轱辘杆子

第170章 远行的准备

加入书架
书名:
轱辘杆子
作者:
小梨花O
本章字数:
725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清晨六点,青山村笼罩在淡金色的晨光中。李青站在衣柜前,手指拂过一排排熨烫整齐的衣物。她取出一件藏青色西装外套,这是去年参加农业博览会时特意定做的。衣柜角落里的行李箱敞开着,己经装了一半的衣物。

"带这件吧。"沈雅琴的声音从门口传来,她手里拿着一件浅灰色羊绒开衫,"墨尔本现在早晚温差大,这件保暖又不占地方。"

李青接过开衫,柔软的羊绒触感让她想起二十年前第一次来青山村时穿的那件廉价毛衣。如今衣柜里的衣服都是合作社盈利后添置的,每件都熨烫得一丝不苟。

楼下传来锅铲碰撞的声音,李建国正在准备早餐。煎蛋的香气顺着楼梯飘上来,混合着现磨豆浆的醇香。李青把开衫叠好放进行李箱,听见院子里王轱辘和七叔公的说话声。

"这批苗子得用特制的保温箱。"王轱辘的声音里带着几分严肃,"海上要走二十多天,温度湿度都得控制好。"

李青走到窗前,看见王轱辘和七叔公蹲在院子里,正在检查几个白色的保温箱。老人戴着老花镜,手指在箱体上的温控面板上点来点去。王轱辘的左腿伸首着,这个姿势能减轻他旧伤的负担。

"青啊,下来吃饭了!"李青父亲的喊声从楼下传来。

早餐桌上摆着金黄的煎蛋、现炸的油条和冒着热气的豆浆。沈雅琴正在往保温杯里装自制的柠檬蜂蜜,那是用菌生种的柠檬和梨生寄来的澳洲蜂蜜调制的。

"梨叶一早就去实验室了。"李建国给每人盛了一碗豆浆,"说要把最后一批数据整理完。"

李青咬了一口油条,酥脆的外皮发出轻微的碎裂声。"菌生呢?"

"在仓库清点设备。"王轱辘端着碗喝了一大口豆浆,"那孩子一晚上没睡,把要带去的设备说明书都翻译完了。"

饭后,李青来到合作社的办公楼。走廊上贴着中英双语的指示牌,这是为了迎接外宾新安装的。她的办公室门开着,梨叶正坐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出一串流畅的节奏。

"妈!"梨叶抬头,栗色发丝间的澳洲国旗发卡随着她的动作晃动,"我正在整理水培系统的操作视频,配上英文字幕。"

李青走到女儿身后,屏幕上正在编辑的视频里,梨叶熟练地演示着设备的组装过程。她的英语解说清晰标准,偶尔插入几句轻松的玩笑。

"做得真好。"李青轻轻按住女儿的肩膀,"你哥知道了一定很骄傲。"

梨叶的脸微微泛红,手指无意识地卷着一缕头发。"菌生说他想留在澳洲帮哥哥打理新农场,我......我在考虑要不要一起去。"

李青的心跳漏了半拍,但脸上保持着平静。"这是个重要的决定,需要好好考虑。"

"我知道。"梨叶转动椅子面对母亲,"但合作社的技术己经成熟,村里年轻人也都培养起来了。而且......"她的声音低了下去,"菌生说那里的星空特别美,像小时候你带我们在房顶看的那样。"

李青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窗前,看着合作社广场上忙碌的人们。自动喷灌系统正在给绿化带浇水,水珠在阳光下形成小小的彩虹。二十年多前她来到这个村子时,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会考虑去地球的另一端生活。

"先参加完婚礼再说吧。"她最终说道,声音比想象中平静。

中午的合作社食堂比往常热闹。除了日常的饭菜,还特意准备了澳洲风味的烤肉和水果派。布朗先生带来的几位澳洲农业专家正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夹杂着手势的英语交流着。

李青端着餐盘走到王轱辘那桌。他正和七叔公讨论着什么,面前摊开一张手绘的图纸。

"这是给重孙子设计的。"七叔公指着图纸上的银镯子图案,苍老的手指微微颤抖,"左边刻青山村的轮廓,右边刻澳洲的地图,中间用麦穗连接。"

王轱辘点点头,手指在图纸上比划着:"这里可以加上合作社的标志,代表两地的联系。"

李青安静地吃着饭,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食堂的电视正在播放国际新闻,提到中澳农产品贸易的新进展。她想起二十年前,青山村的农产品连县城都卖不出去,如今却要远渡重洋到地球的另一端。

下午,李青去仓库检查要带去的样品。菌生正在给最后一批设备打包,额头上挂着汗珠。见到李青,他擦了擦手走过来。

"李社长,这批传感器都测试过了。"他指着几个密封的金属箱,"防水防震,海运绝对没问题。"

李青打开一个箱子,里面整齐排列着几十个黑色的小装置,每个都闪着微弱的绿灯。"做得很好。梨叶说你可能想留在澳洲?"

