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这是让咱给他们低头?”
“殿下……”
李善长顿时大惊,还有些惶恐。
“李先生,若这次咱应了他们的愿,下次,谁家犯事被抓,他们是不是就能再次联合起来,一同胁迫咱,让咱再次低头?”
“殿下,他们定不敢如此!此次,是下面那些巡检与巡察御史查的太过狠辣,牵连太广,十数年前的案子,都被翻了出来……
一众大户与商贾人心惶惶,甚至很多官吏家人,也都因一些小事……”
说着,李善长下意识住嘴。
朱元璋正满脸阴沉的盯着他。
“李先生也觉得,那些巡检与巡察御史,管的太宽了?”
“殿下息怒,微臣绝无此意,微臣是从吴国考虑,现今殿下要进行大考,要对外伐元,吴国当以稳定为主……
很多大户与官吏,在几个月,或是一年之前,都已被查了一遍,现今再查,会让那些大户商贾与官吏心生不安……”
“微臣担忧,如此一来,更会让那些大户与官吏,不信殿下与吴国……”
“哼!”
朱元璋忍不住再次冷哼一声。
“咱朱元璋岂是言而无信之人?”
“殿下英明!”
“李善长,咱此次可下令,让那些巡检与巡察御史住手,也不准查五年之前之案!”
“殿下英明!”
“但,那些巡检与巡察御史,也都兢兢业业,奉公守法,也当奖励!”
“这……”
“嗯?”
“殿下英明!”
“还有,那些巡检与巡察御史,该巡察还得巡察。那些触犯了咱吴国律法之人,一个也休想逃过。
哪怕这次他们藏的好,没被发现。
但下次,让咱发现,定会严惩……”
“殿下英明!”
“行了,就以此行事!”
“多谢殿下!”
李善长满脸喜色的走了出去。
至于刚刚那刘英佞臣的念头,早已忘的一干二净。
李善长回到东阁,连忙书写两份奖赏与制止文书。
再交到朱元璋手中,由朱元璋批示,盖章。
这些文书,便被抄录数十份,下发吴国各府各县。
最先发的是东阁下令,让一众巡检、巡察御史不再纠察五年以前的案件!
哪怕这些文书到了各县各镇已经是半个月后。
但,也让一众大户、商贾、官吏们喜笑颜开,都是松了一口气。
他们很多人之前做事,都太过粗鲁,丝毫没有避讳官府,或者说,就连那些百姓们,都不避讳。
也是有震慑百姓之意。
看,就光明正大的欺辱盘剥你们,官府也都支持!
你们都不要在做无谓的挣扎。
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元朝会败亡的这么快。
他们做的事,都成了他们的罪状!
而席卷而来的朱家军,上下又是这种严查到底的性子。
那些巡检、巡察御史,都是从别处来的兵将。
镇守他们县镇的兵将,也都是外来兵将。
他们想要走关系,或是贿赂,都没有任何法子。
这次,他们才算真正体会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绝望!
幸好。
那位吴王殿下,没有将他们赶尽杀绝的意思!
若不然……
一众大户与官吏们,满是庆幸。
接着,又忍不住有些自得。
任凭他吴王朱元璋如何均分田亩,如何厌恶他们这些大户儒士,还是需要靠他们这些人给他治理天下。
只要他们这些人抱团,饶是吴王朱元璋,也都对他们低头!
越想,一众人心中底气越足。
再面对着那些巡检巡察御史之时,下巴都抬高了一大截!
“终究是一群匹夫,就算是侥幸识了一两千个字,也是一群匹夫!”
“正是!终归,这天下还离不开咱们这些读书人……”
“老爷,老爷!”
正等一群儒士,满脸喜色的聚在一座大宅内,煮酒庆贺之时。
管家却是满脸慌张的走了进来。
大宅主人满脸不悦的呵斥道:“何事这般慌张?”
“老爷,上面又发下了告示!”
“什么告示?”
“是奖励那些巡检、巡察御史们的告示!”
“什么?”
院内,一众大户读书人们的笑容,全部僵硬在脸上,都紧紧的盯着那管家。
“这怎么可能?你莫不是看错了?”
“回老爷,千真万确。那告示已经张贴在四座城门口,还有衙门文吏在诵读!”
“这……”
“这怎么可能?”
“那位刚刚才发了斥责文书,这才几日,怎么就能奖赏他们?”
“是啊……”
说着,一众大户与读书人,都快步朝着城门口跑去。
看到城门口上的告示,所有大户与读书人的肩膀,直接垮塌下来。
“我等被骗了!”
“高明啊!真是高明啊!”
“是啊,那位这招,真是狠辣……”
“诸位,我等如今该如何办啊?”
“还想如何?”
一个年老的大户嗤笑一声,无奈道:“老实待着呗,还能如何?”
“那些巡检巡察御史有了这份奖赏,定会再次盯着我们不放……”
不等那个大户说完,年老的大户便直接问道:“你家中,还有犯有律法之人?”
“这……”
那个大户愣了一下,随即便微微摇头。
“李老说笑了,我族中,那些喜欢犯事之人,都已被抓的一干二净!”
“如此,只要管好族人,不触犯律法,他们还能如何?”
“正是!”
一众大户不由再次恢复一些精气神。
同样。
丧气了两日的一众巡检与巡察御史们,则是再次充满干劲。
但,五年之前的案件不能再深挖,他们只能四处巡察。
……
吴国,算是进入平稳期。
朱元璋又一次下发,秋后大考。
一众幸存的读书人,顿时纷纷准备参与大考。
吴王宫的营建速度,也是一日比一日快。
同时,刘英又带着刘基,开始为造船厂准备。
但,准备了几日后。
刘英便开始守在家中,还向朱元璋借了两个稳婆,又从医学堂借了个稳婆。
三个稳婆算是守在他府上。
马秀英也时不时,来刘府转上一圈,陪着陶青鸾聊聊天。
这一日。
刘英正坐在书房内,写着一些规划。
一个婢女,便满脸急匆匆的跑到书房外。
“老爷,老爷,夫人要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