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车拐进施工区岔路时,车载电视开始循环播放《高温天气防护指南》。
老李突然从工装裤口袋掏出皱巴巴的笔记本,扯着嗓子喊道:
"都别闷头听了!我记了几条要紧的,你们也支棱起来!"
他用铅笔头敲着本子,"藿香正气水不能和头孢一起吃,头晕恶心赶紧找阴凉处,还有......"
"我补充!"陈姨举起手机,
屏幕上正显示着她刚刚转发的急救科普文章,她的手指还停留在屏幕上,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再补充点什么。
然后,她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的同事,开口说道:
“大家注意看一下啊,这篇文章讲的是急救知识,尤其是小孩和老人,最容易遇到突发状况,
所以咱们下班回去后,如果看到有独居的邻居,一定要多留意一下,能帮忙的就尽量帮忙。”
说话间,她的另一只手己经开始在手机通讯录里翻找起来,嘴里还念叨着:
“我之前存了社区卫生院的电话,等会儿我发到群里,大家都保存一下,万一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及时联系。”
就在她专心翻找通讯录的时候,后排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
声音虽然不大,但在安静的办公室里还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众人纷纷转头看去,只见二十岁出头的小周正抱着一个铁盒子,小心翼翼地从座位上挤出来,走到过道中间。
"我这儿有爷爷传的秘方!"
他掀开盒盖,里面整齐码着用油纸包好的草药包,"薄荷叶、金银花、甘草,泡出来比酸梅汤还清火!"
他红着脸把草药包分给大家,"我带了三十份,刚好一人一包。"
"算我一个!"
老张把安全帽往座位上一扣,掏出钱包数零钱,
"我出五百块,买些冰袖和草帽!工地门口的小卖部我熟,肯定能拿到批发价!"
车厢里顿时响起摸钱掏手机的声音,有人首接转账到工作群,备注写着"夏日清凉基金"。
我望着后视镜里涌动的暖流,眼睛有些发涩。
忽然瞥见路边公交站台下,几个快递小哥正躲在阴影里啃馒头,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子往下淌。
没等我开口,陈姨己经指着窗外喊:"蔡师傅!靠边停一下!"
大巴车刚停稳,老李就抱着半箱矿泉水冲了下去。
小周举着草药包追在后面,扯着嗓子喊:"这是防暑的!用开水泡!"
快递小哥愣住的瞬间,陈姨己经把酸梅汤塞进他们手里:"孩子们,别中暑了......"
晨光照在他们身上,扬起的灰尘都镀上了金边。
我握紧方向盘,听见车厢里此起彼伏的催促:
"蔡师傅,咱们下一站去交警岗亭!"
"还有环卫工休息室!"
热浪依旧灼人,但这星星点点的善意,正汇聚成比烈日更耀眼的光芒。
当大巴车抵达终点站时,工作群里的消息己经刷屏。
老张发来采购清单:
冰袖八十副、草帽五十顶、藿香正气水三十盒;
小周晒出与社区卫生院的聊天记录,对方愿意提供免费急救培训;
陈姨则@所有人,兴奋地说菜市场王老板答应低价供应西瓜。
"蔡师傅,等会儿跟我们一起去送物资!"
老李扒着车门,工装裤口袋露出半截手写的地址簿,
"我标好了附近的交警岗亭和快递驿站。"
我刚要答应,手机突然震动,是交通局紧急通知:
因高温天气,全市公交将为户外工作者提供免费乘车服务。
消息转发到群里的瞬间,车厢再次沸腾。
王叔掏出老花镜,颤巍巍地在纸上写着:
"我联系了老伙计们,茶馆后头有块空地,能搭遮阳棚,再支几口大锅煮凉茶!"
小王则举着手机喊:"我表弟开超市的,说愿意捐冰柜!"
正午的阳光愈发毒辣,柏油路面蒸腾着热浪。
但此刻的车厢里,计划与承诺如潮水般翻涌。
老李掏出卷尺量车厢空间:"把后排座椅收起来,能装不少物资!"
陈姨己经开始分配任务:
"女同志负责联系社区,男同志搬运,蔡师傅......"
她顿了顿,"还得辛苦你开车!"
我发动车子,后视镜里,每个人的眼睛都亮得惊人。
车载电视仍在播报高温预警,可没人再盯着屏幕——
他们忙着计算物资缺口,商量运送路线,甚至开始规划长期帮扶计划。
当大巴车重新驶入烈日下的街道时,我知道,比极端天气更强大的,是人心汇聚的炽热温度。
这星星点点的善意,终将在这片土地上,织就驱散酷暑的清凉长卷。
三天后,当我再次驾驶大巴车穿梭在市区街道,整座城市己然换了模样。
车载广播里循环播放着"爱心驿站地图",陈姨和几个大姐录制的方言版防暑提醒从沿街商铺的喇叭里飘出:
"老少爷们儿,天热莫贪凉,绿豆汤喝起来哟——"
后视镜里,老李戴着自制的"志愿红"袖章,正举着喇叭指挥交通:
"骑电动车的师傅,到树荫底下歇会儿!这儿有免费凉茶!"
他身旁的遮阳棚上,"工人互助站"的横幅被风吹得猎猎作响,底下挤满了喝着酸梅汤、戴着新草帽的环卫工。
"蔡师傅快看!"
小周突然扒着前排座椅惊呼。
马路对面,原本冷清的社区广场支起了五六个白色帐篷,挂着"临时避暑中心"的牌子,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搀扶着老人往里走。
王叔的大铁锅支在最显眼的位置,水蒸气裹着草药香飘出老远,排队接茶的人里,既有建筑工人,也有抱着作业本的小学生。
手机在仪表盘上震动,工作群跳出新消息。
老张发了段视频:三十多个工人戴着统一的冰袖,正帮独居老人安装遮阳帘;
社区网格员晒出的照片里,快递小哥的电动车筐里塞满了居民自发送的藿香正气胶囊;
最让我鼻尖发酸的,是陈姨拍的画面——
她儿子所在的建筑队,正顶着烈日为乡村小学修缮漏雨的屋顶。
"蔡师傅,咱们绕去高速路口!"
后排不知谁喊了一声,"听说那儿新设了个'司机之家'!"
车子转弯时,我看见路边竖起了崭新的指示牌,箭头指向用粉笔写着:
前方500米,免费西瓜、冰镇绿豆汤供应点。
透过蒸腾的热浪,我仿佛又看见班公湖畔战士们染血的迷彩服,南海舰船上永不退缩的身影。
此刻,这些平凡人的善意,正以另一种方式,守护着脚下的土地。
车载电视突然插播新闻:
"截至今日,全市己设立1276个爱心驿站......"
欢呼声瞬间淹没了播报声,有人打开车窗,让滚烫的风卷着笑声漫向街道。
我握紧方向盘,看着前方被无数善意点亮的城市。
忽然明白,所有跨越时空的守护,终将汇聚成照亮人间的永恒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