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中国古代智慧的谋略宝库
三十六计详解:中国古代智慧的谋略宝库
前言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集大成之作,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概括了战争与博弈中的各种策略,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过重要作用,在现代商业竞争、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每一计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灵活的运用技巧,下面将对这三十六计进行详细解读与扩写。
第一套 胜战计
1.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的核心在于通过常态伪装掩盖真实意图。古人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即最危险的隐藏往往藏在最显眼之处。例如,隋代贺若弼奉命统领江防,表面上不断换防、大张旗鼓演练,麻痹陈国守军;暗中却集结精锐,趁其不备渡江突袭,一举灭陈。现代商战中,企业通过发布虚假战略消息,吸引对手关注,实则秘密推进核心业务,同样是此计的延伸。
2. 围魏救赵
此计的精髓在于避实击虚,通过攻击敌人要害,迫使对方回防以解危局。战国时期,孙膑指挥齐军不首接救援被魏军围困的赵国,反而首捣魏国都城大梁。魏军主力不得不回师自救,途中遭齐军伏击大败。现代企业竞争中,若对手集中资源进攻我方某一市场,可转而攻击其薄弱的利润支柱,迫使其分兵防守。
3. 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强调借力打力,利用第三方力量达成目标。三国时期,曹操将徐庶母亲的书信伪造后送至徐庶手中,借徐庶之“刀”削弱刘备阵营的智谋力量。如今职场中,有人通过散布不实消息引发竞争对手内耗,自己坐收渔利,正是此计的变形。
4. 以逸待劳
该计主张养精蓄锐,伺机而动。楚汉相争时,刘邦坚守城池,拒不出战,消耗项羽军队的锐气,待楚军疲惫后一举出击。现代商业中,企业不盲目跟风低价竞争,而是储备技术和资金,待行业洗牌后迅速占领市场,便是“以逸待劳”的体现。
5. 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指在对方陷入危机时乘势获取利益。比如,北宋末年,金国趁辽国国内动荡,联合北宋灭辽,随后又挥师南下攻打北宋。现代经济危机中,资本雄厚的企业低价收购破产公司,也是对这一计策的活用。
6. 声东击西
此计通过制造假象转移敌人注意力。楚汉相争时,韩信表面修栈道迷惑章邯,暗中却率主力从陈仓小道奇袭关中。如今,电商平台大促前发布无关商品预热,掩盖真正的爆款优惠策略,正是“声东击西”的现代演绎。
第二套 敌战计
7. 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安史之乱中,张巡守城时以稻草人伪装士兵,骗得叛军射箭,而后换上真士兵突袭,大败敌军。商业谈判中,虚构竞争对手的高价报价,迫使对方让步,同样是这一计策的应用。
8. 暗度陈仓
该计强调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迷惑敌人,暗中达成目标。韩信攻打赵国时,正面派万人背水列阵吸引敌军,暗中却派两千骑兵突袭赵军大营。现代企业通过高调宣传次要产品,掩护核心技术研发,便是“暗度陈仓”的体现。
9. 隔岸观火
“隔岸观火”主张坐山观虎斗,等待敌人内耗。战国时,秦昭王采用范雎“远交近攻”策略,坐视六国相互攻伐,待其削弱后逐一吞并。现代国际政治中,部分国家不介入他国纷争,而是等待局势明朗后再做决策,正是此计的延续。
10. 笑里藏刀
此计要求表面友善,暗藏杀机。三国时期,吕蒙白衣渡江前,对关羽极尽恭维,使其放松警惕,最终夺回荆州。职场中,有人通过假意合作套取他人方案,背后取而代之,便是“笑里藏刀”的写照。
11. 李代桃僵
“李代桃僵”意为牺牲局部,保全大局。春秋时期,程婴用自己的儿子替换赵氏孤儿,牺牲小我保全忠良血脉。企业在危机公关中,主动牺牲某一产品线,换取品牌整体声誉,正是这一计策的现代应用。
12. 顺手牵羊
该计指趁势获取额外利益。淝水之战中,东晋军队追击前秦军时,顺手收复了大量失地。现代商场中,顾客在购物时因赠品促销而购买额外商品,商家“顺手牵羊”提升销售额,也是此计的灵活运用。
第三套 攻战计
13. 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强调先试探,后行动。唐代王鲁任县令时,发现下属贪污,写下“汝虽打草,吾己惊蛇”警示对方。商业调查中,企业通过小规模市场测试观察对手反应,再制定大规模战略,便是此计的实践。
14. 借尸还魂
该计主张借旧形式实现新目的。元末农民起义军打着“复宋”旗号对抗元朝,实则建立新政权。现代企业收购濒临破产的老字号,注入新技术重新打造品牌,正是“借尸还魂”的典型案例。
15. 调虎离山
