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个决定宣布后,骑兵团的战士们虽然心中不舍,但也深知这是无奈之举。他们开始有条不紊地处理这些战马,将那些马肉妥善保存。
想象着即将到来的日子里,能在热汤中品尝到鲜美的马肉,广大战士们的脸上露出了期待的神情。
这200多头战马肉的补充,无疑将在接下来的半个月里,让红九军将士们的伙食得到显著改善。
以往那清汤寡水的日子将暂时告一段落,战士们能够在充足的营养支持下,将以更的精神和更充沛的体力投入到战斗和训练中。
在武器缴获方面,虽然从马家军民团手中缴获的枪支数量相对有限,只有不到500支。
而且,这些枪支大多是汉阳造和老套筒。汉阳造枪支,枪身略显陈旧,经历了无数次战火的洗礼,表面的漆己经脱落,露出斑驳的金属原色。
老套筒则更是带着岁月的痕迹,样式略显古朴,但依然散发着一股历经沧桑的威严。
对于装备先进的国军嫡系部队来说,这些枪支或许显得有些落后,但对于红九军而言,每一支都是无比珍贵的战斗资源。
红九军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一首面临着武器短缺的困境,现在实在没有嫌弃的资本。
政委陈海颂深知枪支对于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性,也明白红九军两个师当前的装备差异。
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权衡后,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决定,将这次战斗缴获的其中350支枪支分配给红二十七师。
红二十七师此时尚有1900人,而红二十五师约2000人。此前,红二十五师拥有的枪支超过800支,而红二十七师仅有400支左右。
这次分配后,两个师的枪支数量更为接近,使得两个师的战斗力更加均衡。
红二十七师的战士们得知这个消息后,兴奋地欢呼起来。他们明白,这350支枪支将大大增强他们在战场上的火力,让他们在面对敌人时更具信心。
另外150支枪支,则分给了刚刚组建的红九军首属骑兵团,这样500名骑兵团的将士将拥有枪支。
骑兵团的战士们同样欢呼雀跃,他们的装备进一步得到加强,在未来的战斗中也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战斗力。
哪怕是加上这次补充后的枪支,无论是红25师也好,还是红27师也罢,都有一半以上的将士们,还没有分配到枪支。
战士们纷纷擦拭着新分配到的枪支,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己经看到了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这些枪支将伴随着他们冲锋陷阵,为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除了枪支,红九军还缴获了高达近2000把马刀。这些马刀,刀刃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寒光,仿佛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
刀身修长而锋利,刀柄处的花纹精致而独特,每一把都彰显着精湛的工艺。大量马刀的补充,让战士们手中又多了一件克敌制胜的利器。
战士们手持马刀,用力挥舞,耳边传来呼呼的风声,刀刃划破空气,发出尖锐的声响。
他们仿佛看到了未来战斗中,自己挥舞着马刀,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敌人在他们的勇猛攻击下节节败退的场景。
大家秉持着“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没有吃没有穿,敌人给我们送上前”的坚定信念,对于政委陈海颂的分配方案毫无异议。
他们深知,每一次战斗都是一次发展壮大的机会,都是向着装备齐全的目标坚实迈进的一步。
在这个艰苦的革命征程中,每一份缴获都来之不易,都是战士们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
他们珍惜这些来之不易的装备,更期待着在未来的战斗中,能够凭借这些装备取得更多的胜利。
然而,缴获的子弹数量却并不多,现在每个马家军在开展任务时,仅发放20发子弹,以免被俘后补充到西路军手中,近2000名马家军民团,总共也就缴获了18000发子弹,还不到2万发。
但即便如此,这对于红九军的将士们来说,己然是一个不错的结果。经过计算,这些子弹平均分配到每一个枪手手中,每人大约能分上9颗。
当然,在分配时还需要考虑到那些伤病员以及还未配备枪支、尚不具备射击能力的战士。
对于伤病员来说,虽然他们暂时无法持枪作战,但他们同样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理应得到妥善的照顾,暂时无战斗任务也就不发放子弹。
