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63章 雨巷里的修伞铺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860
更新时间:
2025-07-07

老城深处的雨巷,青苔爬满斑驳的砖墙。巷尾那间灰瓦白墙的铺子,木牌上"周家修伞"西个字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可每逢雨季,总有人撑着破损的伞,循着叮当的敲打声寻来。

周阿婆戴着顶褪色的蓝布头巾,正用骨针穿梭在伞面的破洞间。"阿婆,这伞还能修吗?"带着水汽的声音传来,十七岁的林小乔抱着把歪歪扭扭的透明雨伞站在门槛边。伞骨断了两根,伞面被风刮得七零八落,伞柄处还缠着褪色的红丝带。

"放这儿吧。"周阿婆推了推老花镜,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抚过伞面,"三天后来取。"小乔犹豫了一下,从书包里掏出张照片:"这是我奶奶和这把伞的合影,她说这是年轻时爷爷送的,上个月她走了,我想把伞修好留个念想。"

照片里穿碎花裙的年轻女子,撑着透明雨伞站在梧桐树下,眉眼间的笑意和小乔有几分相似。周阿婆盯着照片看了许久,起身从柜子深处取出个铁皮盒,里面躺着半张泛黄的老照片——同样的透明雨伞,伞下并肩站着的青年男女,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接下来的三天,周阿婆把自己关在铺子里。她从木箱底翻出珍藏多年的竹骨,用砂纸细细打磨;又从布庄寻来质地相近的伞面布料,一针一线照着原样缝制。铺子角落的座钟滴答作响,和着她穿针引线的声音,在潮湿的空气里编织成一首怀旧的歌谣。

取伞那天,小乔站在门口愣住了。伞骨结实如新,伞面平整妥帖,连伞柄上的红丝带都换成了崭新的。更惊喜的是,伞面上多绣了两朵并蒂莲,针脚细密,栩栩如生。"阿婆,这......"小乔眼眶泛红。周阿婆笑着把伞递给她:"就当是给老物件添点新花样。"

此后,小乔常来修伞铺帮忙。她发现周阿婆总在雨天特别忙碌,不仅修伞,还教街坊们简单的修补技巧。小乔提议在网上宣传修伞铺,周阿婆却摇摇头:"老手艺,要亲手摸过才踏实。"首到有天,小乔偷偷拍下周阿婆修伞的视频发到网上,没想到引来无数点赞。

"阿婆,您看!"小乔兴奋地把手机递给周阿婆。视频里,银发苍苍的周阿婆戴着顶蓝布头巾,专注地修补着油纸伞,评论区里满是"这才是真正的匠人""好想学修伞"的留言。周阿婆看着看着,眼泪突然顺着皱纹流下来。

原来,年轻时的周阿婆和丈夫都是伞匠,他们的修伞铺曾是这条街上最热闹的地方。后来丈夫为了救落水的孩子,永远离开了。周阿婆守着这间铺子,一守就是五十年,把对丈夫的思念都缝进了每一把修好的伞里。

渐渐地,修伞铺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从外地寄来破损的祖传油纸伞,有人带着孩子来学习修伞手艺。周阿婆依旧戴着蓝布头巾,坐在那张磨得发亮的木桌前,耐心地教大家分辨伞骨的好坏,讲解不同布料的特性。

某个梅雨季,周阿婆把小乔叫到跟前,拿出个精致的木盒。打开一看,是两把小巧的油纸伞,伞面上绣着缠枝莲和并蒂莲,还系着鲜红的丝带。"这两把伞,我做了一辈子。"周阿婆说,"现在,该传给懂得珍惜的人了。"

小乔捧着伞,忽然明白了这些年的缘分。雨巷里,修伞铺的灯光依旧温暖,就像周阿婆守护了一生的爱情与匠心,在岁月长河中,始终闪烁着不灭的光芒。每当雨天,撑着修好的伞走过老街的行人,都成了这幅温暖画卷里的风景。

多年后,小乔接手了修伞铺。她在店里挂了幅老照片,照片上周阿婆和年轻的丈夫并肩站在修伞铺前,笑容灿烂。顾客问起照片的故事,小乔总是笑着说:"这是两个关于等待与坚守的故事,也是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故事。"

雨巷的青石板上,雨滴敲打出清脆的节奏。修伞铺的木门吱呀作响,周阿婆教给小乔的手艺,随着一把把修好的伞,走向更远的地方,让这份带着温度的匠心,在时光里代代相传。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