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事情做,每晚她基本可以在十至十一点入睡,日子过得平静有序。
大约清晨六七点钟,她会准时醒来。
她从未遇到过失眠问题,头发依然浓密,月经周期也很规律。
她的皮肤越来越亮丽,整个人仿佛年轻了好几岁。
常常地,她会把椅子拉到办公室窗边,一边喝着果汁,一边享受清晨柔和的阳光,觉得这才是应有的生活节奏。
她最近去了宠物市场,考虑养只小动物作伴,但在选择猫咪还是狗狗上有些犹豫不决。
对于与苏扬之间的事,她逐渐释怀了。
即使单身到二十九岁,她也做好了一辈子独居的心理准备。
不过现在的日子倒也过得舒坦。
“哎……两万元月薪!”
听到这个数字,陈莉看向苏扬,红唇微启又闭合。
她心中其实颇为心动。
虽然这一个月拿到三万奖金全靠之前的人脉积累,但这笔两万月薪对她仍极具吸引力。
看着苏扬,她暗自希望他可以再提高一些待遇。
只要条件合适,在餐饮公司工作也可以考虑。
“明天我会让高强将你开除!”
“你还想干什么?”
“你要告我也行啊!”
“我不怕!”
“我跟你没完!”
翌日一早,陈莉又被苏扬带到九香餐饮。
她在车上依旧满脸愤懑,然而一下车后便很快收拾好表情,变得专业且严肃起来。
一身利落的职业套装让她看起来像个职场精英。
苏扬想着哪天也给自己换上这身装扮试试。
将陈莉介绍给纪国熊后,听说她是财务负责人,后者长舒一口气,觉得这人选应该可靠。
接着,纪国熊推荐老部下毛宇飞出任副总,负责运营、销售及品控。
通过猎头公司,苏扬还找到了另外两位经验丰富的高管:
程浩权,40岁,主管采购、工程和厨房研发;
梅静姗,37岁,负责综合管理、人力资源以及市场拓展。
两人皆有深厚的连锁餐饮行业背景。
梅静姗当时在家休整,而程浩权则是从一家中型火锅连锁店挖来的。
商业推演结果表明他们与纪国熊配合得相当和谐。
三人被承诺了每年西十万元年薪,并各自获得了公司3%干股以激励。
尽管对股权分配心存疑虑,但他们更看重的是苏扬展现出来的诚意。
给予高层管理者股权旨在吸引经验丰富人才,助公司在起步阶段稳固舵向。
其他员工加薪及增加福利事宜,苏扬打算稍后再处理。
不想一开始就提供过高薪酬或过度优待,以免拔苗助长。
逐步提升员工薪资福利不仅有助于成就感和个人发展,还能实现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随着毛宇飞、程浩权和梅静姗的加盟,九香餐饮迅速构建起了正式的企业架构。
由于仅有少数几家门店正在营业或装修中,各部门目前编制较少,有的甚至仅有单一经理一人承担。
即便如此,公司己经开始步入正轨。
公司里的管理人员比普通员工还要多,这确实是事实。
不过也没办法,若招募太多员工却安排不了相应的工作,系统反而会向苏扬收取罚款。
在招到合适的团队后,公司便在纪国熊、毛宇飞、程浩权和梅静姗等核心成员的带领下正式启动了。
毛宇飞安排人员去注册公司的商标,并委托设计公司创作公司的logo,同时规划九香牛肉火锅店的整体装修风格、统一服务员制服并为餐厅在各个平台创建官方账号。
程浩权首先到现有的火锅店考察其进货渠道及统计各类菜品,着手计划推出新颖的菜式组合;与此同时他还协调人手协助苏扬监查店内装修的进展。
梅静姗则负责起草公司的管理规范及绩效考核制度,并开始对原日料餐厅的老员工进行培训工作。
另外,她也在招聘网站上发布了新信息,积极筹备苏扬新开业两家火锅店的人才队伍储备问题。
苏扬告诉梅静姗,希望将市场开拓部的人数扩展至二十名。
这些新招的成员将专注于寻觅适合设立新的火锅店位置——这是他创业初衷的关键部分。
此外,苏扬还预备让有经验潜力的店面负责人加入这个部门,暂时充当寻址员以寻找更理想的开店地点。
尽管存在资金紧张的风险,梅静姗也无过多质疑,接受了苏扬的说法,全力推进该扩展计划的实施。
两天之内,苏扬就往市场开拓部新增了九名成员。
其中有六名是由郭放和向南天介绍的资深火锅餐饮管理者。
其他三人是从经营不善的三家火锅餐馆挖角来的,由于薪酬条件极具诱惑力,三位前店长迅速加入了进来。
然而,经过梅静姗简要询问后她发觉这些被推荐来的人虽然具备一定的火锅管理才能,但关于挑选适宜店铺的判断似乎过于主观且没有具体指标或明确的方向,如只会简单描述为交通便利或者周边有很多食肆这样模糊的回答。
于是,她立即建议这些人参加一些短期的职业培训课程。
梅静姗认为一个好的选址决策应包括详尽地统计一周中每天的人流量变化,并分析周围餐饮同行的具体状况,包含日销售额数据以及了解目标地点附近居民结构(比如年轻人比例、当地居民比例等等)。
只有全面的信息采集整理后,才有可能作出可靠的开业决策。
因此,苏扬采纳了她提出的意见。
为了帮助这些候补人选更快融入角色,他们每个人都接受了必要的训练。
尽管有些人过去工作的店铺因经营不佳而濒临倒闭,甚至还有几个正处于完全失业状态下的人愿意接受这份底薪为六千的初步机会。
大家心中都怀着期望,渴望有一天可以升职成为月薪过万的火锅店铺长。
因此,又一拨培训活动拉开了帷幕。
市场拓展部的周耀先经理将负责给他们进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