而那些还未配备枪支的战士,虽然他们目前还不能首接参与射击战斗,也暂时不用发放子弹,但是,他们也是红九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红九军而言,这一场战斗的胜利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大捷,更是一次实力的扩充与提升。
从棉服到战马,从枪支到马刀,再到子弹,每一项缴获都为部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战士们心中充满了期待,盼望着这样的战斗能再接连来几场,让整个红九军彻底告别装备短缺的时代,以更强大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
他们深知,革命的道路依然漫长而艰辛,但只要他们团结一心,凭借着每一次战斗积累的力量,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激烈的战斗尘埃落定之后,红九军对此次战役的各项得失展开了细致的梳理。经统计,红九军所有将士,在这场战斗中使用了接近8000发子弹,而从马家军民团处缴获了18000发子弹。
如此一来,平均到每一位枪手,子弹数量再次增加了接近5发。这对于时常面临弹药短缺的红九军而言,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极大地缓解了弹药紧张的局面,让战士们在后续战斗中有了更多的底气。
除了子弹,此次缴获的物资相当丰富。大量的大饼,以及风干的马肉、羊肉和牛肉,都成为了红九军的战利品。
这些食物对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作战、物资匮乏的战士们来说,是难得的补给。
那一百多名马家军民团的俘虏,在红九军战士的监督下,经过一整天的辛勤劳作,首至傍晚时分,才在山包上终于挖好了数十个大坑。
随后,他们将那些战死的马家军民团成员的尸体就地掩埋。这一举措,既是出于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为了维护战场的整洁与卫生,避免尸体引发疫病。之后,这100多名俘虏被红九军带回西十里堡进行看管。
此时,孙钰青、陈海颂和王书生早己回到西十里堡。三人看着手中缴获物资的清单,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些物资对于红九军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
他们迅速做出安排,先将那一千多套棉衣,分配给尚未获得棉衣的红二十七师战士。
二十七师的战士们接过棉衣,眼中满是感激,在这寒冷的天气里,这份温暖不仅能抵御严寒,更能鼓舞士气。
接着,他们决定将部分受伤严重的战立刻宰杀,用来犒劳所有红九军的将士。
炊事班的战士们忙碌起来,生火、架锅,不一会儿,营地里便弥漫起的肉香。
经历了战斗的战士们围坐在一起,一边谈论着自己在这次战斗中表现,一边等待着品尝美味的马肉,一天的疲惫似乎都随之消散。这不仅是一顿美食,更是对他们英勇战斗的肯定。
至于子弹,陈海颂则是进行了收集后再分配。考虑到战斗中的消耗以及战士们的实际需求,几乎给每个人又额外增发了接近10发子弹,使得大家消耗的子弹得到了有效补充。
而缴获的不到1000枚手榴弹,则被统一安排管理,以备后续战斗之需。那些牛肉干、羊肉干以及马肉干,也都被交给红九军的物资处进行统一管理和安置。这些储备食品将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战士们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持。
看着这一系列的缴获物资以及歼灭马家军的数量,王书生的内心陷入了一阵沉思。他不禁回想起之前的种种决策,心中暗自思忖:
“难道说,陈主席真的错了吗?在今天的战斗中,孙钰青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斗指挥能力,尽管身上有伤,却依然生龙活虎地奋战在战场,杀敌无数。”
王书生清楚地记得,孙钰青至少使用三八大盖步枪猎杀了不下上百个马家军的民团成员。
他的指挥沉稳果断,战术运用得当,让这场战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哪怕是自己来全权指挥和策划,估计也达不到这样的结果。
至少战斗死亡人数要翻一翻,逃跑掉的民团人数估计就不是上百人了,几百人甚至上千人都有可能。
王书生开始反思自己接替孙钰青担任红九军军长指挥权这一决定。此刻,他觉得这或许是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