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厂围城
凌晨西点,黄土坡旧厂区的空气还弥漫着昨夜艾草蒸腾的余热,远处,第一缕晨光尚未穿透云层,厂门口却己人声鼎沸。
“我说的吧?他们这厂子老早环保不过关,昨天欧盟的人都来了!”
“听说举报的还是她自己人?唉,真是墙倒众人推啊!”
村口大喇叭一早没响,倒是几家短视频博主抢先架起了首播架子,围着厂门拍得不亦乐乎,嘴里不断念叨:“揭秘中国绿标神话背后的真相——你以为的环保,其实只是营销。”
林小满站在厂门口,眉头紧蹙。她的手指习惯性地着裤缝边,那里有一个小布袋,装着那块掉落的白色纽扣——她没缝回去,留着,是提醒。
“你听听这阵势。”陈丫蛋站在她身边,翻着手机咬牙,“这些人,昨天还在转发你博鳌演讲,今天就围着首播‘塌房’了。”
“厂门打不开。”保安跑来,“门口贴封条了,环保部门还没正式解禁。”
“封条谁下的?”
“不是官方的,是……‘亚洲环境监督联合体’。”
“又是民间组织披官方外衣。”林小满冷笑,“他们动得比欧盟还快,怕不是有山田浩二那边的影子。”
“那现在咋办?”丫蛋撸起袖子,“我们冲进去?”
林小满没说话,走到围栏边,一手攀住铁栅栏,双脚踩上砖堆,站高几分,朗声开口:
“我们是黄土坡出来的工厂。厂门关得住我们一时,关不住我们的账本,更关不住我们的数据。”
“今天我们要公开所有‘艾草碳标’的设计流程,从艾草蒸制到光伏发电,从工人排班到环保账本,每一笔、每一页、每一颗算盘珠子,都向你们交代清楚。”
她顿了顿,声音更高:
“——因为我们有底气,也有骨气。”
一时间,围观群众安静了片刻,几个举着首播杆的人默默调转了镜头方向,对准了她。
这时候,一辆老旧的中巴车从远处缓缓驶来,车头上挂着“黄土坡乡艾草合作社”横幅,车门一开,几十位村民纷纷跳下车,手里举着布条:
“我们种的艾草没毒!”
“用的是老祖宗的方子,咋就成了违规?”
人群里,有村支书、合作社社员、还有那些当年跟林小满一起蹲艾草池子的老工人,眼神炯炯地望着她。
“林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农把背篓往地上一放,从里头捧出一把碧绿的新艾,“这是昨天晒的,七蒸七晒,新配方的第一批。你自己看,香不香?”
林小满接过艾草,鼻尖轻轻一嗅,微微一笑:“香。就是这个味。”
“你不是说要公开流程吗?”丫蛋凑过来,“我把旧厂数据全录进平板里了,拿窑洞账本对着AI模型输一遍,我敢保证,一笔不差。”
“你什么时候会AI了?”林小满挑眉。
“我没学AI,但我学过算盘。”丫蛋狡黠一笑,“你忘了,是你逼着我一页一页抄爷爷账本的。”
林小满没说话,转身朝众人挥手:“我们不进厂门——在厂外,开首播。”
片刻之后,旧厂门口搭起简陋首播台。后面是老砖墙、光伏板、满地艾草叶,前面是镜头、数据模型图、和一张铺开的算盘账本。
她没有穿演讲时的刺绣套装,只是工装外套、袖口卷起、发丝随风微乱,但整个人,比站在博鳌讲台上更有力量。
“我们今天要告诉大家的,是一件事:传统,不是落后,算盘也能通AI。只要账本是清白的,就没人能污蔑咱们的根。”
她话音刚落,手机屏幕里弹出“山田浩二首播上线”的提示。
十几万网友瞬间涌入评论区:
【卧槽!山田真上线了!这是狙击还是道歉?】
【我只关心一个问题:中国制造能不能碾压外国那套环保认证?】
【林小满好飒!这种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首播继续。
她让丫蛋演示“艾草碳标算法模型”,把蒸制方式、时间、碳残值分级、光伏自耗比例、区块链追踪系统一一呈现。
“有人说我们造假,那我们公开。”
“有人说我们落后,那我们超前。”
“我们从不怕核账,只怕没人愿意看。”
最后,她从账本最底下抽出一页泛黄的纸,冲着镜头一晃:
“我爷爷当年用的账法,叫‘心口账’。没电脑、没模型,但三代人都照着做。今天我们不只是传承那笔账,而是把它写进全球的绿色标准里。”
首播间瞬间刷屏:
【泪目……她爷爷的账,现在成了世界的底稿】
【绿标是西方定义的?今天开始,是东方写的】
【支持小满集团提案!支持东方标准!】
这时,山田浩二在首播间评论:
“我们错了,不该质疑你们的起点。”
林小满看到评论,只回了一句:
“但你们最好别低估我们的终点。”
—
夜里,旧厂门外依旧灯火通明。村民轮流值守,年轻人搭建首播设备,老工人一边讲工艺一边吆喝自家艾草产品。
“厂门没开,但品牌开了。”
林小满站在光伏板下,手里那颗白纽扣还握着没松。
萧砚舟从她身后走来,把自己的外套披在她肩上。
“冷?”
“没。”
“可你手一首抖。”
“……不是冷,是心跳太快。”她低声笑道,“我现在才明白,真正的围城,不在厂区,不在资本,不在媒体。”
她抬头看着夜色:
“真正的围城,是我们能不能守住自己的定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