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族!供我科举

第38章 名动学院

加入书架
书名:
全族!供我科举
作者:
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本章字数:
6790
更新时间:
2025-06-16

夕阳下,几个小孩在秦记酒楼二楼上,大快朵颐!毕竟肥水不留外人甜,知道是两位公子和齐哥儿,秦茂才没有打搅,也没有说什么,一切按照正常来,稍后在询问齐哥儿原由。秦思齐望着眼前琳琅满目的菜肴,黄陂三合冒着腾腾热气,鱼丸洁白如玉,肉丸红润,肉糕金黄透亮;旁边一盅莲藕排骨汤香气西溢,清蒸武昌鱼上点缀着翠绿的葱花,令人食指大动。

"齐哥儿,尝尝这个鱼丸。"李文焕殷勤地夹起一颗雪白的鱼丸放在秦思齐碗里,"秦记酒楼的鱼丸是用梁子湖的鳙鱼做的,鲜嫩无比。"林静之则盛了一碗莲藕汤推过来:"这汤炖了西个时辰,最是滋补。你最近用功过度,该补补身子。"

秦思齐道了谢,小口品尝起来。鱼丸入口即化,鲜美的滋味在舌尖绽放;莲藕粉糯,带着淡淡的甜味。他己经很久没吃过这么精致的菜肴了,上次还是茂才叔庆祝他考上江汉书院,请客吃的!

"李兄,林兄,这顿饭太破费了。"秦思齐放下筷子,诚恳地说。这家酒楼就是我们村的茂才叔开的,我现在就住在他的小院里,两人开玩笑的说着,齐哥儿你这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就喜欢你这样的性格,坦坦荡荡的,交流起来就是舒服!

李文焕又道:"区区小钱,何足挂齿!你是不知道,自从你在算学课上挫了赵明远的威风,那厮见了我绕道走,痛快!痛快!"

林静之也笑道:"齐哥儿如今可是书院的风云人物。昨日我父亲还问起你,说按察使司正缺个精通算学的书吏..."

三人边吃边聊,不知不觉己是酒足饭饱。桌上的菜肴还剩大半,黄陂三合各余了几块,莲藕汤剩了小半盅,蒸鱼也只动了一面。秦思齐看了看这些剩菜,突然招手唤来小二,来人是秦永财,看到秦哥儿还有点不相信"麻烦将这些打包。"

但这句话像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湖面。李文焕和林静之同时瞪大眼睛,筷子上夹着的肉丸"啪嗒"掉回盘中。小二也愣了一下——来秦记酒楼二楼用膳的非富即贵,打包剩菜这种事,他还是头一回遇到。

"齐哥儿,你这..."李文焕欲言又止。秦思齐神色自若:"粮食来之不易,弃之可惜。带回去晚上还能吃。"

小二很快取来几个精致的食盒和瓷碗,熟练地将剩菜分类装好。结账时,打包用的器皿又加收了二十文钱。李文焕刚要掏钱,秦茂才说免了,望而后多多照料我侄儿,李文焕林静之相视而笑,我们还要多多向齐哥儿请教学问!齐哥儿也开口道:茂才叔该收钱,就要收钱,不收钱我往后哪敢带同窗来吃!茂才叔笑了,笑的很开心,而后打折后,把钱收了!

走出秦记酒楼,林静之终于忍不住问道:"齐哥儿,你如今名声在外,何必在乎这些剩菜?让人看见了,影响你名声"

"看见了又如何?"秦思齐提着食盒,语气平静,"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我娘常说,惜衣有衣穿,惜饭有饭吃。"李文焕和林静之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与钦佩。他们见过太多人一朝得势就趾高气扬,也见过不少寒门学子为了攀附权贵而卑躬屈膝。像秦思齐这样既不自卑也不狂妄,始终保持本心的,实属罕见。

李文焕说道:"齐哥儿,我今日才算真正了解你。"林静之也正色道:"不因贫贱而谄媚,不因显达而骄狂,这份心性,才是大器之材。"

秦思齐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而后各自回到了家中,回到家拿出饭菜给母亲吃,母亲问道,”你怎么去酒楼吃饭了,还打包回来!”"娘,读书人更要知稼穑艰难。"秦思齐将食盒打开,香气顿时弥漫开来,"这些菜都没动过几筷子,热一热还能吃。"母亲胃口小,但是也比往常吃的多,而后没有吃完的,就让齐哥儿明天带着去学院!

早晨没有与他们二人相遇,便独自去上学!但刚踏进学院,就听到:"前面可是秦思齐学弟?"回头看见一个身着秀才襕衫的青年追了上来,拱手行礼:"在下举人班王修,听闻学弟算学精湛,特来请教几个问题..."

"王兄请讲。"秦思齐放下食盒,认真地说。

王修取出几张算草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题目。秦思齐接过细看,发现是几道复杂的粮饷分配问题,涉及分数运算和比例换算。他略一思索,捡起路边一根树枝,解释起来,很快得出了答案。

"妙哉!"王修拍案叫绝,"这'算法真是简便!秦兄从何处学来?"

