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本应该是报名的日子,白珊珊和林远望着空荡荡的教室,心中满是失落。
报名名单上寥寥无几的名字,与他们最初的期望相去甚远。
白珊珊轻轻叹了口气,手中的报名册被她反复:“明明之前挨家挨户宣传时,大家都点头答应了,怎么今天就……”
林远踢开脚边一块碎石:“我就知道没这么容易。那天在纱厂门口发传单,那些小姐妹笑得眼睛都亮了,怎么转眼就......”
他的声音被突然炸响的汽笛声撕得支离破碎。
白珊珊将名册塞进帆布包,帆布边缘磨破的线头勾住了她新打的补丁:“去问问就知道了。纺织厂女工下班早,这会儿该在弄堂口生煤炉”
林远眉头紧锁,拳头不自觉地握紧:“这里面肯定有蹊跷,走,咱们去问问清楚”
两人走出夜校,踏入灯火阑珊的街道。
夜色中,工厂的汽笛声刺耳地响起,一群女工疲惫地从工厂大门涌出。
白珊珊和林远赶忙迎上去,在人群中寻找那些原本答应报名的女工。
终于,他们看到了王嫂,一个面容憔悴的中年女子,怀中还抱着一个哭闹的孩子。
白珊珊快步上前,关切地问道:“王嫂,您之前不是说要来夜校学习吗?今天怎么没去报名呀?”
王嫂苦笑着摇头,眼中满是无奈:“白姑娘,我也想去啊,可你瞧瞧,我这一下班就得带孩子,哪有时间去上课啊?家里男人又不管,我实在是走不开啊”
说着,怀中的孩子哭得更厉害了,王嫂手忙脚乱地哄着,身影显得那么无助。
白珊珊心中一酸,轻声说道:“王嫂,我们夜校晚上上课,您可以把孩子带到学校来,我们帮忙照看。学习知识对您和孩子都好,以后您就能更好地教导孩子了”
王嫂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不行啊,孩子太闹,别耽误了其他姐妹学习。而且家里还有一堆家务等着我,实在抽不出空。”说完,抱着孩子匆匆离去。
林远看着王嫂的背影,叹了口气:“这只是其中一个难处,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我们
”两人继续在人群中寻找,又遇到了年轻的李姑娘。李姑娘见到他们,眼神躲闪,想要躲开。
白珊珊拦住她,温和地说:“李姑娘,怎么躲着我们呀?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李姑娘咬着嘴唇,低声说道:“我……我想来,可我男人不让,他说女人就该在家相夫教子,读什么书,学了也没用”
林远忍不住说道:“这都什么年代了,女人也有追求知识的权利!您就这样听他的,甘心一辈子被困在家里吗?”
李姑娘眼中闪过一丝挣扎,但很快又黯淡下去:“我能怎么办?家里全靠他挣钱,我要是不听他的,日子更难过”
白珊珊拉着李姑娘的手,恳切地说:“李姑娘,您来夜校学习,以后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也能为家里分担一些。而且,我们夜校会组织大家一起讨论,帮您想办法解决家里的问题”
李姑娘还是摇了摇头,挣脱白珊珊的手,快步消失在夜色中。
正在这时林远看见了对纺织很感兴趣的王阿姐,他快步上前的时候被躲开。
"王阿姐!"
林远小跑上前,"夜校明天就开课,您..."
"白姑娘,林弟弟,饶了我吧"
王阿姐别过脸,怀里的孩子哭得更凶,"我家那口子昨晚把饭锅砸了,说女人抛头露面要遭天谴"
她撩起袖口,青紫的淤痕在暮色里触目惊心,"您看,这就是多嘴问了句'为啥不让我读书'的下场"
随后王阿姐跑开了,留下白珊珊他们俩在发愣。
突然雨丝突然细密起来,白珊珊和林远躲进一家杂货店的小楼。
店主老伯往铜烟锅里塞着烟丝,浑浊的眼睛扫过他们狼狈的模样:"小年轻,办夜校是好事,可光盯着媳妇有啥用?这年头哪家男人不是把女人当物件?你得先把当家的说动喽"
林远和白珊珊对视一眼,转身冲进雨中,他们改变策略,开始挨家挨户地去拜访女工的丈夫。
然而,这条路比想象中更加艰难。
在杨树浦的棚户区,他们敲开了孙铁匠家的门。
醉醺醺的孙铁匠攥着酒葫芦,酒气喷在白珊珊脸上:"读书?我媳妇能把饭烧熟就不错了!女人认字,不就是想跟野男人跑?"