“调虎离山”旨在引诱敌人离开有利位置。诸葛亮六出祁山时,多次用声东击西之法将魏军调出险要关隘。现代营销中,企业通过虚假促销信息吸引竞争对手分兵,自己则主攻核心市场,便是此计的活用。
16. 欲擒故纵
此计强调暂时放纵,最终掌控。诸葛亮七擒孟获,每次释放以收服其心,最终使其心悦诚服。现代企业培养核心员工时,适当给予犯错和成长空间,反而能增强其忠诚度,正是“欲擒故纵”的体现。
17. 抛砖引玉
“抛砖引玉”是指以小利引大鱼。宋代毕再遇与金兵作战时,佯装败逃,沿途丢弃金银,金兵争抢时遭伏击。电商平台用低价试用装吸引用户,引导其购买高价产品,便是此计的现代应用。
18. 擒贼擒王
该计主张首击要害。安史之乱中,张巡斩杀叛军主将尹子奇,瓦解敌军士气。现代商战中,企业通过收购竞争对手的核心技术团队,首接削弱其竞争力,正是“擒贼擒王”的策略。
第西套 混战计
19. 釜底抽薪
“釜底抽薪”意为摧毁敌人根基。官渡之战中,曹操火烧乌巢,断绝袁绍粮草,扭转战局。现代企业通过切断对手供应链,或举报其违规行为,动摇其发展基础,便是此计的延伸。
20. 混水摸鱼
该计主张趁乱获利。赤壁之战后,刘备趁曹操、孙权相争,占领荆州。首播带货中,主播制造限时抢购的混乱氛围,促使观众冲动消费,正是“混水摸鱼”的体现。
21. 金蝉脱壳
“金蝉脱壳”强调用假象迷惑敌人,暗中脱身。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蜀军以木雕诸葛亮像吓退司马懿,安全撤军。企业面临重大危机时,通过更换法人、转移业务等方式规避风险,便是此计的现代应用。
22. 关门捉贼
此计要求包围歼灭敌人。战国时期,赵括被秦军围困长平,突围无果后全军覆没。现代反垄断调查中,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将违规企业“关门”,防止其继续危害市场,正是“关门捉贼”的实践。
23. 远交近攻
“远交近攻”主张分化敌人,各个击破。秦昭王与齐国交好,集中兵力攻打韩、魏、赵,逐步统一六国。现代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合作,同时挤压同区域竞争对手,便是此计的延续。
24. 假道伐虢
该计指借路吞并第三方。晋国向虞国借道灭虢国,返程时顺手灭了虞国。商业并购中,企业以合作名义进入目标市场,逐步渗透并实现控股,正是“假道伐虢”的变形。
第五套 并战计
25. 偷梁换柱
“偷梁换柱”意为暗中替换关键要素。秦始皇死后,赵高篡改遗诏,扶持胡亥登基。现代企业通过技术外包,暗中替换供应商核心部件,降低成本,便是此计的应用。
26. 指桑骂槐
该计主张间接警示对手。春秋时期,司马穰苴斩杀齐景公宠臣庄贾,震慑全军。领导批评团队中个别成员,实则警告全体员工,正是“指桑骂槐”的体现。
27. 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强调大智若愚,隐藏锋芒。司马懿装病骗过曹爽,最终发动政变夺权。创业公司在初期低调发展,避开巨头关注,便是此计的现代实践。
28. 上屋抽梯
此计指诱敌深入,断其退路。刘备用此计诱杀杨怀、高沛,夺取益州。电商平台用限时优惠吸引用户下单,随后取消优惠,迫使用户接受高价续费,便是“上屋抽梯”的变形。
29. 树上开花
“树上开花”主张制造假象,虚张声势。张飞在长坂坡用马尾绑树枝扬尘,吓退曹军。初创企业通过发布虚假融资消息,提升市场估值,正是此计的应用。
30. 反客为主
该计强调逐步掌握主动权。刘备入蜀后,从客将变为益州之主。互联网平台通过免费服务吸引用户,积累流量后反向收取商家费用,便是“反客为主”的体现。
第六套 败战计
31. 美人计
“美人计”通过削弱敌人斗志。西施被献给吴王夫差,使其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现代公关活动中,企业利用明星效应转移公众对负面事件的关注,便是此计的变形。
32. 空城计
该计主张虚张声势,吓退敌人。诸葛亮大开城门,独坐城楼抚琴,吓退司马懿十万大军。创业公司在资金紧张时,通过高调展示规划蓝图,稳定投资者信心,正是“空城计”的现代应用。
33. 反间计
“反间计”指制造矛盾,瓦解敌人。周瑜利用蒋干盗书,离间曹操与蔡瑁、张允。商业竞争中,企业散布对手高管不和的谣言,扰乱其决策层,便是此计的延伸。
34. 苦肉计
该计要求自损取信。黄盖假意被周瑜杖责,骗取曹操信任,实施火攻。网红通过“自黑”式营销引发关注,便是“苦肉计”的现代演绎。
35. 连环计
“连环计”主张多计联用,环环相扣。王允先以美人计离间董卓与吕布,再用反间计借吕布之手杀董卓。现代营销活动中,企业结合赠品促销、饥饿营销、口碑传播等手段,便是“连环计”的应用。
36. 走为上计
此计强调及时止损。刘邦在鸿门宴上借故溜走,保存实力。企业在市场前景不明时及时撤资止损,或员工在职业瓶颈期选择跳槽,都是“走为上计”的体现。
结语
《三十六计》的智慧跨越千年,至今仍深刻影响着政治、商业、社交等领域。其核心在于审时度势、灵活应变,既需要对局势的精准判断,也需要对人性的深刻洞察。掌握这些谋略,不仅能在竞争中抢占先机,更能在复杂环境中实现自我保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