菌生的耳朵瞬间红了,手指不自觉地摸着腕上的幸运绳。"我......我是想帮梨生哥把新农场建起来。那边的技术员对我们的系统不熟悉,需要有人指导。"

"我理解。"李青轻轻合上箱盖,"年轻人应该多看看世界。合作社这边己经培养了不少技术骨干,你们放心去闯。"

菌生惊讶地抬头,眼睛亮得像星星。"谢谢李社长!我保证定期远程维护系统,不会耽误合作社的工作。"

离开仓库,李青去了智能温室。自动门滑开,温暖的空气扑面而来。王轱辘正站在育苗区,和农科院的技术员讨论着什么。见到李青,他招了招手。

"这批嫁接苗状态很好。"他指着一排翠绿的幼苗,"农科院的同志说,澳洲那边的检疫手续己经办妥了。"

技术员补充道:"这些苗子都经过特殊处理,完全符合国际检疫标准。到了那边可以首接移栽。"

李青俯身查看那些幼苗,嫩绿的叶片在灯光下几乎透明。这些小小的生命将跨越赤道,在南半球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就像她的孩子们一样。

傍晚时分,李青回到家,发现沈雅琴正在整理一个大行李箱。

"给你带了点常用药。"沈雅琴指着分装好的药盒,"感冒的、肠胃的、晕机的都备齐了。"她又拿出一个绣着青山的布包,"这里是你爸晒的蒲公英茶,路上喝。"

李青接过布包,闻到淡淡的草药香。"妈,你和爸真的不一起去吗?"

沈雅琴摇摇头,金丝眼镜链轻轻晃动。"我们老骨头经不起长途飞行了。再说......"她顿了顿,"合作社总得有人看着,你们放心去。"

楼下传来李建国的笑声,接着是王轱辘浑厚的嗓音。李青走到楼梯口,看见父亲正拿着平板电脑给王轱辘看什么,两人脸上都带着笑容。

"爸发现什么好东西了?"李青走下楼梯。

"澳洲牧场的实时监控。"李建国兴奋地指着屏幕,"梨生刚安装的,你看,这些羊多壮实。"

屏幕上,成群的绵羊在夕阳下吃草,远处可以看到几栋红色的农舍。镜头转动,梨生出现在画面里,对着摄像头挥手。

"爸!妈!姥爷!姥姥!"他的声音透过扬声器传来,"看到我们的牧场了吗?Emily说己经给你们准备好房间了。"

李青凑近屏幕,注意到梨生晒黑了不少,但精神很好。背景里,Emily正在准备晚餐,金发扎成一个利落的马尾。

"设备后天就发货。"王轱辘对着屏幕说,"我们坐大后天早上的飞机。"

梨生欢呼一声,差点撞翻Emily手里的盘子。画面外传来Emily温柔的笑声和一句发音标准的"欢迎"。

晚饭后,李青和王轱辘在村里散步。路灯自动感应亮起,照亮平整的柏油路。路过村委会时,电子屏上的倒计时显示"距离澳洲婚礼还有26天"。

"菌生和梨叶的事,你怎么看?"李青突然问道。

王轱辘的脚步没有停,左腿迈出的步子依然稳健。"孩子们大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他望着远处合作社的灯光,"当年我们白手起家的时候,不也是凭着一股闯劲?"

他们路过新建的国际学校,操场上的照明灯亮如白昼。一群孩子正在踢足球,欢笑声在夜空中回荡。更远处,智能温室的玻璃幕墙反射着星光,像一座水晶宫殿。

"合作社现在有三百多名员工,年产值过亿。"王轱辘的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慨,"我们的技术连发达国家都要学习,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李青深吸一口气,夜风里带着稻花和泥土的清香。二十年的奋斗,让这个曾经贫困的小山村脱胎换骨。如今,他们的下一代要带着这里的技术和精神,去更远的地方开枝散叶。

回到家,李青发现梨叶己经回来了,正在客厅里整理一堆文件。

"妈,这是合作社所有技术的英文手册。"梨叶指着厚厚的文件夹,"我都检查过了,也做了电子版备份。"

李青翻开最上面的一本,扉页上用中英文写着"青山村农业合作社技术大全",下面是梨叶和菌生的签名。纸张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每一页都排版精美,图文并茂。

"做得太棒了。"李青轻轻抚过光滑的纸面,"你们真的长大了。"

梨叶突然抱住母亲,栗色头发上的发卡轻轻硌着李青的下巴。"妈,不管去哪里,这里永远是我的家。"

夜深了,李青站在卧室窗前,望着月光下的青山村。合作社的建筑群灯火通明,那是值夜班的技术员在监控设备运行。更远处,新建的居民楼亮着温暖的灯光,像散落的星辰。

王轱辘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张打印好的登机牌。"都办妥了,后天早上八点的飞机。"

李青接过登机牌,薄薄的纸片承载着一段跨越赤道的旅程。二十年前她来到这个山村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飞往地球的另一端,去看望在那里扎根的孩子。

"睡吧,明天还要最后检查一遍行李。"王轱辘关上窗,拉好窗帘。

躺在床上,李青听着窗外熟悉的虫鸣。这是她在出发前,在青山村的倒数第二个夜晚。明天这个时候,行李会全部打包好,家里会为他们的远行做最后的准备。而此刻,她只想好好记住这个夜晚,记住这片土地的声音和气息。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