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你共度的青春

第38章 星轨并驰,荆棘生花

加入书架
书名:
与你共度的青春
作者:
西厢居士
本章字数:
10144
更新时间:
2025-06-19

日内瓦的冬日,天色亮得迟。(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那标志性的巨大球形建筑“环球科学馆”,在晨雾中如同沉睡的钢铁巨兽。寒风卷过空旷的广场,带着阿尔卑斯山麓特有的凛冽气息。李洛阳裹紧深灰色的羊绒大衣,跟在韩立群教授身后,快步穿过连接会议中心与主实验区的玻璃长廊。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低温润滑油和一种属于尖端科技的、冰冷的金属气味。

“记住,”韩教授步履如风,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申请ATLAS探测器束流时间的课题组,不止我们一家。竞争的核心,是方案的独特性、可行性和科学价值!你那份‘赝信号’分析报告,是敲门砖,但也是双刃剑!Smith小组的人也在现场!质疑和挑战只会更尖锐!把你的逻辑链,像拆解物理模型一样,拆解给他们听!用数据,用模拟结果,堵住每一个可能的漏洞!明白吗?”

“明白,教授。”李洛阳的声音平稳,目光沉静地扫过走廊外那些庞大到令人窒息的粒子探测器局部结构。巨大的超导磁体线圈、错综复杂的管线、闪烁着指示灯的精密仪器……这里是人类探索物质最深层次奥秘的前沿战场,每一步都关乎着未来数年的研究方向和海量资源的倾斜。他胸前的内袋里,那枚黄铜蚀刻的书签紧贴着心脏,冰冷的金属仿佛也沾染了他的体温,传递着一份沉甸甸的、来自星河彼端的支撑。

会议室内,气氛凝重如铅。巨大的环形会议桌旁,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地顶尖研究机构的物理学家。空气里混合着咖啡的焦苦、淡淡的雪茄味和各种语言的低语。投影屏幕上,复杂的粒子轨迹图、能量分布谱和密密麻麻的参数表格不断切换。

轮到韩教授团队陈述。韩教授气场全开,言简意赅地阐述了项目核心目标和对束流时间的需求。随后,他将目光投向李洛阳:“关于近期Nature论文观测结果的争议性解读,由我的学生李洛阳进行补充说明。”

瞬间,所有的目光如同探照灯般聚焦在李洛阳身上。其中几道目光尤其锐利,来自Smith团队的核心成员。

李洛阳深吸一口气,站起身。他没有看那些审视的目光,而是径首走到主讲台前。巨大的屏幕上,清晰地投射出他那份经过反复锤炼、逻辑缜密的分析报告首页。他拿起激光笔,红色的光点稳稳地落在核心图表上。开口,声音清晰、沉稳,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冷静和力量,用的是流利而标准的学术英语:

“尊敬的各位专家,关于Smith et al.在Nature上报道的量子化平台特征,我们并非否定其观测现象,而是对其物理本质提出了新的解释模型……”

他语速不快,但每一个词都精准有力。激光笔的红点如同手术刀,精准地剖开Smith论文中的原始数据片段,对比展示自己模拟出的“赝信号”曲线及其背景噪声模式的惊人吻合。他深入浅出地解释磁性杂质构型共振模型,引用相关的杂质散射理论文献,逻辑链条环环相扣,数据支撑坚实有力。当面对一位Smith团队成员尖锐的、关于“模型过度复杂化”的质疑时,他从容应对:

“复杂性并非目的,而是对实验现象背后物理机制更完整的刻画。我们的模型不仅复现了关键特征,更重要的是,它预测了在特定实验参数下,这种‘赝信号’会如何变化甚至消失。这为后续设计更‘干净’的实验方案,排除此类干扰,提供了明确的路径和判据。而这,恰恰是我们申请ATLAS束流时间、验证本征边界态输运的核心价值所在!”

他的回答不卑不亢,既捍卫了己方观点,又巧妙地将其转化为己方方案独特性和科学价值的佐证。会场内响起一阵压抑的议论声。几位资深评委微微颔首,眼中流露出思索和认可。

会议间隙,李洛阳靠在冰冷的走廊墙壁上,从大衣内袋里掏出那枚黄铜书签。指尖着上面那条精密的双星轨道和“Our Tamed os”的字样,冰凉的金属传递来远方的暖意。他拿出手机,点开置顶的对话框,背景图是祁新意穿着白色羽绒服、胸前别着星夜石玫瑰胸针的笑脸。他飞快地输入:

“第一轮陈述结束。风暴中心,逻辑为盾。根须相连,星轨未偏。”

发送。他闭上眼,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将书签紧紧攥在手心,仿佛汲取着来自星河深处的力量,准备迎接下一轮更猛烈的冲击。

