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面对党项叛军的围困,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斩下拓跋思孝的首级,大破党项叛乱大军。”
顾昊笑了笑:“老百姓就是喜欢听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的故事,况且,这些绥州兵就是绥州老百姓的儿子,兄弟,父亲。”
崔红鸾点点头:“你率兵帮裴高这一步做对了,你现在在绥州的名声比裴高要高得多,说是影子刺史也不为过……”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
“你这么急叫我来,是想谋划绥州刺史?”
“是,也不是。”
顾昊沉声道:“裴高伤势太重,后半身要以药石为伍,欲推我为绥州刺史,接他的位置,你觉得有可能么?”
“裴家若出手的话才有可能。”
“他说的就是裴家。”
崔红鸾笑逐颜开:
“既然如此,我立刻写信给父亲,裴家出手不稳,加上我崔家,那便稳了!”
“三娘如此聪慧,当真令顾某惭愧至极。”
顾昊忍不住又搂住崔红鸾赞叹道。
这女子,太聪慧了,都不用她讲明就知道他意欲何为。
“你斩将杀敌,屡破大敌,又岂是三娘可比。”
崔红鸾将柔软的身体往顾昊怀中揉了揉。
顾昊呼吸有些粗重,猛地将崔红鸾扑倒在桌子上,只听得撕拉一声,衣裳被撕裂开来。
“别,去卧房……”
“不用,就在这里!”
良久,崔红鸾双眸迷离,娇弱的从顾昊身上慢慢滑落,顾昊搂紧她,感受着那凝脂般的肌肤,整个人神清气爽。
“三娘,你还得帮我一个忙。”
“什么忙。”
崔红鸾从顾昊的胸膛上微微抬起脑袋。
“皇帝的勤王诏令快要到绥州了,到了绥州,传到宥州也用不了多久,我会请裴高上奏朝廷,让朝廷下令请宥州刺史拓跋思恭带党项兵马南下对付黄巢。”
“你加一封信给我老丈人,要是裴高的奏请起作用,朝廷下令了,老丈人就不用管了,要是朝没下令,你让老丈人推一推,总之,一定要让拓跋思恭接到南下对付黄巢的诏令。”
崔红鸾微微疑惑:“你不想让拓跋思恭出兵??为何??”
顾昊沉声道:“我判定黄巢在长安待不了多久就得败亡。”
“说说看。”
崔红鸾现在很相信顾昊的前瞻,黄巢打进长安之前,他就断定黄巢入长安费不了什么力气。
说实话,那时候她心里是不怎么相信的。
不过不相信归不相信,她还是留了个心眼,这才成功从长安逃走。
顾昊微微冷笑:“黄巢喊的是‘黄王起兵为百姓’,可惜口号喊得震天响,“为民做主”的好形象,保鲜期太短了。刚进长安,他只抢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过不了多久就会把手伸向普通百姓。”
“没了根基,黄巢怎么持续?”
“还有,黄巢只是占了个长安,最多加上长安周边几个州县,怎么点地方,怎么供养几十万大军?他和他手下的人,更习惯于“打到哪儿算哪儿”的流动作战模式,从来没想过要安安稳稳地找块地方扎下根,精耕细作。”
“现在的黄巢就等于把自己关进了一个没有粮食的粮仓里,外面的粮食运不进来,自己地盘上产的又远远不够吃。 军队没吃的,咋办?最首接、最省事的办法,就是抢。抢城里的,抢城外的。”
“还有那些表面归顺黄巢的藩镇,你猜到时候黄巢粮食不够的时候会不会找他们伸手?这些藩镇本就表面归顺,给一次两次还行,要多了肯定忍不了,一旦他们翻脸不认人,就是树倒猢狲散的时候。”
“其实我觉得黄巢势力最致命的还是内部矛盾问题,大大小小的山头,优势的时候黄巢勉强能压住,一旦有点劣势,就会轰然爆炸。”
顾昊说的这些都是马后炮,因为他了解晚唐的历史,这些都是黄巢败亡的原因。
但对于这个时代人来说,再聪明的人,也不敢断定黄巢几年就会败亡。
认为黄巢覆灭唐朝,改朝换代的人也是有不少的。
崔红鸾固然聪慧,却哪里看的这么透彻,听完顾昊一席话,她眼眸炽烈无比,低头深深的在顾昊脖子上啄了个草莓,轻声开口:
“所以你认为,去勤王的人,只要等待合适的机会,就是去打顺风仗,去捞功劳的,你不想让拓跋思恭捞功劳?”
顾昊点头:“不错,我就是这么想的。”
“这个计划可行。”
崔红鸾缓缓道:“拓跋思恭这个人老奸巨猾,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掌握着拓跋党项本部,还能影响不少依附他的小部落,但他最大的劣势就是朝廷上面没人,不然也不会占据宥州这么多年了还没得到朝廷的正式任命。”
“他得知皇帝勤王诏令之后,若没有外部影响,经过权衡利弊,很有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南下请功。”
“可要是朝廷主动发布诏令命他南下,他就会东想西想,怀疑其中有什么阴谋,最终可能不会奉诏南下,错过了捞功劳的机会。”
顾昊哈哈大笑:“三娘知我也!!”
…………
宥州。
刺史府。
宥州有两个刺史府,拓跋思恭占据宥州,自封刺史之后,嫌之前那个刺史太破太旧,自己重新修了一座刺史府,堂而皇之的住了进去。
“报!!报!!!刺史!!报!!急报!!”
这天,平静刺史府被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喊声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