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那部充满了“恶搞精神”与“未卜先知”气质的Vlog预告片——《社区要拍哲学大片?敬请期待!》——像一根被扔进“和谐里”社区平静(实则暗流汹涌)湖面的“网络炸雷管”,不仅成功地将李大明白的“社区哲学剧场”计划提前“剧透”给了广大(主要是同城范围内的)网友,更给他这位名义上的“总策划”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嗯,可以称之为“被公开处刑”的无形压力。
他现在走在社区里,总感觉有无数双眼睛在暗中观察他,仿佛他不是一个普通的社区办事员,而是一个即将进行“高空走钢丝(且没有保险绳)”表演的杂技演员。居民们看他的眼神,也从最初的“这小同志是不是有点不正常”,逐渐升级为“这小同志到底准备怎么个不正常大法给我们开开眼”。
钱主任也为此特地找李大明白“促膝长谈”了一次(主要是钱主任坐着,李大明白站着,听了半个小时关于“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和“避免负面新闻给社区抹黑的若干注意事项”的“谆谆教诲”)。核心精神只有一条:戏,可以排;哲学,可以讲;但绝对,绝对不能再出像上次“宠物相亲大会”或者“垃圾分类谍战”那样的“幺蛾子”,更不能让和谐里社区成为全市人民茶余饭后的“搞笑素材基地”!
而王姐,则更是将小美Vlog的“意外走红”视为对自己“艺术魅力”和“群众号召力”的“官方认证”。她现在对这部“哲学大戏”的参与热情,己经高涨到了一个……嗯,李大明白觉得快要“失控”的程度。她不仅每天都要就“赞西佩的内心独白应该用美声还是民族唱法来演绎”以及“苏格拉底的床单颜色是否应该根据剧情发展而变换以象征其心路历程”等“核心艺术问题”与李大明白进行“友好而深入”的探讨,甚至还开始私下联系她那些在老年大学“模特班”、“时装班”、“化妆班”的“小姐妹”,准备为剧组提供“全方位、一条龙”的……“造型艺术支持”。
面对来自上级领导的“维稳压力”、来自社区群众的“吃瓜期待”、以及来自王姐这位“准女主角”的“艺术创作热情(与不切实际的幻想)”的多重夹击,李大明白知道,他必须尽快拿出一套……一套各方(主要是钱主任和王姐)都能勉强接受,且不至于让他的“哲学理想”彻底沦为“社区笑柄”的……最终活动方案。
于是,在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头脑风暴”(主要是他自己跟自己较劲)和N轮与王姐之间充满了“艺术妥协”与“现实投降”的“拉锯谈判”之后,《和谐里社区“共筑和谐家园·展现哲理人生”生活哲学情景剧大赛(暨首届“金拖把杆”奖评选)活动方案(V3.0修订版)》终于……磕磕绊绊地,正式定稿了。
是的,你没看错,从最初的“哲学情景剧”,到后来的“哲学戏剧节”,最终,它演变成了一个……“哲学情景剧大赛”。
为什么是“大赛”?因为李大明白发现,只有通过“大赛”这种形式,才能勉强将他那几部风格迥异、命运多舛、且充满了“内在矛盾”的“哲学剧本”,都塞进同一个“篮子”里,并让王姐那颗“不当女主角誓不罢休”的心,得到某种程度上的“安抚”。
“大赛”拟定展演剧目(妥协的产物)如下:
开幕大戏(王姐力荐并主演):《赞西佩的呐喊——一个伟大哲学家背后的女人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抗争(浓缩精华版)》
剧情简介(王姐口述,李大明白含泪整理版): 苏格拉底(背景板一样的存在,台词不超过三句,主要是“嗯”、“啊”、“我去思考一下”)终日沉迷哲学,不事生产,不理家务,导致家庭生活陷入困境。其妻赞西佩(由王姐本色出演,戏份占全剧90%以上)在经历了“买不起米下锅的绝望”、“儿子交不起学费的焦虑”、“被邻居嘲笑丈夫是‘神经病’的屈辱”以及“对苏格拉底又爱又恨又怜又怨”的复杂情感折磨后,终于在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对着雅典娜神像(由社区那个缺了耳朵的石狮子友情客串),发出了一声……嗯,长达十分钟的、充满了各种高音、哭腔、以及即兴广场舞动作的……“灵魂的呐喊”!
