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之上,烟波浩渺,江水滚滚东去,似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曹操的大军如一条黑色的巨龙,屯驻在长江北岸,一艘艘战船紧密相连,绵延数里,气势恢宏至极。船头的军旗在江风的吹拂下猎猎作响,曹军将士们个个精神抖擞,虽来自北方,初临这江南水乡,却也被这浩荡的江景激发出了昂扬的斗志。然而,他们大多不习水战,站在晃晃悠悠的战船上,心底难免有些忐忑。
为了让战船能平稳一些,曹操听从了谋士的建议,命人用粗壮的铁链将战船一艘艘锁住,如此一来,战船在江面上不再那般摇晃,士兵们行走其上,也仿佛如履平地一般。曹操站在主战船的船头,望着南岸,眼神中透着志在必得的光芒,在他看来,自己麾下兵多将广,如今战船也己稳固,只需一声令下,大军便可踏平南岸,一举消灭刘备与孙权的势力,进而一统江南,完成自己的霸业宏图。
而在长江南岸,气氛同样凝重且紧张。周瑜的营帐中,周瑜正与诸葛亮相对而坐,案几上摆放着长江一带的地图,两人皆面色凝重,目光紧紧盯着那地图上的山川河流,思索着破敌之策。周瑜本就是江东的青年才俊,统军有方,深得孙权的信任,此次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更是肩负着保卫江东的重任。可此刻,他的心中却对身旁的诸葛亮怀着复杂的情绪,既佩服诸葛亮的智谋,又对他的才能嫉妒不己。
诸葛亮自出山以来,屡献奇谋,先是火烧博望坡,让曹军吃了大亏,而后又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帮助刘备在荆州渐渐站稳脚跟。此次孙刘联盟共抗曹操,诸葛亮更是展现出了非凡的谋略,这让周瑜心中那根嫉妒的刺越扎越深。他心想,若不除去诸葛亮,日后必成江东大患,况且此次大战若能凭借自己的本事取胜,那自己的威名将会更加远扬,又怎能让诸葛亮来分这功劳呢。
于是,周瑜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看着诸葛亮,假意诚恳地说道:“诸葛先生,如今大战在即,我军箭矢却有些匮乏,听闻先生才能出众,不知能否在十日之内,督造出十万支箭来,以解我军燃眉之急呀。”周瑜心想,这十万支箭的任务,时间如此之短,量诸葛亮也绝无可能完成,到时候便可依军法处置他,名正言顺地除掉这个心头大患。
诸葛亮却微微一笑,他怎会看不出周瑜的心思,当下便不慌不忙地回道:“都督莫急,十日太长,亮只需三日便可交上十万支箭。”周瑜一听,心中暗喜,觉得诸葛亮这是自寻死路,嘴上却假意关切道:“先生可莫要夸下海口,军中无戏言呐。”诸葛亮拱手道:“亮愿立下军令状,若三日内完不成,任凭都督处置。”说罢,便挥笔写下军令状,递给周瑜,周瑜接过后,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只等三日后看诸葛亮如何交差。
待诸葛亮离开营帐后,鲁肃忧心忡忡地对周瑜说:“都督,那诸葛亮向来足智多谋,他这般应下,莫非真有什么办法?咱这样做,会不会不妥呀。”周瑜却冷哼一声道:“子敬,你太过小心了,三日之内造十万支箭,那是绝无可能之事,我看他这次是插翅也难逃了。”鲁肃虽仍有些疑虑,但也不好再多说什么,只能暗自为诸葛亮捏把汗。
而诸葛亮这边,出了营帐后,便拉着鲁肃,让他帮忙准备二十只快船,每只船上要安排三十多名军士,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鲁肃虽不解,但想着诸葛亮向来行事必有深意,便一一照办了。
与此同时,周瑜这边也没闲着,他一边安排士兵加紧训练水军,提升士兵在战船上的作战能力,一边让黄盖准备火攻所需的战船。黄盖乃是江东的老将,作战经验丰富,对周瑜的命令自然是尽心竭力地执行。他挑选了数十艘战船,命人在船上堆满了易燃的干草、芦苇等物,又在上面浇上了鱼油,只等时机一到,便可点燃战船,冲向曹军那相连的战船阵。
为了让火攻之计能顺利实施,黄盖还与周瑜商议,决定由自己率领这些装满易燃物的战船前去诈降。黄盖深知曹操多疑,要想让他相信,必须做得逼真才行。于是,黄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降书,派人悄悄送到北岸曹操的营帐之中。
曹操接到降书后,心中也有些疑虑,毕竟黄盖是江东的老将,怎会轻易投降呢。他把谋士们召集起来,商讨此事。有的谋士认为这可能是黄盖的诈降之计,劝曹操不可轻信;但也有谋士觉得,如今曹操大军压境,江东内部人心惶惶,黄盖见大势己去,投降也是有可能的。曹操思索再三,看着那降书上诚恳的言辞,又想到自己兵力雄厚,谅黄盖也不敢玩什么花样,便决定暂且相信黄盖,等待他前来投降。
而在长江南岸,诸葛亮这边也到了兑现承诺的时候。前两天,鲁肃见诸葛亮毫无动静,心急如焚,多次前去询问,诸葛亮却只是笑着让他莫急。到了第三日夜里,江面上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诸葛亮邀请鲁肃一同登上准备好的快船,鲁肃疑惑地问道:“先生,这大雾漫天的,咱们这是要去哪呀?”诸葛亮笑道:“子敬,随我来便是,今日我便要向都督交上那十万支箭了。”
说罢,诸葛亮命军士们将船驶向曹军的水寨方向,待到距离曹军水寨不远时,便让军士们擂鼓呐喊,做出一副进攻的架势。曹军在大雾中听到喊杀声,又看不清来敌有多少,顿时慌乱起来。曹操听闻,以为是孙刘联军前来偷袭,急忙下令放箭御敌。一时间,箭如飞蝗般朝着诸葛亮他们所在的快船射来,诸葛亮却不慌不忙,命军士们将船身调转向另一面,继续受箭。
等到船的两面都插满了箭,诸葛亮这才下令回航,待回到南岸时,军士们一数,船上的箭竟远超十万支。鲁肃见状,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连连称赞道:“先生真乃神人也,如此妙计,竟能在三日之内得此十万支箭,我算是开了眼界了。”诸葛亮却只是笑着摆摆手道:“子敬过奖了,如今大战在即,这些箭也算是为我军增添了几分胜算罢了。”
周瑜得知诸葛亮真的如期交上了十万支箭,心中既惊讶又懊恼,对诸葛亮的嫉妒愈发强烈,可此时大战在即,也不好再对诸葛亮下手,只能暂且按下心中的想法,将精力都放在与曹军的对战之上。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双方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周瑜不断地检查着战船的情况,叮嘱士兵们各种作战细节;黄盖也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等待着那最适合火攻的时机,毕竟火攻需要借助风力,若是风向不对,一切都将前功尽弃。而曹操那边,虽对黄盖的投降有所期待,但也没有放松警惕,依旧在训练士兵,加固战船的防御,整个长江两岸仿佛都被一层浓厚的硝烟气息所笼罩,一场足以改变天下局势的大战己是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