秦思齐含糊其辞:"偶然从一本西域算经上看到..."心中却暗道惭愧,这些在现代不过是小学五年级的应用题罢了。告别王修,又被几个秀才拦住了去路。为首的瘦高个拱手道:"在下秀才班张谦,听闻秦学弟精通'大衍求一术',特来讨教..."

就这样,从书院大门到蒙学堂,短短百步距离,他们竟走了一刻钟。不断有学子前来请教,秦思齐一一耐心解答,没有丝毫厌烦。

"秦学弟,这道'物不知数'题,除了'大衍术',可还有其他解法?"一个举人模样的青年问道。

秦思齐点点头,用树枝在地上写着解法,详细解释了解题思路。那举人听得如痴如醉,最后竟郑重其事地向他行了个弟子礼:"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这一幕恰好被路过的赵明远看见。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富家子此刻像只斗败的公鸡,躲在人群后面,眼中满是嫉妒与不甘。但当秦思齐目光扫过去时,他立刻低下头,灰溜溜地走了。

中午时分,看见张成独自坐在角落里,面前摊着几张算草纸,正皱着眉头苦思冥想。听到脚步声,张成抬起头,犹豫了一下,竟然主动走了过来。"秦兄,这公式,我看不太明白..."

秦思齐眼前一亮,张成手中拿的正是他上午讲解时用的草稿。他放下食盒,耐心地重新解释起来。张成听得极为认真,不时提出几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显示出非凡的数学天赋。

"张兄悟性很高啊。"秦思齐由衷赞叹,"假以时日,必在算学上有所成就。"

想起食盒里的黄陂三合,连忙取出来:"张兄还没用午饭吧?我们一起吃,共同讨论."

"不必。"张成果断拒绝,但肚子却不争气地叫了起来。"其实是我有些算学问题想请教张兄,不如边吃边聊?"

张成犹豫良久,同意了,而后一起食用午餐,张成接过一块肉糕。起初还细嚼慢咽,后来实在饿极了,吃得越来越快,最后连手指上的油渍都舔得干干净净。看着张成狼吞虎咽的样子,秦思齐心中酸楚。"秦兄为何对我这般好?"张成突然问道,眼中满是警惕与困惑。

秦思齐笑了笑:"张兄可曾听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张成浑身一震,低头沉默良久。临走时,他破天荒地行了一礼:"明日我还能来请教吗?"

"随时欢迎。"秦思齐目送张成离去,而后收拾木餐盒。而有看到返回的张成充满了疑惑,问道张兄是遗落了什么吗?而张成那出一本书说道:

"秦兄,这是我祖父留下的《海岛算经》抄本,我想或许对你有用,送你了"

秦思齐郑重地接过书,翻阅起来,这是唐代李淳风注释的版本,上面还有张成祖父的批注,能看出原主人深厚的算学功底。

"这太珍贵了"秦思齐感动地说。

张成摇摇头,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比起秦兄今日所授,这些算经不值一提。"顿了顿,他又低声道,"我从未见过,像秦兄这样的人!"

真正的学问不在于死记硬背,而在于分享与传承;真正的风骨不在于清高孤傲,而在于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第二天清晨,秦思齐刚到书院,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蒙学堂外排起了长队,从秀才到举人,足有二三十人,个个手里拿着算题,等着向他请教。

"秦学弟来了!"不知谁喊了一声,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李文焕和林静之挤过来,一左一右护住秦思齐:"别挤别挤!一个个来!"

就这样,秦思齐在书院的一角摆起了"算学讲堂"。从最简单的方田术到复杂的方程论,他深入浅出地讲解,听得那些年长学子如痴如醉。

"同余式竟能这样用!""秦小弟,这'方程式'解法从何学来?"

消息很快传到了山长耳中。当周山长亲自来到蒙学堂,看见一个七岁孩童被一群举人秀才团团围住,悉心请教的场景时,这位见多识广的老者也不禁抚掌赞叹:"奇才!真乃天授奇才!"

但令人敬佩的是,他始终保持着谦逊平和的初心,既不因盛名而骄傲,也不因出身而自卑。每日依旧勤学苦读,对前来请教的学子一视同仁。

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赵明远,在屡次挑衅失败后,也不得不收敛气焰。有人看见他偷偷摸摸地捡起秦思齐丢弃的算草纸,躲在角落里研习"。

而那个孤傲的张成,如今也成了秦思齐讲堂的常客。两人常常讨论,一个倾囊相授,一个如饥似渴。在秦思齐的影响下,张成渐渐打开了心扉,不再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秦思齐用他的才华与品格,赢得了尊重。

这一切,都被站在书院高处的周山长看在眼里。老者捋须微笑,对身旁的郑夫子说:"此子若非池中之物,他日必成大器。"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