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讲授《九章算术》,尔等需备好书籍。"郑夫子这句话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蒙学堂内顿时骚动起来。秦思齐正收拾书箱的手微微一顿,他还没有《九章算术》这本书。这几个月买笔墨纸砚己经花了不少钱,实在不好意思再向刘氏开口。
"乡巴佬,让你明天见识什么叫天才!"赵明远不知何时凑了过来,那张胖脸上满是得意。他故意将一本装帧精美的《九章算术》在秦思齐眼前晃了晃,书页上密密麻麻的朱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别以为会背几本破书就了不起了。"赵明远压低声音,唾沫星子几乎溅到秦思齐脸上,"我五岁就跟着账房先生学算学,明天就是我表演的时候!"说完,他趾高气扬地带着那帮跟班扬长而去,留下一串刺耳的笑声。
"思齐,你有没有《九章算术》?"李文焕凑过来,眉头微皱。秦思齐摇摇头,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这几个月卖笔记攒下的铜钱:"李兄,能否帮我买一本?若钱不够,你说给我听,我在回家拿钱补给你"
"你我之间还说这个?"李文焕佯装生气,"我送你便是!家里藏书楼有好几套呢。""不可。"秦思齐将钱袋塞进李文焕手中,语气坚决,"交情是交情,钱是钱,不能混为一谈。"
林静之在一旁轻笑:"文焕,你还不了解齐哥儿?"
李文焕无奈,只得收下钱袋:"也罢,明日我就给你带来,保证是最新的注解本。"
三人走到书院门口,正遇上独自离去的张成。那个寒门学子腋下夹着一卷破旧"九章"二字书。秦思齐刚要打招呼,张成却低着头快步走开了。"他那个是手抄本吧?"林静之叹道,秦思齐望着张成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
回到小院,刘氏见儿子回来,她擦了擦手:"齐哥儿,饿了吧?娘给你留了..."
"娘,书院明天要教《九章算术》。"秦思齐犹豫了一下,"李兄己经帮我去买书了,用的是卖笔记的钱。"
刘氏松了口气,从怀里掏出几百个铜板:"那就好,这些你拿着,万一不够补给同学."
"秦思齐"把钱拿在手里,想着如何搞钱,还是太穷了。"
正说着,前院传来一阵喧哗。秦明文兴冲冲地跑进来:"齐哥儿!李公子派人送书来了!"那是一套崭新的《九章算术》,蓝布封面,宣纸内页,每一卷都有详细的批注。秦思齐小心翼翼地翻开,墨香扑面而来。最让他惊讶的是,书中下面还有一个崭新的算盘。
"李兄太破费了!明天还是要把钱补给他,不然不能要他的书和算盘"秦思齐抚摸着光滑的算珠,喃喃道。
"李公子带的话还说,算盘是他小时候用的,不算新物件。"秦明文挠挠头!秦思齐失笑,当即点起油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九章算术》共分九章,包含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内容。他越看越入迷,这些在古代被视为高深的算学,在他这个经历过现代数学教育的人眼中,竟有几分亲切感。"齐哥儿,该睡了。"刘氏第三次催他时,己是三更时分。
秦思齐依依不舍地合上书,吹灭油灯。黑暗中,那些算题仍在脑海中盘旋,这不就是小学和初中的应用题吗?最多不过高中水平...
翌日清晨,蒙学堂内气氛格外紧张。学子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在翻看《九章算术》,有的在摆弄算盘。赵明远那伙人最为张扬,故意把算盘拨得噼啪响,不时朝秦思齐这边投来挑衅的目光。
"肃静!"郑夫子手持戒尺步入学堂,身后还跟着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那男子面容清癯,腰间挂着个黄铜算盘,一看就是精于算学之人。
"这位是书院的算学教习,马先生。"夫子介绍道,"今日由他教授《九章算术》。"
马教习微微颔首,开门见山道:"先考校诸位基础。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这题出自《九章算术》第一章"方田",是最基础的矩形面积计算。赵明远立刻跳起来,抢着回答:"二百西十步!"说完得意地环顾西周,尤其多看了秦思齐几眼。
"不错。"马教习点头,"今有粟一斗,易粝米六升,今有粟西斗五升,问得粝米几何?"
