尚书省、户部,火速调集关中、巴蜀存粮!水陆并进,不惜一切代价,运往关东灾区!沿途州县开仓放粮,设立粥棚!敢有克扣一粒赈灾粮者,斩立决!诛三族!”

一道道紧急诏令如同救火的令箭,从两仪殿疾驰而出。整个帝国机器,在李世民的咆哮中,被强行按上了救灾的轨道。

然而,比蝗灾更可怕的是人心,是那根植于愚昧和恐惧中的流言蜚语!

“听说了吗?这是天罚啊!”

“可不!新皇登基,就闹出玄武门那等血案,逼父退位,手足相残……老天爷都看不过眼了!”

“是啊!不然怎么解释这百年不遇的蝗灾?偏偏就落在我大唐头上?”

“定是陛下失德,触怒上天!降此灾殃,警示世人!”

这些恶毒的流言,如同蝗灾的伴生毒虫,在受灾的州县,在惶恐的长安街头巷尾,悄然滋生、蔓延。甚至开始有愚昧的百姓,在田间地头偷偷设起香案,供奉起所谓的“蝗神”,祈求息怒!更有地方上的豪强和心怀不满的失意官员,暗中推波助澜,将矛头首指龙椅上的李世民!

“混账!无耻之尤!”两仪殿内,李世民将一份密报狠狠摔在御案上,脸色铁青,胸膛剧烈起伏。密报上详细记录了地方上流传的那些恶毒谣言和祭祀蝗神的荒唐事。他感到一股邪火在胸中燃烧,烧得他几乎要爆炸!他殚精竭虑,夙夜忧勤,放宫女,裁冗官,省吃俭用赈灾,结果换来的竟是“失德招灾”的污蔑?!

“陛下息怒!”房玄龄连忙劝道,“此乃愚民无知,宵小构陷!当务之急是全力赈灾,扑灭蝗群!谣言止于智者……”

“智者?”李世民怒极反笑,指着殿外,“你看看!看看那些流言传得多快!百姓饿着肚子,最容易受人蛊惑!若任其蔓延,灾情未平,人心先乱!这大唐江山,还要不要了?!”

他猛地站起身,在殿内烦躁地踱步。猩红的披风在身后卷起愤怒的弧度。不行!必须做点什么!必须把这股歪风邪气,连同那该死的蝗虫,一起压下去!

“摆驾!去御花园!”李世民突然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御花园?”房玄龄和杜如晦都愣住了。这都火烧眉毛了,陛下还有心思逛园子?

李世民没解释,大步流星向外走去。内侍们慌忙跟上。

御花园里,秋意萧瑟。虽然宫人们尽力维护,但肆虐的蝗虫显然也光顾过这里。不少名贵的花草被啃得七零八落,树叶上也留下斑斑点点的啃噬痕迹。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似无的、属于蝗虫的特殊腥气。

李世民阴沉着脸,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花丛树梢。突然,他眼睛一亮,猛地弯下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手如电!

“啪!”

再首起身时,他摊开的手掌中,赫然捏着一只硕大的、通体黄绿、后腿粗壮有力、正兀自挣扎弹动的蝗虫!那蝗虫复眼冰冷,口器开合,发出细微的“嚓嚓”声,令人头皮发麻。

“陛下!”随行的宦官吓得惊呼。

李世民却恍若未闻。他死死盯着掌中这只啃噬他江山、污蔑他名声的害虫,眼神冰冷得如同万年玄冰。一股巨大的、混合着愤怒、屈辱和决绝的意志,在他胸中翻腾奔涌!

“传旨!”李世民的声音如同金铁交鸣,响彻寂静的御花园,“召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即刻至两仪殿前广场!朕……有话要说!”

当满朝文武,包括刚刚回京述职、风尘仆仆的李靖、李勣等大将,以及那位以耿首敢谏闻名的新任侍中魏征,匆匆赶到两仪殿前宽阔的广场时,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得目瞪口呆。

只见新登基的贞观皇帝李世民,一身明黄常服,并未端坐于御座之上,而是独自一人,负手立于丹墀的最高处。秋风卷起他的袍袖,猎猎作响。更让所有人瞳孔骤缩的是,他的右手,正高高举起!而那只举起的右手中,赫然捏着一只还在奋力挣扎的、硕大狰狞的蝗虫!

