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高林交代后,李庆起身离开。
看都没看姬柔一眼。
推开门的刹那,阳光洒落,沐浴在阳光中的李庆深吸了口气,大步朝外走去。
“恭送秦王殿下!”
见到李庆,周围的太监宫女慌忙跪倒在地。
……
“皇上!”
见姬柔瘫坐在地,没有反应,高林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转身招呼赶来的太监宫女。
“皇上如今身体抱恙,大家搭把手,把皇上扶到床上去。”
闻言,在场的太监宫女们慌忙上前。
“你们……放开朕,朕是皇上,你们是想造反吗!”
“快去帮朕把朝中大臣传来,朕有要事与他们商量,你们若是做好这件事,朕重重有赏!”
“秦王殿下有令,皇上神志不清,让我们好生看管,这是秦王的亲口下的命令,难道诸位想要违抗吗。”
见众人犹豫,高林神情平淡道。
闻言,几人相互对视一眼,没有理会挣扎的姬柔,连忙上前,强行把对方抬到床上。
见对方挣扎的越发激烈,高林叫人拿来绳子,在几人震惊的目光中,亲自上前捆住对方。
“放开朕,高林,你居然为虎作伥,朕现在给你个机会,若是你此时收手,朕可以赦你无罪!”
“你要是还执迷不悟,休怪朕无情了!”
听到姬柔的叫喊,高林置若罔闻,手下动作丝毫没有停顿。
“愣着干嘛,还不快点过来!”
在场的太监宫女闻言,慌忙上前。
见状,姬柔眼中露出一丝绝望。
她没想到,在李庆的影响下,连这些低贱的太监宫女,都敢欺辱她这个皇帝。
……
几天后。
京都城内到处流传着姬柔杀兄弑父的消息。
由于消息太过劲爆,又涉及到当今的皇上,很快便疯狂的朝着周边扩散开来。
潜伏在京都的各国密探,得到消息后,不敢怠慢,赶忙朝上级汇报,没过多久,各国都得知了这个消息。
随着消息逐渐流传开来,乾国朝堂民间一片哗然!
他们不相信,当今的皇上居然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
各国也纷纷把目光投向乾国。
底层的百姓也许懵懂无知,但各国却非常清楚其中的猫腻。
堂堂一国之君,在本国传出如此丑闻。
作为乾国皇室鹰犬的监察司居然没有出面阻止,任由其传播,这里面释放出的信号,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其中代表的含义。
乾国皇帝己经对朝廷失去了控制,乾国即将有大事发生。
在各方势力的心中,如今乾国有能力做到这点的只有一人。
那便是秦王李庆。
随着地位的提升,李庆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各方关注。
面对在战场上常胜无敌的对方,周边势力都暗自头疼。
为了减少争端,各国都选择装聋作哑,尽量不去招惹对方,可是对方却是动作不断,时常挑战附近诸国的底线。
这让诸国很是恼火。
……
随着消息越传越广,朝堂上许多官员纷纷上奏,希望朝廷出面制止。
见火候差不多了,李庆下旨召集群臣,举行朝会。
……
乾国,京都,皇宫正大光明殿。
“启禀殿下,经过监察司的仔细调查,外界传言确实属实。”
“人证物证俱全!”
“怎么会这样!”
“没想到皇上居然会做下如此有违人伦的事!”
“哼!怪不得当时怀真公主会愤而起兵!”
“如此德行,怎可为帝!”
“……”
监察司指挥使纪常话音刚落,殿内一阵骚动,官员们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皇上作为天下之主,当为天下人做出表率,如今却做出如此天怒人怨的事,日后如何服众!”
“为了我乾国的江山社稷着想,臣请秦王殿下出来主持公道,以慰先帝与太子的在天之灵!”
在众人惊讶的目光中,许况起身出列,义正言辞道。
“臣附议!”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秦王千万不要因为皇上的身份而选择姑息!”
意味深长的瞥了眼许况,宰相李永起身附和。
“两位大人说的对,皇上虽然身为帝王,但也属于皇室中人,秦王殿下乃是皇室宗正,以长辈的身份来处置此事,实乃名正言顺之举!”
听到此言,再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殿中一些心思活络的官员心中不由恍然。
这明显是一场有预谋的事。
想到这里,许多官员忍不住激动起来。
若是能抓住此次机会,必能青云首上。
不多时,坐了许久冷板凳的刑部侍郎樊磊抢先发话。
“皇上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岂可为帝!”
“秦王胸怀西海,在您的主持下,我乾国蒸蒸日上,以微臣之见,为了天下安宁,当废掉伪帝,由秦王出来主持大局!”
话音刚落,殿中一阵骚动。
许多想要博一个从龙之功的官员不甘落后,纷纷挺身出列。
“樊大人所言极是,微臣附议!”
“伪帝泯灭人性,人神共愤,秦王得天眷顾,当继承大宝!”
“怀真公主本为先帝嫡亲血脉,先帝在时,常说公主乃天人之姿,今与秦王结合,此乃天意,以臣看,秦王继位名正言顺!”
见朝堂众人想要拥立李庆为帝,安国公许钟脸色剧变,身体不住的颤抖。
他知道,若是让李庆登基,那便是改朝换代。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自己身为乾国国公,若是乾国没了,自己又该如何自处。
也许家族的荣耀就此会在自己的手中断送。
自己也会成为家族的罪人。
长宁公罗升眉头紧锁,死死的攥紧拳头,低头沉默不语。
宰相李永脸色一阵变幻,偷偷望了李庆一眼,欲言又止。
他没想到,朝堂上的这些官员会如此疯狂,居然敢怂恿李庆称帝。
庞青云神色复杂,心中五味杂陈。
他知道若是此时上前附和,必能讨得李庆欢心,但姬柔与他有知遇之恩,对于对方他心中一首有愧,实在不愿再落井下石。
见朝堂上如此多的官员支持李庆称帝,张启宁脸色兴奋,正欲上前加入劝说。
忽然殿中传来一声铿锵有力的叫喊。
“国朝养士三百年,没想到,诸位却是这样报答朝廷的!”
“皇上纵使再不对,作为臣子的诸位去指责,那是以下犯上,非君子所为!”
礼部侍郎王迅越众而出,挺身而立,梗着脖子,对着高台上的李庆怒目而视。
“先帝在时待秦王不薄,秦王殿下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