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的钟声即将敲响,柳溪迎来了一年中最宁静也最丰盈的时刻。橡树林在冬雪覆盖下沉睡,孕育着来年的希望;松林在严密的保护下安然无恙;“韫玉摇篮”的首批量产机在柳溪新建的智慧生活小工厂下线,带着山野的祝福飞向万千家庭;“琥珀之光”医用敷料在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疗效;“菌丝哨兵”森林预警系统获得国家林草局的高度认可,即将在多个重点林区试点推广。
一场简单而隆重的“溪山岁末家宴”在焕然一新的村文化礼堂举行。这一次,宾客的范围更广:有柳溪的父老乡亲、溪山学院的导师与学员代表、本草科创中心的合作者、佩里戈尔在线参与的卢克团队、国家数字档案馆的馆长、“溪山智慧生活”的合作伙伴……星光熠熠,济济一堂。
宴会伊始,大屏幕没有播放辉煌的成绩单,而是缓缓流淌过一幅幅温暖的画面:
* 李阿婆在数字档案馆的虚拟展厅里,“看”到自己年轻时的照片,笑得像个孩子。
* 吴伯的孙子在学校的电脑课上,骄傲地向同学展示爷爷讲述野菜故事的“柳溪记忆”。
* 苏晓在湘西的梯田菌药共生农场迎来首次小丰收,视频里她举着赤松茸,笑容灿烂。
* 一位年轻的母亲在社交平台分享“韫玉摇篮”如何帮助她和宝宝获得安稳睡眠,背景音是柔和的柳溪溪流声。
* 佩里戈尔的弗雷德里克发来视频,背景是正在清理重建的橡树林,他指着新栽的树苗,充满希望地说:“看,这是柳溪的友谊之树!”
* 一位参与“琥珀之光”临床试验的烧伤患者复诊画面,新生皮肤的良好状态让医生都感到惊喜,他对着镜头笨拙却真诚地说:“谢谢柳溪的药……”
没有激昂的解说,只有轻柔的配乐和画面中真挚的笑容与泪水。礼堂里一片寂静,许多人的眼眶了。这便是柳溪走过的路——用科技守护生态,用文化温暖人心,用产业富裕乡亲,用创新连接世界,更用爱传递希望。
胡适之与陈依依抱着小玉儿,牵着小石头,走到台前。聚光灯下,他们的身影平和而坚定。
“各位家人,朋友,”胡适之的声音沉稳有力,“回望这一年,风雨与彩虹并存。我们曾面临松涛暗涌、菌络断裂的危机,也收获了古方新证、韫玉初啼、智慧弥合的喜悦。支撑我们穿越风雨的,从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而是这片土地赋予的韧性,是科技向善的信念,是开放合作的胸襟,更是我们彼此扶持、永不放弃的爱与责任。”
陈依依接过话筒,目光温柔地扫过全场,最后落在身边的孩子和丈夫身上:“柳溪的故事,是一首由无数双手共同谱写的长诗。诗里有泥土的芬芳,有菌丝的坚韧,有古方的智慧,有松露的奇香,有星河的璀璨,更有寻常巷陌里的烟火温情。我们何其有幸,能成为这长诗中的一个音符。而未来的篇章,”她顿了顿,声音充满希冀,“将由我们的孩子,由溪山学院的学子,由所有心怀热爱的伙伴们,继续书写下去。”
她轻轻举起小玉儿的小手,小石头也懂事地踮起脚。胡适之微笑着,将一双儿女的手,连同妻子的手,一起紧紧握住,高高举起。
“愿山河无恙,菌络长青;愿智慧闪光,爱满人间;愿柳溪的根,深植沃土;愿我们的路,通往星辰!”西人齐声,童音清亮,誓言铿锵。
礼堂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镜头定格在这一幕:一家西口紧握的手,象征着传承、守护与无尽的希望。
宴会结束,胡适之与陈依依没有立刻回家。他们抱着熟睡的孩子,再次漫步到村口的老柿子树下。冬夜清寒,星河如练,低垂天幕,仿佛触手可及。厚厚的积雪覆盖着田野和山林,一片静谧祥和。
陈依依依偎在丈夫温暖的怀抱里,仰望着浩瀚星河:“适之,你看,多像我们画里的菌丝网络。”
“嗯,”胡适之低头,吻了吻她被寒风吹凉的额发,“比画里的更壮阔。每一颗星辰,都像是一个被点亮的希望,一个被连接的梦想。”
小石头在爸爸怀里动了动,迷迷糊糊地嘟囔:“星星……亮晶晶……”
小玉儿在妈妈臂弯里睡得香甜。
万籁俱寂,唯有爱人的心跳和儿女的呼吸声清晰可闻。胡适之与陈依依相视一笑,无需言语。他们共同经历的坎坷与荣光,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对事业的执着,对家庭的眷恋,都融入了这满天星斗,化作了永恒的光。
老柿子树虬劲的枝干在星空下伸展,如同大地的臂膀,承托着希望,指向未来。琥珀温润,菌络绵长,溪山为证,星河长明。他们的故事,与柳溪的未来,如同这生生不息的菌丝网络,在时光深处,在浩瀚星海间,永续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