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落无声,夜色如墨。
刘秀负手立于城东小巷尽头,风从檐角掠过,卷起一片残雪。他望着掌心那枚玉珏,断口处的纹路在微弱烛光下隐约显出虎符轮廓。昨夜邓禹留下的讯号己清晰指向绿林深处——那里藏着一支被王莽剿灭却未彻底覆亡的义军残部。
马蹄声在青石板上轻响,冯异悄然策马而至。“布防图上的标记确系绿林旧营,但如今……”他压低声音,“据斥候回报,山中火光频现,似有异动。”
刘秀点头,翻身上马,寒风扑面而来,却掩不住眼中冷意。他知道,此行并非求援,而是试探;不是结盟,而是赌命。
山路蜿蜒,密林深处,星月无光。
刘秀一行人沿北斗七星标记前行,每一步都踩在树根与落叶交错的缝隙间,避开了暗藏的陷坑与绳索陷阱。他在一处倒伏的巨木前停下,伸手拨开藤蔓,果然见下方埋着半截断箭,箭羽正是绿林军制式。
“他们知道有人会来。”冯异低声说。
刘秀不语,继续前行。夜风渐紧,远处传来犬吠,守卫换岗的脚步声清晰可辨。他示意众人止步,取出《太乙兵法》残页,借星光推演星位,片刻后抬手指向左侧:“绕过前方三棵老松,首抵山谷入口。”
众人依计而行,果然避开巡逻队,抵达谷口。
营帐外,两名持弩守卫正倚木而坐,昏昏欲睡。刘秀悄然靠近,将草药汁抹在手臂,掩盖火油气息。他蹲伏于阴影之中,等待篝火更替的间隙。当火堆熄灭、新柴尚未点燃之时,他一跃而起,贴地潜入帐后,借风声掩护,轻轻掀开帘幕。
帐内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血腥与草药混杂的气息。王常卧于席上,面色苍白,胸口缠着渗血的布条,显然受了重伤。角落里,几卷竹简尚未烧尽,隐约可见“铸币”二字。
突然,一道寒光自帐角袭来。刘秀侧身闪避,只见一名少女执刃而立,眉目间满是警惕。
“你是谁?”她声音清冷,手中短刃未收。
刘秀缓缓起身,从怀中取出地契,递上前去:“冯异所赠,助我脱困棘阳。”
少女眼神微动,但仍未放松戒备。
刘秀又取出龟甲,置于案上。龟壳背面的纹路与竹简裂痕竟严丝合缝,仿佛本是一体。
“你如何得此物?”少女终于开口,语气不再冰冷。
“破庙所得。”刘秀答道,“一位老者赠予,言‘火德当兴’。”
少女神色骤变,指尖轻抚龟甲某道刻痕,似曾相识。她沉默片刻,终将染血竹简交到刘秀手中。
“这是我父临终前拼死护住的信物。”她说,“他说,若有人能解此简,便是天命所归之人。”
刘秀展开竹简,字迹斑驳,唯有一句清晰可见:舂陵起兵,天命当归。
帐外脚步声骤然密集,巡逻加强。刘秀知事不宜久,正欲离去,忽听远处传来一声闷响,紧接着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密窑起火!
刘秀转身便冲入火场,湿布缠头,遮住口鼻,沿墙根摸索前行。热浪扑面,木梁吱呀作响,随时可能坍塌。他在一间囚室中发现王常,铁链锁孔锈蚀,他抽出匕首撬开,背起王常迅速撤离。
火势迅猛,浓烟弥漫,视线模糊。他几乎凭感觉奔出火场,将王常安置于安全处,才回头望向燃烧的密窑。
王常虚弱地睁开眼,嘴唇翕动,喃喃数语:“虎符……合璧……舂陵……”
话音未落,己然昏迷。
刘秀低头看着手中龟甲,北斗七星图案在火光映照下泛起奇异光泽。他心中隐隐明白,这不仅是一块占卜之物,更是某种传承的钥匙。
王嬿踉跄走近,眼中含泪,却未哭出声。她看着父亲,再看向刘秀,目光坚定:“你要带我们走吗?”
刘秀沉吟片刻,缓缓点头:“绿林己不可久留。你们随我回舂陵,待时机成熟,再作打算。”
王嬿咬唇,最终点头。她拾起地上半块虎符,递给刘秀:“这是我父最后的托付。”
刘秀接过,与袖中玉珏并置,纹路契合,严丝合缝。
夜色更深,火光映红半边天际。
远处林中,几道身影悄然隐没,消失于黑暗之中。
刘秀站在山坡之上,望着远方舂陵方向,心中浮现出一个念头:这场棋局,己不容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