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第236集:《老年运动商业服务》

加入书架
书名:
大明商途:重生之商业帝国
作者:
竹晴园
本章字数:
11800
更新时间:
2025-07-08

第一章:银潮下的新风口

清晨六点半,滨海市的珍珠公园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晨雾里。但靠近湖边的那片空地上,己经热闹起来。

七十岁的林建国老爷子精神矍铄,正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超过六十五岁的老人,有板有眼地打着太极拳。他的动作舒展流畅,一招“白鹤亮翅”做得轻盈飘逸,引来旁边几位刚开始尝试的老人羡慕的目光。

“林老,您这太极打得是越来越有味道了。”说话的是张阿姨,她去年刚退休,加入这个晨练队伍才半年,“我这胳膊腿还是硬邦邦的,跟您没法比。”

林建国收势,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张妹子,别急,慢慢来。这太极讲究的是‘以柔克刚’,关键在坚持。你看,咱们这队伍从最开始我一个人,到现在三十多号人,不都是一点点练出来的吗?”

他说的没错。三年前,林建国退休后觉得生活有些空虚,重拾了年轻时喜欢的太极。没想到,每天在公园练习,渐渐吸引了不少志同道合的老人。大家从最初的跟着比划,到后来互相交流,队伍越来越壮大。

但最近,林建国却有了些烦恼。队伍人多了,问题也来了。有人想学习更系统的太极知识,有人觉得光打太极太单调,想尝试其他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比如广场舞、健步走,甚至是一些轻度的器械锻炼。还有人提出,希望能有专业的指导,避免运动损伤。

“林老,我听说隔壁区有个老年运动中心,里面啥都有,还有专业教练呢。”一位新来的李大爷插嘴道,“就是收费有点高,咱们这退休工资,有点舍不得。”

林建国心里一动。收费高?那是不是意味着,这里面有商机?他想起自己儿子林浩最近总是唉声叹气,说公司业务不好做,传统行业竞争太激烈。如果能针对老年人的运动需求,做一些专业的服务,会不会是个出路?

几乎是同时,在城市的另一端,林浩正对着电脑屏幕发愁。他经营着一家小型的健身器材代理公司,这几年受线上销售和大型连锁品牌的冲击,生意越来越难做。仓库里积压了不少适合中老年人的健身器械,销量却寥寥无几。

“爸,您说现在这生意该怎么做啊?”晚上吃饭时,林浩忍不住向父亲抱怨,“年轻人都去健身房办卡,或者在家跟着视频练,咱们这器材卖给谁去?”

林建国放下筷子,眼神亮了起来:“浩浩,你还别说,爸今天在公园里跟老伙计们聊天,还真想到个点子。你看啊,现在咱们这老年人越来越多,都讲究个健康长寿,运动健身的需求肯定不小。可你看看,有多少专门针对咱们老年人的运动服务?”

他把公园里老人们的想法和烦恼跟儿子说了一遍。

林浩听得聚精会神,越听越觉得有道理。“爸,您说得对!现在市场上的健身服务,要么是针对年轻人的高强度训练,要么就是一些零散的广场舞队,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老年人的运动需求,确实是个被忽视的市场!”

一个念头在父子俩心中逐渐成形:做“老年运动商业服务”。

第二章:“银动”计划的诞生

说干就干。林浩毕竟是做生意的,行动力很强。他先做了一个简单的市场调研。

不调研不知道,一调研吓一跳。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滨海市六十岁以上人口占比己经超过2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逐年上升。更重要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老年人在健康和运动方面的消费意愿和能力都在提升。

“爸,您看这个数据,”林浩指着电脑屏幕,兴奋地说,“有超过65%的老年人表示有定期运动的意愿,但只有不到30%的人能获得专业的运动指导和适合的运动环境。这中间的缺口太大了!”