广场上一片死寂。只有那只倒霉蝗虫拼命蹬腿发出的细微“嚓嚓”声,在肃穆的气氛中显得格外刺耳。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不知道这位不走寻常路的陛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世民的目光如同冰冷的探照灯,缓缓扫过下面一张张或惊愕、或疑惑、或惶恐的脸。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沉重的、压抑的力量:

“朕登基以来,夙夜忧勤,不敢懈怠!裁冗官,是为省民脂膏!放宫人,是为惜民劳力!省己用,急赈灾,是为救民于水火!” 他每说一句,声音便拔高一分,如同重锤敲在众人心头!

“然!”他猛地顿住,眼中爆发出骇人的厉芒,声音陡然变得激愤,“天降蝗灾,吞噬禾稼,祸害黎民!此乃朕之不德乎?!朕获罪于天乎?!”

他猛地将手中的蝗虫举得更高,几乎要戳到天上!那蝗虫在他指间徒劳地挣扎,细腿乱蹬。

“若天降灾殃,惩戒于朕!”李世民的声音如同受伤的猛虎在咆哮,带着一种孤注一掷的悲壮,“尔等蝗虫!尽管来食朕之肺腑!啃朕之心肝!”

话音未落!

在满朝文武惊骇欲绝、几乎要失声尖叫的目光注视下!

李世民竟猛地张开嘴!将那兀自挣扎扭动的、活生生的、狰狞可怖的蝗虫!狠狠地、毫不犹豫地塞进了自己口中!

“咔嚓!”

一声轻微的、令人牙酸的咀嚼声,清晰地响起在死寂的广场上!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彻底凝固了!

所有人都傻了!彻底傻了!如同被施了定身法!文官们眼珠子瞪得差点掉出来,张大的嘴巴能塞进鸭蛋!武将们如尉迟恭、秦琼等,饶是身经百战,见惯了血肉横飞,此刻也被这惊世骇俗的一幕震得头皮发麻,浑身汗毛倒竖!连一向以铁面敢谏著称的魏征,都忘了弹劾皇帝“有失体统”,整个人石化在原地!

李世民紧闭着嘴,腮帮子微微鼓动。他的脸色有些发白,眉头紧紧皱着,似乎在极力忍耐着那股强烈的、令人作呕的腥气、土腥气和昆虫甲壳在口中碎裂的诡异触感。但他眼神中的光芒,却锐利如刀,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和悲愤!

他强行咽下那团令人极度不适的东西,喉结艰难地滚动了一下。随即,他猛地张开嘴,对着死寂的广场,对着呆若木鸡的满朝文武,发出一声如同炸雷般的怒吼:

“吃吧!尔等孽畜!尽管来吃朕的心肝!只要尔等放过朕的田地!放过朕的子民!朕——甘之如饴!”

这声怒吼,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在每一个人的心上!也如同最猛烈的飓风,瞬间将那些“失德招灾”的流言蜚语,吹得灰飞烟灭!

短暂的死寂后。

“陛下——!”老臣萧瑀第一个反应过来,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老泪纵横,以头抢地,“陛下仁德!感天动地!臣……臣等万死!”

紧接着,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满朝文武,无论真心还是假意,无论震撼还是恐惧,此刻都齐刷刷地跪伏下去!山呼海啸般的呼喊声响彻云霄:

“陛下仁德!感天动地!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站在丹墀之上,胸膛剧烈起伏。口中那股令人作呕的腥味尚未散去,胃里还在翻江倒海。但他看着下面跪伏一片的臣子,感受着那股被强行扭转的、汇聚而来的敬畏与力量,心中那口憋闷己久的恶气,终于随着那只被他生吞的蝗虫,一起咽了下去。

他缓缓抬起手,抹去嘴角一丝不易察觉的、可能是蝗虫体液的痕迹。声音恢复了帝王的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众卿平身!天灾无情,人定胜天!传朕旨意,关东各州县,官府牵头,军民一体!给朕狠狠地扑杀蝗虫!挖其卵!灭其种!朕不信,这区区虫豸,真能亡我大唐!”

他目光如电,扫过刚刚起身、还沉浸在巨大震撼中的群臣,最终落在了那位依旧一脸肃然、似乎准备开口的魏征身上。

“至于那些妖言惑众、祭祀蝗神的愚行……”李世民的声音陡然转冷,如同数九寒冰,“着御史台、刑部,会同地方有司,严查!严办!凡造谣生事、煽动人心、借灾敛财者,无论何人,一律以谋逆论处!斩立决!绝不姑息!”

他的目光最后投向东方,仿佛穿透了宫墙,看到了那片被蝗虫肆虐的焦土,看到了那些在饥饿和绝望中挣扎的百姓。

“朕的心肝,不是那么好吃的。”李世民低声自语,只有自己能听见,“这大唐的江山,更不是几只虫子就能撼动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