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思齐在庭院内来回踱步,时不时朝大门望去。秦母坐在小院里等待着,声音里带着眩晕:“齐儿,回书房待着,莫在来回踱步,晃得我头晕脑胀的” 他 “嗯” 了声。今日是府试放榜的日子,叔伯们都去了,就是忘了他。而我自己还小,榜前人多,我也不敢去啊!
退回书房时,将砚台里的墨汁磨得浓黑,宣纸铺展如雪地,狼毫笔却在指尖打颤。他想起两岁半求学开始,秦夫子用戒尺敲着《论语》:“学而时习之”,如今西书五经倒背如流,策论写废了一小缸墨,可此刻满纸空白,倒像极了心里没底的慌。窗外飘来的叫卖声,是如此聒噪,忽然觉得,等榜的每一刻都比背一遍《周礼》的时间还要漫长。
“来了!来了!” 听外面一群熟悉的声音在议论着什么,但就是听不清。慢慢向小院靠近,而后看到母亲挪向大门的身影时,瞬间定住!不行,得装。他抄起笔,对着空白宣纸凝神,舌尖抵住后槽牙,默念苏洵那句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门轴 “吱呀” 声里慢慢打开,族人秦茂山他们回来了,个个眼眶发红。“你看思齐” 不知谁低叹一声,“放榜了还在苦读,当年悬梁刺股也不过如此!” 众人纷纷抹泪,连准备好的鞭炮都不敢放了,生怕惊扰了这份 “求学坚定”。秦思齐听着这话。心却猛地沉到谷底:完了,他们中了,我没中。他咬着牙运笔,假装沉浸在 “修身齐家” 的策论里,把笔杆攥得紧紧的。
他想起林静之寄来的那些各省府试的范文,想起自己用掉的名贵端砚和宣纸,笔墨都能换几十亩良田了,鼻头一酸,眼泪 “啪嗒” 砸在宣纸上,晕开一朵墨花。
以前在村里,大部分都是秦夫子供我笔墨,到了府城求学,书是族人和茂才族叔供我买西书五经。(解释:由于我年纪太小,笔力持续不了多久,无法完成抄文,基本以购买为主。)同窗好友赠送我名贵的砚和桌上的宣纸。努力克制的情绪在这一刻还是爆发了,低沉哭泣,而后到放声嚎啕大哭,这一路的心酸,每一日的不曾懈怠。与何人说!
“中了!思齐你中了!” 秦明文突然反应过来,抢过他手里的笔,“哭什么呀!我们刚从放榜处回来,你是恩施县案首,府试第三!”
秦思齐听着这话,心里更凉:演,都在演,看我哭,没中就故意说这话?怕我疯了!
秦思齐眼泪还在往下掉,却不是因为委屈 ,五年多时间里,从村里私塾到府城书院,秦夫子的戒尺、族人的周济、同窗的纸墨。首到众人都说我中了,才有点相信。看着众人手忙脚乱地放鞭炮,红屑飞进书房,落在他未写完的 “泰山崩于前” 那句上,突然笑出声来,眼泪却流得更凶:原来不是演我,是我演了自己。
鞭炮声里,他摸了摸砚台冰凉的纹路,想起刚穿来这世界时,两岁半的自己抱着《三字经》的模样。如今墨香染透指尖,才明白苏洵那句话少了下半句, 真到泰山崩时,色不变是假,泪先落才是真。只是这泪里,有苦,有惊,更有那悬了五年的石头,终于砸出满地喜意。告诉自己还要戒骄戒躁!还差一场就是士了。
而后,众人开始讨论着,秦茂才吩咐秦明文回酒楼准备好饭菜,今天必须好好庆祝一番!
本想着先祭祖来着,看着墙角的灰烬,众人相互看了一眼,村长说着,一天打扰祖宗们两次不好吧!主要是祭品被村长偷偷用了。而后众人去到酒楼后院。
秦记酒楼后院,秦明文就蹲在地上磨刀,青石板上排开三尾武昌鱼,鳞片还带着长江水汽。他利落地刮鳞剖腹,鱼鳔"噗"地弹出,惊得旁边笼子里的母鸡扑腾翅膀。"十斤莲藕三斤排骨全炖上!"秦茂才掀开地窖木板,抱出一坛米酒一坛麦烧酒,"再蒸一笼三鲜豆皮,思齐最爱这口。"(我最喜欢洋芋饭)
秦母也在后厨帮其了忙,剁肉馅的"笃笃"声。秦丰田蹲在灶口添柴,每个人都在找事情做,仿佛休息是一种罪过。(我爷爷那辈就没有见过闲下来时,古代农民只有日夜劳作才能保证饿不死)
八仙桌上摆得满满当当:典型湖北菜:武昌鱼、莲藕排骨汤、三鲜豆皮。中央陶盆盛着奶白的鱼头豆腐,西周环绕着珍珠圆子、红烧蹄髈都是大菜。
秦茂山给每人斟上浑浊的米酒:"府试不过小考,院试才是正经门槛。"他特意把鱼腹夹到秦思齐碗里,"留在府城,跟你赵家同窗赵明远多切磋学习。"
秦大安嚼着藕夹含糊道:"村里今年种的粮食,秋收给你捎来。"油星子溅在粗布衣襟上,晕开一个个小圆点。而后几个人换上麦烧酒,几杯下肚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把秦思齐吹的面红耳赤,不知道还以为他中了状元!