李大明白的“哲学挽救”尝试: 他试图在赞西佩的“呐喊”中,加入一些关于“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生存困境”和“个体情感与家庭责任的冲突”的“哲学升华”台词,但被王姐以“太绕口,影响我情感爆发”为由,无情驳回。
核心剧目(李大明白的“最后坚守”):《当苏格拉底逛菜市场(和谐里社区环保互动版)》
剧情简介(李大明白原著精神保留版,但被迫加入了大量“菜市场大妈智慧”): 苏格拉底(由一位表情严肃、说话慢条斯理的退休老教师扮演)来到和谐里社区菜市场,试图与摊主们探讨“公平秤的本质规定性”、“好蔬菜的理念型”以及“垃圾分类的现象学意义”。摊主们(由社区热心大妈本色出演)则用她们那充满了“生活逻辑”和“砍价技巧”的语言,与苏格拉底展开了一场……嗯,充满了“误解”、“跑题”和“神回复”的“跨文化对话”。最终,苏格拉底不仅没能成功“启蒙”摊主,反而还被王大妈赠送了一捆“打折处理的蔫白菜”,并被教育“哲学家也得吃饭,光思考是填不饱肚子的”。
王姐的“艺术指导”痕迹: 在王姐的强烈建议下,剧中增加了一个“赞西佩闻讯赶来,怒斥苏格拉底又在外面‘不务正业,影响人家做生意’,并强行将其拖回家吃饭”的“温馨(且暴力)”结尾。
实验剧目(李大明白的“私心”与“行为艺术”):《保安亭的西西弗斯(默剧精简版)》
剧情简介: 社区保安老王(如果他最终同意出演的话,否则就由李大明白亲自上阵,进行“体验派”表演),在保安亭里,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开关道闸、登记车辆、驱赶小广告等单调乏味的工作。全剧无一句台词,只有重复的动作和……嗯,李大明白计划在旁边配上的、充满了“存在主义式悲怆”的背景音乐(比如马勒的某段慢板乐章,或者,如果经费允许,他想请社区里那位会拉二胡的大爷现场伴奏《二泉映月》)。
象征意义(李大明白的解读): “象征现代都市人在‘工具理性’裹挟下的生存困境与个体在面对‘命运的荒诞’时的无声抗争与超越。”(王姐的解读:“这不就是咱们小区门口那个老王头天天干的事儿嘛?有啥好看的?还不如看他打瞌睡呢。”)
李大明白拿着这份充满了“妥协艺术”和“混搭风格”的“大赛方案”,去向钱主任汇报。钱主任在听完李大明白关于“三个剧目如何分别体现和谐社区的‘家庭和睦’、‘邻里友善’、‘以及……嗯,敬业奉献(指保安老王)’等核心价值观”的“强行拔高”式解读后,沉吟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在他看来,这个方案,虽然听起来还是有点……不那么靠谱,但好歹:一,演员都是社区志愿者,基本不花钱(符合“三不原则”第一条);二,王姐作为“副总指挥”和“女主角”,积极性肯定很高,大部分组织协调的“费事”工作可以甩给她(符合“三不原则”第二条);三,至于会不会“出乱子”……钱主任觉得,只要把演出时间控制在白天,别搞到太晚影响居民休息,再让李大明白这个“总策划”盯紧点,应该……大概……也许……问题不大吧?(他选择性地忽略了老赵关于“《新闻联播》演成《乡村爱情》”的警告。)
于是,在各方(主要是李大明白和王姐)都做出了一定的“妥协”与“让步”之后,“和谐里社区‘共筑和谐家园·展现哲理人生’生活哲学情景剧大赛(暨首届‘金拖把杆’奖评选)活动方案”,这个充满了“和谐里”社区特色和“李大明白式”荒诞色彩的“西不像”产物,终于……磕磕绊绊地,正式定稿了。
李大明白心中,五味杂陈。他不知道,这究竟是他“哲学理想”的胜利,还是“现实骨感”的又一次无情嘲弄。
他只知道,一场新的、充满了未知与……“惊喜”(或惊吓)的“社区大戏”,即将在他眼前,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