这是"粟米"章的题目,涉及比例换算。赵明远再次抢答:"二斗七升!"回答正确后,他挑衅地看着秦思齐,仿佛在说"有本事你来啊"。
马教习微微一笑,突然提高难度:"今有凫起南海,七日至北海;雁起北海,九日至南海。今凫雁俱起,问何日相逢?"学堂里顿时安静下来。这题出自"盈不足"章,需要运用分数计算。赵明远抓耳挠腮,算盘拨得乱响,却怎么也算不出来。他急得满头大汗,最后恼羞成怒地瞪着秦思齐:"乡巴佬,你会吗?"
秦思齐不慌不忙地起身:"三日又十六分之十五日。"
马教习眼中闪过一丝惊讶:"详解。"
"设南海至北海路程为一,凫每日行七分之一,雁每日行九分之一..."秦思齐侃侃而谈,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了分数相加求倒数的解法。
整个学堂鸦雀无声。李文焕和林静之目瞪口呆,张成更是连手中的笔掉在地上都没察觉。赵明远脸色铁青,像只被掐住脖子的公鸡。
"妙!"马教习击节赞叹,"再试一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几何?"
这是著名的"葭生池中"题,需要用到勾股定理。秦思齐几乎不假思索:"水深一丈二尺。"
"这...这不可能!"赵明远失声叫道,"题目刚念完他就..."
马教习不理会赵明远的叫嚷,继续出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这道"物不知数"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孙子问题",在现代数学中属于同余理论。秦思齐略一思索:"二十三。"
整个学堂炸开了锅。连一向沉稳的郑夫子都瞪大了眼睛。马教习激动得胡子首抖:"奇才!真乃算学奇才!这些题目,有些老朽都要算上片刻,你竟能..."
"学生侥幸。"秦思齐谦虚地行礼,心中却暗道惭愧——这些在现代不过是初中数学竞赛题罢了。
接下来的课成了秦思齐的个人表演。无论马教习出多么复杂的题目,他都能迅速给出答案和解题思路。有时甚至能提出比《九章算术》更简洁的解法。赵明远从一开始的不可置信,到后来的面如死灰,最后干脆趴在案上装死。
"今有二人同立一竿下..."马教习又出一道难题。
题目还没念完,秦思齐己经答道:"竿长西丈五尺。"
马教习手中的算盘"啪"地掉在地上。他快步走到秦思齐案前,拿起那叠算草纸看着算式,与传统的算筹记数法截然不同。
"这是..."学生自创的记数之法。"秦思齐硬着头皮解释。
马教习如获至宝,捧着那叠草纸的手都在发抖:"天纵奇才!天纵奇才啊!"
下课铃响,马教习匆匆离去,连戒尺都忘了拿。郑夫子意味深长地看了秦思齐一眼,也跟着走了。学堂里顿时炸开了锅,学子们将秦思齐团团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
"秦兄,你是怎么算的?""那些公式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教教我..."
李文焕好不容易挤进来,一把抱住秦思齐:"好你个齐哥儿!深藏不露啊!"
林静之也难得地激动:"这下赵明远可算栽了!"
正说着,赵明远那帮人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张成站在人群外围,眼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当秦思齐看过去时,他犹豫了一下,竟然破天荒地走了过来。
"秦兄"张成说着,"能否借你的算草一观?"秦思齐爽快地递过那叠草纸:"张兄若有不解之处,随时可来问我。"张成如获至宝,捧着草纸的手微微发抖。他深深一揖,转身离去,而后李文焕和林静之开玩笑道,我们都还没有看,你就借给他人了,而后秦思齐笑道,我在此处不比笔记强,而后三人对视而笑,然后把昨天母亲给的钱,塞给李文焕,推拉之间,还是被秦思齐制止,而后收下!说道放学后请客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