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里社区哲学神剧”以及其一众“灵魂演员”(尤其是“哲学李导”和“咆哮王姐”)在本地网络上的意外走红,像一块投入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池塘的“流量磁铁”,不仅吸引了无数“吃瓜网友”的围观和“野生粉丝”的追捧,也……嗯,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一些嗅觉敏锐、逐利而动的“商业鳄鱼”和“网红孵化器(土法版)”的注意。
一时间,各种充满了“商业想象力”和“流量变现渴望”的“合作邀约”,像雪片一样(虽然大部分是通过微信和小美的Vlog后台私信这种更现代的方式),飞向了我们和谐里社区的两位“核心当事人”——总导演李大明白同志和“独家纪录片制片人”林小美同志。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商业橄榄枝”,以及其中蕴含的“金钱的芬芳”与“名声的诱惑”,两位当事人的反应,却……嗯,截然不同,充分展现了他们各自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境界”。
小美的“人间清醒”:
作为这场“网络狂欢”的“幕后推手”和“最大受益者”之一(她的Vlog粉丝数和播放量都因此而实现了“指数级增长”),林小美同志对这些找上门来的“商业机会”,表现出了一种与她年龄不太相符的……嗯,清醒与冷静。
她深知,自己的Vlog之所以能“火”,靠的不是什么“精良的制作”或“高深的立意”,而是那种……那种对“和谐里社区草根日常与奇葩生态”的“真实记录”和“善意吐槽”所引发的“会心一笑”与“情感共鸣”。
如果为了追求短暂的“商业利益”而过度“恰饭”(接广告),或者强行将李大明白和王姐他们打造成某种“流水线生产的搞笑网红”,那无疑会破坏掉Vlog本身最宝贵的“真实感”和“趣味性”,最终……嗯,用网络流行语来说,就是“掉粉没商量”。
“李哥,你看这个,”小美将手机上收到的一份“商业合作方案”递给正因为“如何向王姐解释‘她的咆哮表情包虽然火了但并不代表她适合代言高端护肤品’”而头痛不己的李大明白看,“‘老坛酸菜牛肉面’想请你和王姐,还有那个演苏格拉底的张书记,一起拍个……嗯,‘哲学家的泡面时刻’系列创意短视频。说是要展现‘即使是思考宇宙终极真理的哲学家,也离不开一碗热气腾腾的老坛酸菜面所带来的灵感与慰藉’……”
李大明白听了,差点没把刚喝进去的白开水喷出来。
“还有这个,”小美又划开另一条私信,“一家自称‘星途璀璨网红孵化基地’的公司,想把你打造成‘哲学界李诞’,让你每天在短视频平台上讲一个关于‘用康德的理论分析今天中午为什么会堵车’的哲学小段子,说是保证三个月内让你粉丝破百万,首播带货卖……嗯,卖印着你表情包的文化衫和‘开过光’的哲学书。”
李大明白感觉自己的“哲学三观”又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颠覆性冲击”。
“这些……这些都太不靠谱了!”小美皱了皱她那好看的眉头,语气里带着一丝与她平日里“看热闹不嫌事大”的风格不太相符的……嗯,审慎与挑剔,“虽然给的钱是不少,但……太low了!太毁人设了!而且,也跟我Vlog的调性不搭。我的粉丝们喜欢看的,是你们和谐里社区那些原汁原味的、充满了‘生活质感’和‘意外惊喜(吓)’的真实故事,而不是这些……这些硬邦邦的、充满了‘铜臭味’的商业广告。”
她表示,对于一些真正有创意、有格调、且与社区文化或Vlog内容能产生“奇妙化学反应”的“小而美”的商业合作(比如,某个本地独立书店想邀请李大明白去做一场关于“哲学与社区的N种可能”的公益讲座,并允许小美全程拍摄Vlog),她倒是可以考虑。但对于那些纯粹想“蹭热度”、“割韭菜”、或者把他们当“搞笑工具人”的“资本的诱惑”,她……嗯,坚决说“不”!
小美这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清醒头脑”和对“内容趣味性与独立性”的坚守,让李大明白在感到一丝敬佩的同时,也……嗯,更加迷茫了。
李大明白的“灵魂拷问”:
因为,与小美那“不差钱、玩得起”的“洒脱”不同,李大明白,这位我们可怜的“社区哲学家”,此刻正面临着一个……一个非常现实、也非常严峻的……嗯,生存危机。
房东阿姨催缴房租的“最后通牒”还贴在他家门板上;冰箱里除了几颗快要发芽的土豆和一包可能己经过了最佳赏味期的挂面,就只剩下……嗯,他那颗对“物质世界”感到绝望的心了;至于他钱包里的“余粮”……呵呵,那点钱,可能还不够支付他下次去“玫瑰之约”咖啡馆相亲(如果他还有勇气去的话)时那杯最便宜的美式咖啡。
所以,当他看到那些合作方案中,白纸黑字地写着诸如“广告片酬劳:税后五千元(可日结)”、“短视频账号签约费:每月一万元(表现优异者还有年终奖)”、“周边产品销售额五五分成(保底月入三千)”之类的“现实承诺”时……
他那颗本应“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哲学家的风骨”,开始……嗯,不受控制地,剧烈摇摆起来了。
他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一个充满了“魔鬼的诱惑”的十字路口。
一边,是“纯粹的艺术理想”与“哲学的神圣尊严”。 他想起了苏格拉底的清贫与坚守,想起了康德那头顶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想起了自己当初选择哲学时的那份“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情壮志。他觉得,如果为了区区几两碎银,就将自己那神圣的“哲学事业”变成“搞笑段子”和“商业广告”的附庸,那简首就是……对所有先贤智慧的背叛!是对自己灵魂的无情出卖!
但另一边,却是……“冰冷的现实”与“生存的压力”。 他想起了房东阿姨那张写满了“再不交钱就卷铺盖滚蛋”的催租单,想起了自己那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主要是缺乏蛋白质和维生素)”而日渐消瘦(虽然王姐觉得他这样更符合“哲学家的忧郁气质”)的脸颊,想起了母亲大人在电话里那“儿啊,啥时候才能给妈带个儿媳妇回来啊,顺便……再寄点生活费”的殷切期盼……
“金钱,难道真的是万恶之源吗?”李大明白的脑海中,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哲学辩论”,“还是说,它也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是实现‘幸福生活’的一种……嗯,‘必要的外部善’?如果我连自己的基本生存都无法保障,又谈何‘追求真理’、‘启迪民智’、‘以及……在社区工作中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呢?”
他甚至开始认真地思考,如果苏格拉底当年也面临着“交不起房租”和“被老妈催婚”的“双重压力”,他还会不会那么……嗯,淡定地,拒绝那些来自“雅典富商”的“哲学课程赞助费”呢?
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再次较量”,像一场无形的“精神内耗”,折磨着李大明白那颗本己“不堪重负”的心。
他看着小美那张因为“拒绝了几个不靠谱的商业合作而显得更加青春靓丽”的脸,又看了看自己那双因为“长期思考宇宙终极真理而布满血丝”的眼,心中充满了……嗯,一种难以言状的羡慕嫉妒恨,以及……更深层次的迷茫与困惑。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坚守那份“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的清高”,还是应该……嗯,适当地,向这个充满了“铜臭味”但也同样充满了“生存机遇”的“现实世界”,低下那么……一点点高贵的头颅呢?
这,又是一个……需要他用尽毕生“哲学智慧”去抉择的……艰难命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