女桌,听着几个男的吹牛,笑的合不拢嘴。
"讲几句!"秦茂才拍桌,震得筷筒里的筷子叮当乱响。
秦思齐调整了一下心态,想了想李判官,学着道:
"今日之喜..."声音清越穿透大堂,"非我一人之功。"他举起青瓷酒盏里的米酒,"若无族中供纸墨,先生授经义,同窗相砥砺...请共饮此杯!"他也知道越往上走,越不能胆怯!
而后后讨论如何安排回村庆祝,秦茂才打着酒嗝。拿出10两,让他们买两头猪,再买些粗布回去。够族人沾沾荤腥了,穿穿新衣服。而后又重复说道,思齐就别回去了,在府城!院试是次年(辛丑年)七月。商量了半天,决定秦茂山和秦大安他们几个回去,告诉族人,继续耕作,等你院试归来!
让秦思齐,写一篇祭文敬告祖宗!秦思齐愣住了,我还没有学怎么写啊!你们超纲了,但也不好意思拒绝!回到家,把自己关进书房!写着:
维大楚天宝二十年岁西月十有五日庚子
不肖裔孙茂山敢昭告于
秦氏历代考妣之神位前曰:
解释:(在大丰天宝二十年西月十五日这天,秦氏不贤的后代茂山,恭敬地向秦氏历代祖先的神位祷告。)
伏以木本水源,敢忘祖德;春露秋霜,永怀先泽。忆昔先辈徙居武昌府恩施县,曾祖力田起家,至显考秦公讳秦怀德,少习诗书,困于场屋,赍志以殁。遗训谆谆,常嘱子孙以诗书继世。
解释:(如同树木有根、流水有源,我们怎敢忘记祖先的功德。每当春秋时节,都永远怀念祖先的恩泽。“武昌府恩施县” ;“力田起家” 指曾祖靠务农发家。“显考” 是对己故父亲的尊称,“讳秦怀德” 即父亲名 “秦怀德”;“场屋” 指科举考场,“困于场屋” 指秦怀德科举不顺,乡试屡试不第;“赍志以殁” 意为怀抱志向却未实现便去世。秦怀德留下遗训,叮嘱子孙以诗书传家,延续文化传统。)
今裔孙思齐,幼承庭训,长通经术。县试擢首,府试第三。恭逢院试在迩,倘得青衿加身,则寒门有耀,幽壤增辉。
解释:(思齐即将参加院试,若能中秀才,将为寒门家族带来荣耀,让九泉之下的祖先也倍感光彩。)
忆昔显考临终执手,以'吾家当出真秀才'为嘱。三十年来,茂山及族人务农,茂才营商,未尝一日敢忘诗礼之教。今祖宗默佑,文星垂照,或可慰先人于九原。
解释:(秦怀德临终嘱咐 “吾家当出真秀才”,而三十年来,家族成员虽务农、经商,却未放弃诗书教育。“文星垂照” 指文曲星照耀,象征科举顺利;“九原” 指墓地,意为希望祖先保佑思齐,以告慰其心愿。)
谨以清酌庶馐,祗荐明禋。伏惟
灵其不昧,来格来歆!
尚飨!
解释:(清酌庶馐” 指清酒与各种美食,“祗荐明禋” 意为恭敬地献上祭祀。“伏惟” 是敬辞,“灵其不昧” 希望祖先英灵明晰心意,“来格来歆” 请祖先前来享用祭品;“尚飨” 是祭文结尾套语,意为 “请享用吧”。)
(仿明代庶民祭文体例)这篇祭文以 祭祖 — 述史 — 盼科举为脉络,古代对家族诗书传家的传统观念,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下宗族对 金榜题名的期盼。以力田起家与诗书继世的相互交织,凸出古代社会 “耕读传家” 的理想,而 显考遗训 与裔孙中试的呼应,则体现了家族代际间的精神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