林建国凑过去看了看,连连点头:“可不是嘛,我们在公园里锻炼,好多人都是瞎练,动作不标准不说,还容易受伤。我就见过好几个因为锻炼方法不当,把腰扭了、膝盖疼的。”

“所以,我们的切入点应该是‘专业’和‘安全’。”林浩开始分析,“首先,得有专业的教练,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特点设计运动方案。其次,场地要安全,器材要适合。然后,不能只做单一的项目,得多样化,满足不同老人的兴趣。”

父子俩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勾勒出了一个初步的蓝图。他们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老年运动服务机构,名字就叫“银动”——取“银发族”和“运动”之意。

“银动”的服务内容初步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 专业课程体系:

- 传统项目: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气功等。

- 舞蹈类:广场舞、交谊舞(慢节奏版)、民族舞简化版。

- 有氧运动:健步走课程(规划安全路线、配备领队)、水中健身操(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泳池合作)。

- 器械训练:轻量级的力量训练器械,针对老年人的肌肉和关节保养。

- 康复训练:与专业医疗机构合作,为有慢性疾病或术后康复需求的老人设计针对性运动方案。

- 配套服务:

- 健康监测:每次运动前后简单测量血压、心率,建立健康档案。

- 运动指导:专业教练全程指导,确保动作规范,避免损伤。

- 社交活动:组织运动后的茶话会、比赛活动(如太极比赛、广场舞展演),增强粘性和趣味性。

- 上门服务(可选):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的简单运动指导。

- 场地规划:

- 初期可以租赁一个大型的室内场地,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 条件成熟后,可以考虑与社区合作,在多个社区设立小型服务点,方便老人就近参与。

- 收费模式:

- 会员制:月卡、季卡、年卡,价格要亲民,符合老年人的消费习惯。

- 单项课程收费:方便只想尝试某一项运动的老人。

- 增值服务收费:如专业健康评估、定制化运动方案等。

“但是,浩浩,”林建国毕竟更了解老年人的想法,“价格是个关键。咱们不能定得太高,不然很多老人会舍不得。而且,老年人做事比较谨慎,一开始可能不会轻易相信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先体验起来。”

“爸,您说到点子上了。”林浩点点头,“我打算搞一个‘免费体验周’活动。让老人们先过来试试,感受一下专业指导的不同。只要他们觉得好,自然会愿意掏钱。另外,咱们可以搞‘老带新’奖励,比如介绍一个新会员,送几节课程或者小礼品,老人都很看重邻里关系,口碑传播很重要。”

父子俩越聊越兴奋,仿佛己经看到了“银动”在滨海市遍地开花的景象。

第三章:从想法到落地的挑战

理想很,现实很骨感。当林浩真正开始筹备“银动”时,才发现困难远比想象的多。

第一个难题是场地。他想找一个交通便利、面积适中、租金又不太高的室内场地。看了好几处,都不太满意。要么是租金太贵,超出了初期预算;要么是位置太偏,老年人不方便到达;还有的场地结构不合理,不适合改造成运动场所。

“爸,这场地怎么这么难找啊?”林浩有些沮丧,“要不,咱们先在公园里搞?”

“那可不行,”林建国立刻反对,“公园里风吹日晒的,遇到天气不好就没法活动,而且也不够专业,体现不出咱们‘银动’的优势。再说了,咱们那些器材往哪放?”

林浩叹了口气,继续奔波。终于,在一个朋友的介绍下,他找到了一个位于老城区边缘的旧仓库。仓库面积够大,租金也相对便宜,就是需要好好装修改造一番。

“行,就它了!”林浩咬咬牙,决定拿下这个仓库。装修改造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几乎投进了自己所有的积蓄,还跟亲戚朋友借了一部分。

第二个难题是教练。林浩需要招聘既有专业运动知识,又了解老年人身体特点和心理需求的教练。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在网上发布了招聘信息,也去一些体育院校咨询过,但响应者寥寥。很多专业教练更愿意去年轻人聚集的健身房工作,觉得教老年人“没挑战性”。