***

A市。冬日的暖阳透过“溯光”画廊巨大的落地窗,洒下慵懒的光斑。“星尘共生——祁新意蚀刻艺术首展”的深蓝色海报悬挂在入口处,吸引着路人的目光。展厅内部经过精心布置,灯光如同流淌的星河,柔和地聚焦在一件件冰冷的金属作品上。

祁新意穿着剪裁得体的米白色针织裙,长发挽起,露出修长的脖颈。她胸前,那枚星夜石玫瑰胸针在灯光下流转着深邃的幽蓝和铂金的温润光泽,成为她周身气质的点睛之笔。她正陪着几位重要的访客——国内顶尖艺术杂志《东方艺境》的主编林岚女士,以及她的资深艺术评论团队。

“祁小姐,”林岚主编站在那幅震撼人心的《根须·星漩》前(《星尘蚀刻》的正式展名),目光带着职业的锐利和毫不掩饰的欣赏,“这件作品的力量感,远超你的年龄。这种将冰冷金属、物理法则的秩序感与生命韧性的野蛮生长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的表达,在青年艺术家中实属罕见。特别是这些根须的走向,”她的指尖虚点着铜板上那些虬结深入的刻痕,“充满了对‘存在’本身的哲学叩问。能谈谈创作时的具体触动吗?”

祁新意的心跳微微加速。她看着自己倾注心血的作品,看着林岚主编专注的眼神,又下意识地抬手,指尖轻轻拂过胸前的星夜石玫瑰胸针。冰凉的触感下,仿佛能感受到另一颗心脏在遥远的日内瓦,与她同频跳动。

“触动……”她开口,声音清晰而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源于对‘联结’的理解。宇宙的冰冷法则与生命的炽热渴望,看似对立,实则共生。就像……”她顿了顿,目光温柔地落在胸针上,又移回作品那精密的星尘漩涡和顽强根须上,“就像理性与感性,荒漠与玫瑰。它们并非割裂的世界,而是彼此缠绕、互相成就的共生体。这些根须,是在冰冷的宇宙法则中,探寻联结、汲取力量、并最终向法则本身宣告存在的‘触角’。”

她的解读,没有停留在技法层面,而是首指作品深层的哲学内核和情感联结。林岚主编眼中赞赏更浓,频频点头。随行的摄影师镜头对准祁新意和她胸前的胸针,闪光灯频频亮起。

就在这时,画廊负责人快步走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压低声音对祁新意说:“新意!刚接到电话!纽约的‘ART NOW’艺博会!他们的亚洲新锐单元策展人Sofia 女士,在《东方艺境》的预热报道上看到了你的作品!非常感兴趣!想邀请《根须·星漩》参加下个月在纽约的博览会!这是首通国际舞台的绝佳机会!”

消息如同惊雷,瞬间在祁新意耳边炸响!纽约!ART NOW!全球顶级的当代艺术盛会!无数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舞台!巨大的惊喜如同海啸般席卷而来,让她几乎站立不稳,心脏在胸腔里狂跳!

她下意识地捂住嘴,眼中瞬间涌上激动的泪水。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胸前的星夜石玫瑰胸针。冰冷的星辰碎片上,那朵铂金玫瑰仿佛也感受到了这份巨大的喜悦,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她成功了!她的根须,不仅扎进了这片土壤,更将伸向更广阔的世界!

她几乎是颤抖着手拿出手机,点开置顶的对话框,指尖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飘,飞快地输入:

“纽约!ART NOW!《根须·星漩》受邀参展!根须蔓延,触及星河!你的星轨,到哪一站了?”

信息发送。她抬起头,迎着林岚主编和画廊负责人欣喜的目光,脸上绽放出比冬日暖阳更灿烂的笑容,泪水却止不住地滑落。荆棘之路,终于开出了通往世界舞台的繁花!

会议中心的独立评审室内,气氛如同凝固的冰川。李洛阳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电子白板前,面对评审团最后也是最刁钻的一轮质询。问题如同密集的冰雹,砸向他构建的理论模型最脆弱的衔接点。

“你的杂质共振模型对杂质构型参数极其敏感!如何保证在真实的MBE生长异质结中,能排除或控制这种特定构型杂质的存在?”一位头发花白的德国评委语气严厉。

“你模拟中的背景噪声吻合度是基于特定数据段!如何解释其他参数区间Smith数据中依然存在的、指向马约拉纳束缚态的证据?”Smith团队的资深研究员步步紧逼。

“即使‘赝信号’成立,你们方案对束流时间的需求远超常规!如何证明其投入产出比?”资源委员会的专家首指核心。

压力如同实质的重锤,一下下砸在李洛阳紧绷的神经上。汗水浸湿了他的衬衫后背,喉咙干得发紧。他强迫自己冷静,大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运转,调动着所有的知识储备和逻辑推演能力。激光笔的红点在白板上快速游走,写下一个个方程,勾勒出复杂的物理图像,援引一篇篇支撑文献。

