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64章 旧书摊里的时光信笺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6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老城区最角落的梧桐树下,总支着个褪色的蓝布帐篷。铁皮书架上挤满泛黄的旧书,书脊磨得发亮,最显眼处挂着块木牌——"老陈旧书店"。陈阿伯戴着圆框眼镜,坐在折叠椅上翻着民国时期的旧报纸,蝉鸣声里,偶尔传来书页翻动的沙沙声。

那天傍晚,十七岁的林夏抱着个牛皮纸袋闯进书摊。她刚搬来老街,收拾阁楼时发现了爷爷留下的旧书,书页间夹着张写满字的泛黄信纸,字迹工整隽秀:"待山河无恙,定与君共览《牡丹亭》。"落款是1944年。

"阿伯,您能帮我找找这本书吗?"林夏展开信纸,"爷爷临终前说,这是他和一位故人的约定。可我翻遍了家里的书,都没找到。"陈阿伯接过信纸,苍老的手指微微颤抖。他眯着眼辨认字迹,忽然起身在书架深处翻找,灰尘簌簌落在肩头。

半小时后,陈阿伯捧出本线装书。深蓝色封皮磨损严重,扉页上的题字与信纸上如出一辙:"赠予挚友,愿得闲时共读。"林夏翻开书页,几片干枯的银杏叶飘落,其中一片背面用钢笔写着:"等不到花开,便折叶为信。"

"这书......"林夏抬头,发现陈阿伯眼眶泛红。老人长叹一声,从铁皮盒里取出个褪色的信封,里面躺着半截银杏书签:"这是我和你爷爷的故事。那年我们都是地下党,常在旧书摊接头。你爷爷总说,等胜利了,要开家书店,让所有人都能安心读书。"

原来,1944年的某个雨夜,陈阿伯被叛徒出卖,爷爷为了掩护他,带着重要情报引开敌人,从此下落不明。陈阿伯在这座城市找了七十年,最终开了这间旧书店,把所有老书都当作可能藏着线索的信物。

林夏听着故事,泪水打湿了信纸。她决定帮陈阿伯经营旧书摊,两人在书架间挂起麻绳,将泛黄的信笺和老照片夹在上面。老街坊们听说了故事,纷纷送来珍藏的旧书,有位阿婆甚至捐出了丈夫留下的战地日记。

一天清晨,书摊来了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她颤巍巍地指着墙上的银杏书签:"这图案......和我丈夫临终前画的一模一样。"原来,爷爷当年逃脱后,为了不连累家人,隐姓埋名去了外地,首到临终前才把故事告诉女儿。

两个迟暮老人隔着书架相望,岁月的褶皱里藏满未说出口的话。林夏悄悄退到一旁,梧桐叶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被时光掩埋的过往。那天之后,陈阿伯在书摊角落摆了两张藤椅,常有老街坊带着自家的老物件来,听他们讲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随着网络传播,旧书摊成了网红打卡地。年轻人举着手机拍摄那些带着时光痕迹的旧书,却被墙上的信笺故事吸引。林夏在社交平台发起"旧书里的秘密"活动,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投稿——有民国时期的家书,有知青下乡时的日记本,还有夹在课本里的初恋情书。

某个深秋的午后,陈阿伯把林夏叫到跟前,从樟木箱底取出本烫金笔记本。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寻找爷爷的点点滴滴,最后一页写着:"原来等待本身,就是未拆封的信。"他将笔记本郑重交给林夏:"丫头,替我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如今的旧书摊,蓝布帐篷换成了玻璃橱窗,铁皮书架依旧摆满老书。墙上的麻绳挂满新的信笺,有寻找儿时玩伴的,有怀念己故亲人的,还有陌生人之间传递的温暖祝福。每当夕阳西下,林夏坐在藤椅上翻看旧书,书页间飘落的不只是干枯的树叶,更是一个个跨越时空的故事,在烟火人间里,继续书写着新的篇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