“这可怎么办?总不能我自己上吧?我虽然懂点器材,但对太极、广场舞这些一窍不通啊。”林浩又开始发愁。

林建国再次发挥了他的“人脉优势”。他在晨练的队伍里一打听,还真有收获。队伍里有一位退休的体育老师王老师,以前在大学里教过老年人健身课程,经验丰富。还有一位李阿姨,年轻时是文工团的,广场舞和交谊舞跳得特别好。

“浩浩,你看王老师和李阿姨怎么样?他们都是咱们自己人,了解老年人,也有专业基础。”林建国提议。

林浩眼前一亮,赶紧去拜访了王老师和李阿姨。两位老人对“银动”的理念很认同,也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爽快地答应了加入教练团队。

“但是,林浩啊,”王老师很认真地说,“光我们俩可不够。而且,我建议你再找一位懂运动康复或者老年医学的专业人士,作为顾问,这样咱们的服务才能更科学、更安全。”

林浩深以为然。他又通过王老师的关系,找到了一位从市医院退休的康复科医生陈医生。陈医生对这个项目也很感兴趣,同意担任“银动”的健康顾问。

第三个难题是推广。怎么让更多的老年人知道“银动”,并愿意来体验呢?林浩想了很多办法。

他印了一批精美的宣传单页,和父亲一起,每天早上到各个公园、广场去发放,向老人们详细介绍“银动”的服务内容和免费体验活动。

他还制作了一些小视频,让王老师和李阿姨在视频里演示太极和广场舞的基本动作,配上“银动”的介绍,发布在本地的生活论坛和一些老年人常用的社交平台上。

他甚至和社区居委会取得了联系,希望能在社区里做一些宣传。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对这个服务老年人的项目很支持,同意帮忙张贴海报和口头宣传。

“爸,您说咱们这么折腾,能有效果吗?”看着父亲每天跟着自己东奔西走,累得脸上都是汗,林浩有些心疼,也有些担心。

林建国擦了擦汗,笑着说:“浩浩,做事哪有一帆风顺的?咱们只要把服务做好,真心为老人们着想,我相信会有人来的。你看,咱们公园那些老伙计,不都答应到时候来捧场吗?”

第西章:“银动”开业,惊喜与感动

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筹备,“银动”老年运动服务中心终于要开业了。

开业前一天,林浩和父亲、王老师、李阿姨还有几个临时请来帮忙的朋友,在装修一新的场地里做最后的准备。墙上挂上了“银动——让银发生活动起来”的标语,各个功能区划分清晰,崭新的适合老年人的健身器械摆放整齐,角落里还放了几盆绿植,增添了几分生气。

林浩看着这一切,心里充满了期待,也有一丝忐忑。他不知道明天会来多少人。

第二天一大早,林浩就来到了“银动”。让他惊讶的是,门口竟然己经有几位老人在等候了。正是他父亲晨练队里的老伙计们。

“林老,浩浩,我们来给你们捧场啦!”张阿姨笑着说,“这地方弄得真不错,亮堂、干净,看着就舒服。”

“谢谢各位叔叔阿姨!”林浩连忙把他们请了进去。

八点半,“银动”正式开业。没有隆重的剪彩仪式,林浩简单地说了几句欢迎词,介绍了“银动”的理念和服务,然后就请王老师和李阿姨带领大家开始体验。

让林浩没想到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来的人越来越多。有跟着林建国来的老邻居,有看到宣传单页找来的,还有不少是社区居委会推荐来的。小小的场地一下子热闹起来。

王老师在太极区耐心地指导着每一个动作,讲解着要领和注意事项;李阿姨在舞蹈区带领着一群老人,随着轻快的音乐跳着简单的广场舞;陈医生则在一旁为老人们做着简单的健康咨询和运动建议;林浩和父亲则忙着接待、引导,解答各种问题。

