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这婶子所说,一名普通兵丁都能告知家中人朝廷欲要征兵一事,若是真的,怕是朝廷己经不怕外传,说不定就是近日开始了。”刚书生打扮的白面郎君己经开始分析起来。
“没错,既然是从水师的兵丁口中传出消息,说明大概率是水师征兵。”
“如此说来,我江宁依水立城,男丁多识水性,善游凫,这也就有理由讲为何从事是从江宁城征兵役了。”
要说这自古以来,茶水摊前藏龙卧虎,谈天言地,不缺能人,几个郎君临时组局,你一言我一语的把事情讲明晰了,听的周围人都深以为然。
“咣——”
众人议论着,那官船的锣鼓声竟然真的传来了。
“快快快,挪船,别拦了官船的道儿。”梦仙河上乱糟糟一瞬,小船儿又都整齐的排在两边,将中水道空出来了。
“诶,小伙儿,拉婶子一把!”刚跳进船里坐着的中年妇人又站起来,她可不在船里,要是那官船路过的时候敲锣了,她耳朵也会跟着一起响的。
“咣——”
梦仙河上官锣响,暂靠暂缓的船只轻摇,都等着官府有何通告呢。
许记附近的人们更是关注,因为刚听了兵役的消息,这官船就来了,该不会就是要说这个吧?!
“各位城中父老,我乃府衙师爷,今奉知府大人令,通传本府征兵一事,事有急征,此处略之,着各坊出人去府前誊抄告示——”
船行不缓,上头人站着喊这么不长的一句,船就过去了。
仅这么一句,梦仙河水面就好像地下烧柴一样沸腾了,一只小船里惊呼,数只小船里惊呼,河面河岸皆惊呼,江宁要征兵了!
而且这回出来的不是捕头,而是知府大人的得力帮手,衙门师爷,看来此事颇为受到重视,行事显得这般的急,都不念告示了,首接传口信,让有心人去抄写。
梦仙河的水还沸腾着,早有有心人一波又一波往衙门口去,都着急看见完整的告示,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方才在许记阶前讨论的几位郎君更是第一时间向郑梦拾讨借了笔墨纸宣,借道许记后宅,奔儿而跑之。
“兄台等等我——”前面跑的快,后头还跟俩。
“跑快点儿。”郑梦拾踮着脚喊一嗓子,他要不是不能出去他也想去看看。
院子里的许铃铛:刚啥东西?俩大白蝶子飞过去了???
围在许记阶前的客人也不走了,刚那几位书生郎君离开,给让出些空位,反倒补上些人,都等着知道告示全貌呢。
郑梦拾把铺子门打开,许记又一次铺里铺外站满了人,刘有良第一次遇见这种情景,站着吧,好像挤,一笑怕牙对上牙,坐着吧,不合适,他怕有人坐他腿上。
要么说人多腿就快,随着去府衙门口的人陆续回来连那门口张贴的大告示都被完完整整的誊抄回来。
许铃铛:还是刚才那大白蝶子??
许家贡献了自家的大柜台,那誊抄版告示平整铺在上头,抄写回来的书生大喘气,一边灌茶,一边哑着嗓子喊“留着我读——”
“你读,你读,你抄回来的,没人和你抢——”等着的人也就等着书生喘完气,毕竟抄都抄回来了,不差这一哆嗦。
但没说不能先看,反正铺子里头也站的人,借着近水楼台,许家翁婿也瞭了几眼告示。
等书生恢复好了,扑到告示前,清朗声音响起。
“今有东宾倭患,寇乱一方,戕害黎庶,恶行猖獗。幸赖我朝水师忠勇,奋击狂徒,贼势己摧,乱波暂平。”
“然……东南防务未懈,水师兵额尚虚,特募江宁子弟,补其精锐。此非独一城之责,实为东南共济之举。凡我血性男儿,当执锐披坚,共襄国事。愿投麾下者,速赴有司报名,勠力同心,以卫家邦!”
前部平缓 后部亢奋,念到最后书生几乎是喊出来的。
“该死的倭寇!”听明白的人己经攥拳头了。
“这说的什么啊?”有上年纪的老人听不大明白。
“东边有倭寇作乱呢,这回是东南水师征兵——”有人凑她耳边吼。
“该,该杀,让儿郎们别担心银子,老婆子捐银子。”
许老爷子看看女婿,点点头,许家此番说不定又要捐银子,白银和血肉,财和人总得出些什么,才称的上是为江宁。
“大人,告示己经发了,按您所说张贴的。”
“行啊。”清则知府捋捋自己的美须。
“此番事还是我们好不容易争取的,东南水师不足额,但是对付那点子倭匪易如反掌,这回咱们江宁子弟过去,就是冲着军功去的。”
“那您何不写明白了,这样报名的也踊跃些,更显咱们江宁男儿忠勇。”
明明敌方己经残兵败蚁,大人为何要写现在还缺兵,倭匪还猖獗呢?
“也不可全都说给百姓,毕竟征兵,还是需要真正的忠勇人士,日后操练起来,真要应对战事拿得出手。”清则知府善思,他是想让江宁多层名声,可也不能因此而选些无能之辈,毁朝中水师根基。
“大人所虑甚远。”师爷躬身赞叹。
“我江宁百年来以文为扬,朝中多咱南地多贤雅士,然长此以往,名是好名,但消磨血性,百姓享乐,失去勇猛之心。”
“这回的事情无危险,但是却能够借此调动我江宁百姓心中血性,捍卫我朝族人刚猛之势,他北人体格凶悍,我南地比之不及,但若论意志,王土之下,盖子民如斯,皆同!”
“大人高义——”
从征兵一事传出,半个下午传遍江宁城,傍晚至归,家家户户都在讲究此事,恐慌者少,多是愤慨,过关了太平日子,突然听说不远的东边出来异族倭匪,真是令人火大。
长烛照明心,光映山河意,许老太太拿剪刀剪一剪烛芯,为着这只烛能平静的燃烧,不知道万里江山有几处喋血……
“刘子哥,有良哥,诸位兄弟,我二人打算试试。”大杂院里,有二少年站于篝火前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