话音未落,屋里传来瓷器碎裂的声响,缩在墙角的孙大嫂慌忙收拾碎片,额角还渗着血。
"您看,她连借条都不会写,上个月被米铺坑了五斤米..."
白珊珊话音未落,孙铁匠的酒葫芦"砰"地砸在门框上:"滚!再敢教唆我家婆娘,老子打断你们的腿!"
关上门,想到被打得遍体鳞伤的女工,眼眶通红,心中满是愤怒和无奈。
林远也气得浑身发抖,但却无能为力。
接连几天的走访,他们几乎被所有的丈夫拒绝,女子夜校的推广陷入了绝境。
白珊珊和林远坐在夜校的教室里,看着空荡荡的座位,心情沉重。
“难道我们真的做错了吗?”白珊珊喃喃自语。
林远摇了摇头:“我们没有错,只是这条路太难了。但我们不能放弃,再想想办法”
就在他们一筹莫展的时候,溪桐也在为寻找老师的事情西处奔波。
溪桐是个性格倔强的姑娘,她穿着一身学生装,短发利落,眼神中透着不服输的劲儿。
她的堂哥司马北辰虽然表面上对女子夜校的事情不置可否,但暗地里却给了她一些老师们的线索。
溪桐拿着线索,一家一家地去拜访。
然而,寻找老师的过程同样不顺利。有些老师思想迂腐,认为给女生教书是丢人的事情:“女子无才便是德,教她们读书有什么用?只会让她们不安分!”
还有些老师则首言不讳:“没有报酬,谁愿意浪费时间去教一群女工?”
面对这些拒绝,溪桐没有气馁。她每天早早地等在老师家门口,不管风吹日晒,都坚持劝说。她给老师们讲女子夜校的意义,讲女工们渴望知识的眼神,讲社会变革的趋势。
“老师,您就当是做善事。这些女工们生活在黑暗中,她们需要知识来照亮前路。”溪桐诚恳地说道。
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后,溪桐有些灰心丧气。
她漫无目的地走在街头,忽然想起堂哥说过,有些进步青年愿意义务教学,于是她决定去工厂碰碰运气。
在一家印刷厂,她遇到了正在排版的陈墨。
陈墨是个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人,思想开明。
听了溪桐的来意,他有些犹豫:“我倒是愿意帮忙,但厂里活多,恐怕抽不出太多时间”
溪桐眼睛一亮:“哪怕一周来一次也行!我们可以配合您的时间”
在溪桐的软磨硬泡下,陈墨终于答应试试看。
接着,溪桐又在纱厂找到了曾在师范学校读过书的刘静宜。
刘静宜对女子教育很感兴趣,但她母亲担心女儿抛头露面,说什么也不同意。
溪桐一次次登门,帮着刘母做家务,陪她聊天,终于打动了老人。
最后一位老师,是在码头认识的老秀才周明苑。
周明远一生不得志,靠给人写家书、对联为生。
溪桐跟他聊起女子夜校的理想,说起女工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周明远沉默许久,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我这把老骨头,也做件有意义的事吧”
而溪桐不单单是去请教师,她觉得既然想创立女子夜校就得各种调查女子们究竟想要在女子夜校得到什么?
于是今天晚上纺织厂的汽笛再次响起时,溪桐混在下班的女工队伍里走进车间。
机器的轰鸣声中,她拉住染布女工春桃:"姐姐,如果有一个可以女子养家的学校教你们技能,你们最想要学什么?"
春桃抹了把脸上的蓝靛,笑道:"要是能看懂家书就好了,俺男人在北平做工,来信都得求人念......"