“小伙子,你这器械怎么用啊?会不会伤着人?”一位大爷指着一台腿部训练器,有些担心地问。

“大爷,您放心,这是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力量可以调节,很安全。来,我教您怎么用,您看……”林浩走上前,耐心地示范起来。

“浩浩,你看那个李大爷,”休息的时候,林建国悄悄对儿子说,“他以前腰不好,一首不敢锻炼。刚才陈医生给他做了评估,推荐他试试那个低强度的腰腹训练,他试了试,说感觉还不错,没觉得不舒服。”

林浩顺着父亲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李大爷正小心翼翼地做着训练,脸上带着一丝新奇和满足的笑容。

一天的免费体验下来,“银动”接待了将近一百位老人。虽然大家都很累,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更让林浩感到欣喜的是,体验结束后,有不少老人当场就询问起了办卡的事情。

“浩浩,我觉得你们这地方真不错,比在公园里瞎练强多了,还有专业老师指导,安全。”张阿姨第一个说,“给我来一张季卡!”

“我也要一张!”“算我一个!”……

看着老人们纷纷掏钱办卡,林浩的眼睛有些了。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笔笔生意,更是老人们对“银动”的信任,是对他们努力的肯定。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林浩激动地说,“我们一定会把‘银动’办好,为大家提供更专业、更贴心的服务!”

第五章:口碑相传,“银动”的未来

“银动”开业后的第一个月,生意超出了林浩的预期。凭借着良好的体验和老人们的口口相传,会员数量稳步增长。

林浩没有满足于现状,他根据老人们的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服务。

有老人反映,希望运动之余能有个地方喝喝茶、聊聊天。林浩立刻在场地一角开辟了一个“银发茶座”,提供免费的茶水和一些简单的点心。老人们运动完,聚在一起喝喝茶、下下棋、聊聊家常,“银动”不仅成了他们运动的场所,也成了他们社交的平台。

有老人提出,希望能增加一些户外活动。林浩和教练们商量后,推出了“周末健步走”活动,组织会员们去环境优美的公园或者绿道健步走,由教练带队,途中还会安排一些休息和互动环节。这个活动一经推出,就受到了热烈欢迎。

还有老人说,自己的老伴身体不好,不方便出门,但也想做些简单的运动。林浩考虑后,推出了“家庭健康顾问”服务,针对有特殊需求的家庭,提供上门的简单运动指导和健康建议,当然,这是一项收费的增值服务,但价格定得很合理。

“浩浩,你看,这是李大爷的儿子送来的锦旗。”一天,林建国拿着一面写着“情系银发,贴心服务”的锦旗,高兴地对儿子说,“李大爷说,他在咱们这儿锻炼了一个月,腰好多了,现在都能帮着带孙子了。他儿子特别感谢咱们。”

林浩接过锦旗,心里暖暖的。这种被认可的感觉,比赚了多少钱都让他开心。

“爸,咱们的‘银动’算是走上正轨了。”林浩感慨地说,“我现在觉得,做这个比我以前卖健身器材有意义多了。”

“是啊,”林建国点点头,“看到老伙计们在这里锻炼得开心,身体越来越好,我这心里也踏实。浩浩,你做得对,咱们要一首把这个事情做好,为更多的老年人服务。”

夕阳西下,“银动”里依然热闹非凡。音乐声、欢笑声、教练的指导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充满活力的“银发之歌”。

林浩站在场地中央,看着眼前这一幕,眼神坚定。他知道,“银动”的路才刚刚开始。未来,也许还会有很多挑战,但他有信心,也有决心,带着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对这份事业的热情,走得更远。

在这个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的时代,“银动”这样的老年运动商业服务,不仅仅是一门生意,更是一种责任,一种对“夕阳红”的呵护与赋能。它让老年人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健康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和生活的乐趣,让他们的晚年生活真正“动”起来,充满活力与色彩。而这,或许就是“老年运动商业服务”最根本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