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浸猪笼
第一百三十六章 浸猪笼
谭斯连连摇头:“不不不,微臣的命就是皇上您的命,全听凭您处置!”
前两天还趾高气昂的两个人,此刻匍匐在自己脚边。
感觉真是痛快!
姜念秋得意地冲着谭利谭斯翻白眼。
还好她的椅子距离季寰稍微后了一点儿,看不见她的小动作,不然又要挨数落了。
谭斯比谭利今日犯下的错稍微轻一些,还算能正常思考。
又是一桶脏水直接泼在了庆白头上:“皇上,微臣和知州大人只是以为庆白捉弄才会如此,今日之事是微臣做错了……”
庆白俯身,冷笑。
他谭斯以为皇上是这么容易糊弄的人么?
事实真相被轻易地转了过去?
简直是异想天开!
季寰手冲着姜念秋张开,身旁的人立马明白过来他要什么。
一块儿令牌递到了他手心。
“啪!”
男子的力气本就比女子大上不少,再加上季寰准星要比姜念秋好多了。
令牌的尖尖直接借着巧劲儿敲进谭斯额前。
瞬间给他脑袋敲了个血窟窿,鲜血直冒。
那一下虽然不致命,却看着足够吓人,也让他再也不敢胡说八道。
季寰起身,走到谭斯跟前,一只手摁在他头顶,死死地往下压,直至血窟窿和地面紧密贴着。
“做错了,就当罚,县太爷,你说是么?”
县太爷三个字,季寰几乎是咬着牙说出口的。
贪官污吏他见多了,敢冲着他动手的,这兄弟二人是头一份儿。
谭斯哪里还敢说话,只认命地闭上了眼。
史奕及时上前,递上干净的手帕让他擦手。
手帕扔在谭斯头顶。
季寰在谭利和谭斯跟前转悠了几圈儿,幽幽说道:“不过……打你们脏了朕的手,游街示众更是脏了百姓的眼睛。”
姜念秋又是翻了白眼。
就是!
季寰的手可是操控天下的手,怎能屈尊处理这些污糟人渣?
估摸着百姓也不想见着这两副肮脏的面孔。
这种人就是放狗咬他们那都是把狗狗的牙给弄脏了。
她正在脑海里幻想着用现代化武器一下一下崩他们呢,就听见有人在叫她:“宜妃。”
姜念秋猛然醒神,站得直溜溜的。
看她这样,季寰就知道她是走神了,但也没怪罪。
她略有紧张:“臣妾在。”
“你说,该如何处置这两个人?”
姜念秋懵了,伸出手指指了指自己,口型在说:“我?”
季寰点头。
这可真的贼大一个好事儿落在她头上。
天晓得当知道了谭利谭斯是这儿的土皇帝后,她心里有多气愤,现下季寰竟然把处置机会留给她了。
真是老天有眼,叫她给珠玉和其他无辜老百姓报仇呢!
姜念秋好生思考一番,最终定下方案:“依臣妾看,不如装进猪笼里,淹上个十天半个月吧。”
这时候对女子最残忍的做法莫不过于此。
把活生生的女子装进猪笼之中淹没在汹涌河中。
躺在猪笼里的女子何辜!
就应该让他们兄弟二人也尝尝这种滋味才行!
季寰笑了笑,可笑容冷若冰霜。
他在笑姜念秋果然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女娃娃。
想到的最残忍的法子不过如此。
她不知道的是,此地之人全都水性极好,再加上谭利谭斯乃是男人,想从猪笼之中挣脱不是不可能的。
他点头:“好,传朕口谕,谭利谭斯二人不配为官,做下滔天罪恶,合该株连九族,但念及百姓苦楚,不如赏了凌迟之刑,再浸铁笼百次。”
就让他们拿身上的肉一块儿一块儿地献祭给那些无辜的百姓。
再用铁笼禁锢,算是为庆白出气。
这样的刑罚光是听着便叫人头晕目眩。
更别说当事人在场,马上要经受了。
谭利和谭斯磕头磕得砰砰作响,连连求饶:“皇上,皇上!微臣知道错了!求皇上饶过微臣吧!”
曾几何时,砖上流过多少老百姓的鲜血。
他们也是这样子磕破了脑袋,企图求上一个公正。
可惜,谭利和谭斯没给。
既然当初他们没给,那就拿今日的还给他们。
密卫们上前,直接用棉布堵住了兄弟二人的嘴,拉了下去。
剩下的家丁和大娘季寰也没忘记。
他喝下一口温热的茶水,淡淡道:“至于那些同流合污的……为无良的官做假证,就同他们一个待遇吧。”
不是他心狠。
而是史奕一早查清这些个人跟着谭利谭斯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值得同情。
更别说他们今日乃是冒犯圣颜。
本是该抄家灭族的,想念着姜念秋在场,便就这么处置算了。
大娘直接吓得晕了过去,家丁哽咽叩头:“皇上、娘娘……求您放过我们吧,我们知错了!”
密卫们照样也没给他喊冤的机会,一并拖了下去。
姜念秋心里拍手叫好。
叫你们猖狂!
也不看看惹到了谁!
还是身居高位好,能为底下的人寻一个平`反的机会。
宿州的贪官污吏处理完了,季寰转眸注意到了庆白还跪着。
他便挑眉,对庆白道:“庆白,你渎职之罪朕还没处置呢。”
能够把谭利谭斯惩治掉,庆白死而无憾。
他恭恭敬敬地叩首:“微臣但凭皇上处置!”
姜念秋愣了下,庆白在此事上更多的是受害者的身份,他是最不该被惩罚的了。
她抿唇,心想为庆白作一番求情。
话还没说出口,季寰已重新开口:“新的知州县令上任前,由你兼任,若有一点儿不对的,你可小心你的脑袋。”
听完,姜念秋微微皱着的眉头缓缓松开。
她就说……她认识的季寰没那么是非不分的!
庆白亦是一愣,随后赶紧谢恩:“微臣谢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宿州出了这么大的变动,不可能不和底下的百姓说清楚。
布告之中当然不能提及季寰和姜念秋,若是说了,以后的地方还如何查案。
于是,季寰又叮嘱了一句:“今日功绩皆记在庆白及调派兵卒名下,布告之中不得提及朕与宜妃分毫。”
成了事儿,还不领功。
季寰此举更是叫姜念秋心头一暖。
庆白亦是对季寰佩服得五体投地:“是,微臣领旨。”
布告之中不写皇上功绩,可在庆白心中,这件事情是会记上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