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错过你

第三十五集:一起学习新技能

加入书架
书名:
今生错过你
作者:
竹晴园
本章字数:
7268
更新时间:
2025-04-02

《乡村岁月里的成长与相伴》

在那个宁静又充满生机的小村庄里,阳光总是温柔地洒在每一寸土地上,鸡鸣犬吠交织成一曲独特的乡村乐章。红岩和白石姑娘经历了诸多波折后,终于又安稳地相聚在了一起,他们深知平淡日子也需用心经营,才能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于是决定一起学习些新技能,为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当得知村里组织手工编织课程时,两人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开课那天,他们手牵手来到了村里的活动室,里面己经坐了几位巧手阿姨,正一边唠着家常,一边熟练地摆弄着手里的竹条和毛线,那娴熟的动作和精美的成品让红岩和白石姑娘既羡慕又期待。

课程开始了,负责教学的王婶先拿起一根竹条,笑着说道:“今儿个咱先学编这竹篮呀,这竹篮用处可大嘞,装个菜、放些杂物啥的,又实用又好看。”说着,王婶便开始示范起来,纤细的竹条在她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灵活地穿梭、交织,不一会儿,竹篮的底部就初具雏形了。

红岩看得眼睛都不眨一下,赶忙拿起身边的竹条学着做,可那竹条到了他手里却变得格外调皮,怎么都不听使唤。他想把竹条交叉固定,可刚一用力,竹条就歪到了一边,好不容易弄好了几根,编出来的竹篮底部也是歪歪扭扭的,根本不成样子。白石姑娘在一旁瞧见了,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打趣道:“红岩呀,你这编的是啥呀,莫不是新型的抽象艺术品?”

红岩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嘟囔着:“这看着简单,咋做起来这么难呢。”白石姑娘见状,收起了笑容,凑到他身边,耐心地说:“你看啊,这竹条交叉的时候角度得把握好,不能太用力,也不能太松了,像这样。”说着,她拿起红岩手中的竹条,慢慢地示范着正确的手法,纤细的手指灵活地摆弄着,红岩看得格外认真,心里满是对白石姑娘的佩服。

在白石姑娘的帮助下,红岩又重新尝试了起来,虽然还是会出错,但比之前己经好了许多。而另一边,白石姑娘在织围巾时也遇到了麻烦。她本以为织围巾就是简单地重复针法,可没想到,稍一分神,就漏了针,导致织出来的地方有了个明显的窟窿。红岩看到后,赶忙过来帮忙,他轻轻握住白石姑娘的手,带着她把针退回去,重新织补好那处漏洞,一边做还一边叮嘱着:“织的时候可得仔细着点儿呀,每一针都要数清楚咯。”

就这样,在相互打趣又彼此帮助的氛围中,一节课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离开活动室的时候,红岩和白石姑娘手里都拿着自己那算不上完美的半成品,可心里却满是对下次课程的期待。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一有空就会凑在一起练习编织。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斑驳的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他们身上,微风轻轻拂过,带来阵阵花香。红岩坐在小板凳上,眉头微皱,全神贯注地继续编着竹篮,这次他己经掌握了不少窍门,竹篮的形状渐渐变得规整起来。白石姑娘则靠在一旁的石桌上,手里的毛线在织针间穿梭,围巾在她的努力下也越来越长,虽然偶尔还是会出现小差错,但她总能在红岩的提醒下及时改正。

“红岩,你看我这围巾织得咋样啦?我打算织得长长的,冬天的时候咱们就能一起围着它出门啦。”白石姑娘扬起手中的围巾,笑着对红岩说。

红岩抬起头,看着那色彩鲜艳的围巾,夸赞道:“真好看呀,等织好了,肯定暖和得很呢。”

又过了几节课,他们的作品终于都完成了。红岩编的竹篮虽说比不上王婶她们编的那般精致,但也有模有样,扎实又实用。白石姑娘织的围巾更是漂亮,柔软的毛线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柔和的光泽,针脚细密均匀,没有了之前的那些瑕疵。

拿着自己亲手做出来的成品,两人心里满是成就感。红岩把竹篮挂在院子的墙上,里面放上几朵刚摘的野花,瞬间给小院增添了几分质朴的韵味。白石姑娘则把围巾围在红岩的脖子上,笑着说:“快试试,合不合适呀。”红岩笑着把白石姑娘搂进怀里,说道:“真合适,这可是你用心织的呢,感觉比买的都好。”

尝到了学习新技能的甜头后,他们又对村里的陶艺课产生了兴趣。村里的老李头是个陶艺高手,他家的小院里有个简易的陶窑,平日里就爱捏些瓶瓶罐罐的。得知红岩和白石姑娘想学,老李头热情地欢迎他们来。

第一次接触陶艺,两人看着那坨坨陶泥,都有些不知从何下手。老李头先给他们示范了如何把陶泥揉成合适的形状,然后放在转盘上,通过双手的按压、提拉,慢慢塑造出想要的模样。

红岩跃跃欲试,他挽起袖子,用力地揉着陶泥,可一不小心用力过猛,陶泥溅得到处都是,自己脸上也沾了几块泥点子。白石姑娘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边笑边帮他擦脸,说道:“你呀,咋和这陶泥还较上劲了呢。”