这个发现让溪桐豁然开朗,于是第二天她在工厂食堂支起桌子,用自己的经费买了些糕点,召集女工们畅谈需求。
当得知大家想学写信算账、育儿常识后,她立刻赶紧都记录在本上。
当溪桐带着这个好消息回到夜校时,白珊珊和林远也正为劝说女工丈夫的失败而苦恼。
三人在夜校的教室里碰了头,白珊珊和林远诉说着目前的困境,满脸疲惫。
溪桐听后,沉思了一会儿说:“我觉得我们的目标错了”
“错了?”
“我去调查了一些女工的想法,她们不是不想学习,而是觉得学习的东西对她们的生活没有实际帮助。我们可不可以在女子夜校的课程里加入一些能帮助她们养家的内容?比如教她们一些手工艺制作,或者简单的算账,这样她们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增加收入,也许丈夫和家里人就不会那么反对了”
白珊珊眼睛一亮,说:“溪桐,你这个想法太好了!我们一首想着要让姐妹们接受传统的教育,却忽略了她们最实际的需求。如果我们能把课程和她们的生活、工作结合起来,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夜校学习”
林远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林远想了想开口说道"既然男人们怕媳妇变'野',我们就把夜校办成'妻子学堂',教算账管家、育儿知识,让他们觉得这是帮媳妇更好地伺候家里!溪桐说的没错这个办法可行"
白珊珊拍案叫绝,掏出钢笔在菜单背面飞速记录新方案。
溪桐沉思片刻后说道:她们不是不想读书,而是觉得读书对她们的生活没有实际帮助。我们得在女子夜校的课程里加入一些养家的技能呢,比如缝纫、烹饪、简单的会计知识,这样既能让她们学到知识,又能提高她们的生活能力,而非养家”
白珊珊却有些担忧:“可是这样一来,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都要重新调整,时间和精力上都有很大的挑战。而且,我们还得说服那些丈夫,让他们看到女子学习这些技能对家庭的好处”
溪桐坚定地说道:“虽然困难重重,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成功。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课程计划,详细列出学习这些技能能带来的实际收益,然后再去挨家挨户地劝说”
他们决定重新规划课程,一部分是基础的文化课程,包括识字、算术;另一部分则是实用技能课程,根据女工们的需求和工厂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同时再次去走访那些女工和她们的家人,这次,他们带着新的希望,准备再次为女子夜校的推广而努力……
白珊珊突然一拍桌子:“明后天校长要重新开会,我们把这个想法汇报上去,就说可以给女工们提供这些养家的课程。说不定能得到支持!”
第三天的会议上,气氛格外紧张。
白珊珊深吸一口气,率先站了起来,将女子夜校的新计划娓娓道来。
她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将女工们的困境、夜校的新设想以及预期的效果一一阐述。
校长微微颔首,眼中露出赞赏的神色:“这个想法很新颖,也很有意义。女子夜校本就是为了帮助女性提升自我,这样的课程设置,确实更贴合实际需求”
然而,主任却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推了推眼镜,神情严肃:“我不反对女子夜校,也认可这个课程方向。但有个现实问题,这些女工白天要在工厂干活,晚上还要带孩子、操持家务,如何均衡她们学习和生活的时间?别到最后,课程开起来了,却没人能坚持学下去”
会议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溪桐心里一紧,这个问题确实棘手。但她很快镇定下来,站起身说道:“我们可以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比如,将课程分成不同的模块,女工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晚上实在没时间的,我们可以在周末加课。另外,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让大家互相帮助、监督”
白珊珊也站起身,不卑不亢地说:“主任,我们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所以课程安排得比较灵活,而且每节课的内容都很实用,不会让女工们觉得负担过重。我们还可以鼓励她们带着孩子一起来上课,在教室一角设置一个简单的儿童活动区,安排专人照看。这样既能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也能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知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老师们纷纷交头接耳,讨论着这个新方案。校长沉思良久,终于说:“这个方案有可取之处,但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这样吧,你们再细化一下课程内容和时间安排,下周我们再开会讨论”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