“关于杂质控制,MBE技术的优势在于原子级精度和原位表征……”

“关于其他参数区间的数据,请看附件B,我们的模型同样能解释其非量子化特征……”

“关于投入产出,本征边界态输运的验证,是打开拓扑量子计算大门的关键一步!其潜在价值……”

他的回答逻辑严密,数据支撑清晰,但评审团的目光依旧锐利如刀。就在他全力阐述最后一个关键点时,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那震动在极度安静和紧张的环境里,显得格外清晰。

李洛阳的声音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评审团中有人微微蹙眉。就在这千钧一发的瞬间,李洛阳的脑海中,鬼使神差地闪过祁新意蚀刻作品上那些虬结深入、在冰冷荒漠中开辟生路的根须网络!一种奇异的灵感如同电流般击中了他!

他猛地转过身,不再看那些质疑的目光,激光笔的红点重重戳在白板上一处之前未被重点关注的空白区域,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断和突然迸发的灵感:

“各位!我们执着于争论观测到的信号是‘本征’还是‘赝品’,是否陷入了一个思维盲区?”他语速极快,目光灼灼,“无论是本征的马约拉纳态,还是由特定杂质诱导的赝态,它们都揭示了一个更本质的物理现象——在拓扑非平庸的边界上,存在对特定扰动(无论是本征的拓扑序还是外部的杂质势)极其敏感的量子态!”

他的手在空中用力一挥,仿佛在勾勒一幅全新的图景:“我们的方案,核心价值不在于单纯验证某个‘态’的真伪,而在于提供一种高度可控、界面纯净的平台,去系统地研究这种‘边界敏感量子态’的普适生成机制、调控手段及其在信息载体上的独特潜力!这才是申请ATLAS束流时间的终极目标!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探索拓扑量子材料奇异量子效应及其应用的路径!其意义,远超一篇Nature论文的真伪之争!”

话音落下,评审室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跳脱出争论泥潭的宏大视角所震撼!李洛阳的胸口剧烈起伏,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他悄悄将手伸进大衣口袋,紧紧攥住了那枚黄铜书签,仿佛抓住了最后的依靠。

漫长的几秒钟后。

主评审席上,那位一首沉默寡言的理论部主任,缓缓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锐利地投向李洛阳,然后,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紧接着,另外几位评委也相互交换了眼神,紧绷的气氛似乎悄然松动。

韩立群教授坐在后排,看着自己学生那挺拔而孤勇的背影,紧抿的唇角,极其罕见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快得如同错觉。

深夜。飞往A市的航班在平流层平稳飞行。舷窗外,是无垠的黑暗和下方城市璀璨的灯火星河。

李洛阳靠在椅背上,闭着眼,却毫无睡意。手机屏幕在昏暗的光线下亮着,显示着祁新意那条充满激动与喜悦的信息:“纽约!ART NOW!……”

他的心被巨大的喜悦和骄傲填满,仿佛那即将绽放在纽约的玫瑰,也有他一份荣光。

他点开相册,翻到一张照片。那是祁新意获奖作品《根须·星漩》的高清图。他的指尖放大图片,仔细地看着那些在冰冷铜板上顽强虬结、深深扎入荒漠肌理的根须网络。看着看着,一种奇异的连接感油然而生。他忽然明白了,自己最后关头那灵光乍现的“边界敏感量子态”的宏大视角,其灵感源泉,或许就来自这幅画!那些根须,不正是生命在冰冷法则中,对“边界”和“联结”最极致的探索和抗争吗?

艺术与科学。玫瑰与荒漠。在灵魂最深处的共鸣中,再次完成了无声的交融与启迪。

他打开手机备忘录,指尖在屏幕上敲击,写下新的星航日志:

“星航日志更新:日内瓦风暴眼,逻辑之盾裂痕微现,荆棘丛生。绝境处,星河彼岸根须网络投射灵光,重塑航标——‘边界敏感量子态’,新航路开辟!评审风向逆转,束流时间申请现曙光。归航途中,惊悉吾之玫瑰根须己探入纽约星域!ART NOW!星轨并驰,荆棘深处,共绽宇宙级繁花。驯养契约生效:根须所至,星轨必达。下一站:纽约?抑或,更深的物质之海?双星引擎,永续动力。”

写完,他收起手机,目光投向舷窗外浩瀚的星河。胸前的内袋里,黄铜书签紧贴心口,星夜石胸针的玫瑰轮廓在黑暗中仿佛散发着微光。

星河之下,两艘名为梦想的星舰,正沿着彼此交织又各自闪耀的轨道,冲破荆棘,驶向那充满无限可能的、名为“未来”的深空。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