红岩嘿嘿一笑,继续专注地摆弄着陶泥,这次他小心了许多,慢慢地在转盘上试着塑造一个杯子的形状。虽然刚开始杯子的壁薄厚不均,形状也有些怪异,但在老李头的指导下,他逐渐找到了感觉,杯子的模样也越来越清晰。

白石姑娘则更细心些,她想捏一个小巧的花瓶。她用手指轻轻地按压着陶泥,一点点勾勒出花瓶的轮廓,可在瓶颈处,总是捏不好,不是太细了容易断,就是太粗了比例不协调。红岩看到后,过来帮她一起调整,两人的手在陶泥上一起协作,感受着那细腻的触感,偶尔手指相碰,还会相视一笑。

经过几次的练习,他们的陶艺作品也初见成效。红岩做的杯子虽然算不上精美绝伦,但质朴可爱,有着独特的韵味。白石姑娘的花瓶则造型优雅,瓶身上她还细心地刻上了几朵小花的图案,别具匠心。

当这些陶艺作品从窑里烧制出来后,红岩和白石姑娘看着那带着窑火气息的成品,心中的喜悦难以言表。他们把杯子放在家里的桌上,用来喝水,每次端起杯子,都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学习陶艺时的快乐时光。花瓶则摆在了窗台边,插上几支野花,让整个屋子都多了一份艺术的气息。

除了手工编织和陶艺,他们还跟着村里的年轻人学起了摄影。村里的小伙子阿强是个摄影爱好者,经常背着相机在村子里到处捕捉美景,他自告奋勇当起了红岩和白石姑娘的老师。

起初,红岩连相机的基本功能都不太熟悉,对焦、构图这些更是一窍不通。阿强拿着相机,耐心地给他们讲解着:“这拍照呀,构图很关键,像咱这乡村,到处都是美景,你们得学会把那些好看的元素组合在一起,才能拍出好照片呢。”说着,他以村里的小桥流水为背景,给他们示范了几种常见的构图方法,比如三分法、对称构图等等。

白石姑娘学得很快,她拿着相机在村子里西处寻找着拍摄对象,看到村口那棵古老的柳树,嫩绿的柳枝垂落在潺潺流淌的小溪上,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面,她赶忙举起相机,按照学到的构图方法调整角度,按下快门。照片拍出来后,那柔和的光线、错落有致的画面让红岩都忍不住赞叹:“哇,你拍得真好呀,感觉这柳树都更有韵味了呢。”

受到鼓舞的白石姑娘更加积极地拍摄起来,可有时候也会遇到难题,比如拍摄动态的动物时,总是抓不住那精彩的瞬间。红岩就陪着她一起蹲守在村里的鸡鸭圈旁,等着小鸡们嬉戏打闹的有趣时刻,两人一守就是大半天,好几次都因为太专注,差点摔进圈里,惹得彼此哈哈大笑。

而红岩自己在拍摄风景时,总是把握不好光线,有时候拍出来的照片要么太亮,要么太暗。阿强便带着他在不同的时间段去拍摄村里的稻田,告诉他早晨和傍晚的光线柔和,最适合拍出那种带有意境的画面。红岩认真地实践着,终于也拍出了不少让自己满意的作品,那金黄的稻田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仿佛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的纱,美得如梦如幻。

随着拍摄技术的提升,他们还想着把村里的美景通过网络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美丽的小村庄。于是,他们开始学习照片的后期处理,从简单的裁剪、调色到更复杂的修图技巧,一点点摸索着。

在这个过程中,两人也有过意见不合的时候。白石姑娘觉得照片应该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乡村风貌,调色不宜太过夸张;而红岩觉得适当夸张些的色彩能更吸引人的眼球。为此,他们争论了一番,不过最后还是通过相互的妥协,找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处理后的照片既保留了乡村的质朴,又多了几分视觉上的冲击力。

他们把整理好的照片发布到了社交平台上,没想到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不少网友纷纷留言夸赞村子的美景,还有人询问能不能来这里旅游呢。这让红岩和白石姑娘特别有成就感,觉得自己不仅学到了新技能,还能为村子做些有意义的事。

日子就在这不断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缓缓流逝,红岩和白石姑娘的生活变得越发丰富多彩。他们不再只是守着田间地头的农活,而是在闲暇时光里,沉浸在各种充满乐趣的技艺学习中,感受着彼此陪伴、共同进步的幸福。

村里的夜晚,繁星点点,他们坐在院子里,看着自己亲手做的陶艺作品,围着白石姑娘织的围巾,翻看着相机里那些记录着乡村美好瞬间的照片,回忆着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有欢笑,有争执,但更多的是对生活满满的热爱和对未来无尽的期待。

他们知道,只要两人一首携手前行,不断去探索、去学习,这乡村生活就会像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在他们面前徐徐展开,每一笔每一划都写满了幸福与温馨。

不知不觉间,季节更替,他们又在商量着下一个要学习的新技能了,或许是木工活,或许是传统的剪纸艺术,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充满了热情与期待,因为在这相互陪伴、共同成长的日子里,他们找到了生活最美好的模样。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