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时初刻,残月还挂在天边,秦明文己经套好了酒楼的驴车。秦思齐拿着昨夜写好的祭文,用的桑皮纸。
"维大丰天宝二十年..."秦茂山接过祭文时,指在"不肖裔孙"西个字上停留了片刻。
"好!"他连说三个好字,却把祭文藏进了贴身的蓝布褡裢,"带回祠堂供着"
秦思齐说道:“要焚告列祖,不能供着”
相互告别,目送着族人上船后,三人乘坐驴车先送秦思齐,回到小院。而后两人便向着酒楼而去。秦思齐在书房,找了半天才找到,找到专门写信的纸,从里取出几张信纸。研磨,铺纸,下笔道:
致林静之书:
"静之兄足下:武昌一别,倏忽半载。弟侥幸县试忝居首列,府试复蒙取中第三...岳麓所寄程文,夜夜捧读,如对芝眉。今有疑义三条,录于别纸..."
写到"《春秋》义例"时,笔尖突然一顿。他想起李通判说过,岳麓书院的山长最重《公羊传》,而自己学的却是准备学《左传》家法。明代书院学术派别差异,参见《明儒学案》。
第二封信的墨迹格外浓重:
与李文焕书:
"文焕兄如晤:去岁江汉书院梧桐叶落时,兄言'首道事人'。今李公手书己完璧归赵,然其中'子曰'二字,终不敢忘..."
窗外传来货郎的叫卖声,秦思齐恍惚看见去年三人同在小院相互讨论的模样。李文焕总爱在《论语》上批"此句可疑",林静之则非要辩到先生拍案才罢休。
一滴墨汁落在"东林"二字上,他急忙用布手绢吸干。这纸太贵,浪费不得。
火漆在烛焰下融化成血珠般的圆点。
给林静之的钤"江夏秦氏"
给李文焕的钤"思齐手疏"
而后道驿站,问道:"加急驿递,多少钱!"要1两白银钱。指着驿卒将信筒系在专门的"千里马"背上。这种驿马每一百里换一次,从武昌到长沙只需三日。(明代急递铺制度见《大明会典·兵部》)听到这个价格,拿着信,悄悄离开。去问问私人镖局。
武昌府西大街,他站在"镖局"的牌匾下,问道:"保到长沙?二百文!"镖师嚼着槟榔,黄褐色的汁液顺着嘴角流到胡须上,"要是保不丢,再加八十文。"
秦思齐无奈的摇了摇头,又悄悄捏了捏钱袋里头的铜钱。
"小郎君不如去问问民信局?"旁边一个挑夫插嘴,"前儿给我婆娘捎口信,只要二十文..."
"那是捎话!"镖师"呸"地吐出槟榔渣,"这可是白纸黑字,万一夹带个反诗..."为了缓解矛盾,秦思齐问道:“您口里吃的是什么?那么香?”镖师顿时来了精神,:“这是湖南特产槟榔,老好吃了,要不要尝尝,我们这些走镖的,困了,累了都嚼几口,就是太贵了。”上等槟榔:10文/颗 。普通槟榔:3文/颗。一枚上等槟榔都赶上普通年景的2斤大米了。看到那个挑夫离开,笑了笑拒绝后,自己也离开。
想着还没有问赵明远,有没有过府试,便往赵府走去。秦思齐刚要叩门,朱漆大门却"吱呀"一声开了。门房见是他,立刻堆起笑脸:
"秦公子来得巧!我家少爷府试过了!"老周压低声音,"虽不是府案首,可老爷说了,来年院试..."
话未说完,院里突然传来一阵嬉闹声。赵明远穿着新的湖绸首裰,被五六个华服少年簇拥着走出来。他腰间那块"孝廉方正"玉佩上,晃得人眼花。看上去就价值不菲!看看自己连一份寄信的钱都没。
"哟!这不是秦同窗吗?"赵明远还没开口,他身旁的圆脸少年先怪叫起来。这人秦思齐认得,是城北绸缎庄的少东家,去年升学考都没过,如今还在乙班读书。
剩余的人,用西五道目光像刀子般刮来刮去。
"思齐是来..."赵明远刚开口,就被个尖下巴少年打断:"赵兄如今可是香饽饽!听说令尊大人捐了五百两修贡院?来年院试的..."
秦思齐没办法,随便找了个理由,说是来还书的,是一本随身带着的《程墨正宗》。而后道:"院试明年七月,诸位既然都要考,不如比比真才实学?哦,忘记了,你们还有些没有考过?"他从袖中抖出纸,去年周学政出府的府试《春秋》题,"就破这道'春王正月'如何?"
一阵死寂。那个圆脸少年突然干笑:"谁...谁要跟你这书呆比..."
"好!"赵明远猛地击掌,"去我书房!笔墨现成!"他拽着秦思齐就往里走,把那群人晾在原地。
赵家书房里,秦思齐看着多宝格上新添的匣子,里头躺着张名帖,赫然写着"提学道周"。
"我爹花了二百两。"赵明远突然开口,"就为买周知府一顿饭。"他踢翻了个绣墩,"那群废物!真当我要靠拿钱买这个名额,现在整天全围着我,让我帮忙给父亲说一下,给他们牵线搭桥..."还没有说完,又被打断了。
窗外传来刺耳的笑闹声。那群人正在园子里投壶,有个尖嗓子嚷着:"赵兄!快来看我新得的歙砚!值一百八十两呢!"
秦思齐默默展开旁边那张府试榜单。赵明远的名字排在十七位。因为那群同窗都在,两人也没有什么交谈的雅致,秦思齐便离开了。
离开赵府时,天空飘起细雨。秦思齐在巷口买了两个炊饼,热腾腾的蒸汽糊了满脸。卖饼的老汉絮叨着:"小郎君脸色不好,可是病了?"秦思齐没有回答,他心里苦,纵然有百般才华,也无施展之处。内心苦闷。
回到小院内,在书房里,把那封没寄出的信拿出来放在哪里,静静躺在案头。秦思齐添了行小字:
"静之兄:信资不足,此信托雁南飞。另,今观'孝廉方正'西字,始知世间真有太多描金马桶..."
而后又在,李文焕信上写到,此信不知何时方能,在兄手中。望兄见谅!
真想明天就秀才考试,如今只能等着!母亲端了一杯茶水给我,道谢后,假装拿起了书,继续学习。但思绪万千!不想为财而发愁。忍着内心烦躁。在纸上张写下: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杜荀鹤《题弟侄书堂》解释(少年时期的辛苦努力是关乎一生的大事,不要在光阴上有丝毫的懒惰和懈怠。)心情才平静许多。
听到敲门声,秦母打开了院门,发现是赵府少爷,又带了不少礼物过来,对着秦母道谢,说着思齐的帮助,婉言说着要留下来一起食用晚饭,让小厮把东西放到柴房去,而后自己朝着书房走去,找秦思齐闲聊着,规划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