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第八十五章 新枝与暗流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6382
更新时间:
2025-07-07

小莲牵着弟弟小石头,局促不安地跟着岁岁走进姜记美食坊的后院。空气中弥漫的香甜气息让姐弟俩的肚子不约而同地咕噜了一声,两人都羞愧地低下了头。

岁岁恍若未闻,径首将她们带到厨房。“别紧张,”她温声道,指着案板上的材料,“小莲,你用这些面粉、鸡蛋、糖和油,按你会的法子,做一份你拿手的点心,不拘什么样式。小石头,你坐那边凳子上等姐姐,桌上有新做的米糕,可以吃。” 她指了指旁边的小板凳和一小碟雪白的米糕。

小石头眼睛立刻粘在了米糕上,咽了咽口水,却没动,只是抬头看向姐姐。

小莲感激地看了岁岁一眼,轻轻推了推弟弟:“石头,吃吧,谢谢东家姐姐。” 小石头这才怯生生地走到凳子边,拿起一块米糕,小口小口地吃起来,眼睛却一首盯着姐姐的动作。

小莲深吸一口气,走到案板前。她洗了手,动作略显生涩但异常认真。她没有选择岁岁那些精致的点心,而是熟练地揉面、擀开,刷上一层薄薄的油,撒上一点家里带来的、晒干的野梅子碎末,再卷起来切成小段,放在蒸笼里。整个过程并不花哨,甚至有些笨拙,但那份专注和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态度,却让岁岁微微点头。

等待蒸制的间隙,岁岁状似无意地问:“小莲,你们是哪里人?怎么来府城的?”

小莲眼神一黯,低声道:“我们是北边青河县逃荒来的。爹娘……都没了,就剩我和石头。一路讨饭、打零工,听说府城活路多,就……就来了。” 她声音哽咽,强忍着没哭出来。旁边的小石头吃着米糕的动作也慢了下来,大眼睛里蒙上了一层水汽。

岁岁心中叹息,没有再追问。这时,蒸笼冒出了热气,带着梅子酸甜的朴素香气飘散出来。

小莲小心翼翼地将蒸好的点心取出。那点心形状不甚规整,颜色微黄,点缀着深红的梅子碎,卖相远不及姜记的点心,但热气腾腾,散发着一种质朴的、带着野果清香的温暖气息。

岁岁拿起一块尝了尝。口感并不惊艳,甚至有些干硬,但那股梅子的天然酸味和面粉的麦香融合得恰到好处,带着一种久违的、属于乡野的朴实味道。更重要的是,这份点心透着制作者的用心。

“味道很特别,有种山野的清新。” 岁岁放下点心,看着小莲紧张而期待的眼睛,“你愿意留下来试试吗?工钱暂时按小桃的标准算,你和弟弟可以住在铺子后院的柴房旁边,我让人收拾一下,虽然简陋,但能遮风避雨。一日三餐铺子管。”

巨大的惊喜瞬间淹没了小莲,她拉着弟弟扑通一声跪了下来,眼泪再也止不住:“谢谢东家姐姐!谢谢!我们一定好好干!绝不偷懒!”

岁岁连忙扶起他们:“快起来,不用这样。以后叫我岁岁姐就好。先带弟弟去安顿,熟悉一下地方,明天一早开始上工。”

小莲姐弟的到来,像两株坚韧的野草,在姜记的院落里扎下了根。柴房旁的小屋被收拾出来,虽然狭小,但干净暖和,姐弟俩有了安身之处,脸上渐渐有了血色。

小莲极其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会。她手脚麻利,眼里有活,学东西也快。岁岁让她先从最简单的清洗器具、准备原料开始,她一丝不苟,从不叫苦叫累。很快,岁岁发现她对火候有种天然的敏感,便试着让她照看一些基础点心的蒸制,如米糕、馒头,小莲都能掌握得恰到好处。那份带着梅子碎的朴素点心,也被岁岁稍加改良,减了干硬,添了少许蜂蜜,取名为“山野梅香卷”,作为铺子里的平价点心推出,竟也颇受一些喜欢怀旧味道的街坊欢迎。

小石头则成了姜柏舟的小尾巴。姜柏舟下学回来,总爱拉着小石头说话,教他认字,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小石头起初很拘谨,后来也渐渐放开了些,虽然话不多,但那双乌溜溜的大眼睛总是亮晶晶地追随着姜柏舟。赵秀兰心善,给两个孩子做衣服时,总不忘给小石头也做一身,吃的用的也尽量照顾着,让姐弟俩第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小石头偶尔会偷偷看岁岁颈间那温润的平安石,眼神里带着一丝他自己也说不清的、模糊的熟悉感,仿佛在很久很久以前,在颠沛流离的记忆深处,曾见过类似的光泽,但终究只是朦胧的影子,很快就被眼前安稳的烟火气所覆盖。

姜记美食坊的运转因为小莲的分担而顺畅了许多。李账房也很快上手,将姜大柱从繁琐的账目中解放出来,能更多地关注采买和铺面管理。姜林则像一阵风,将靠山村作坊的货源源不断地运来,又将府城的订单和银钱稳妥地带回去,他的足迹渐渐遍布府城及周边县镇,联络的商户也越来越多,眉宇间的自信和精明与日俱增。

府城的生意表面上一片欣欣向荣。醉仙楼的合作稳定,陈景瑜的介绍带来了几家体面人家的固定订单,铺子的流水也日渐丰厚。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开始涌动。

这日,姜林从城东一家新谈妥的茶楼结账回来,脸色却不太好看。

“大姐,爹,”他把钱袋往柜台上一放,眉头紧锁,“‘沁芳斋’的王掌柜,今天话里有话。”

“哦?他说什么?”岁岁放下手中的点心模子,问道。

“他说,咱们姜记的点心是真好,尤其是醉仙楼特供的那几样,可就是……太金贵了些。”姜林模仿着对方的语气,“还说,最近城里新开了家‘百味轩’,点心花样也多,价钱嘛,可比咱们实惠不少。话里话外,有点压价的意思。”

“‘百味轩’?”姜大柱皱眉,“没听说过啊。新开的?”

“对,就在离醉仙楼不远的金水街上,铺面不小,装潢得也挺气派。”姜林点头,“我回来时特意绕过去看了一眼,好家伙,门庭若市!卖的也是各式糕点,花样确实多,什么‘牡丹酥’、‘金玉满堂糕’,名字起得花哨。我买了点尝尝,”他拿出一个油纸包打开,“味道……也就那样,甜腻了些,用料感觉也一般,但胜在便宜,买一斤送半斤!好多普通百姓围着买。”

岁岁拿起一块“百味轩”的“金玉满堂糕”尝了一口。甜得发齁,油用得也重,口感粗糙,远不如姜记点心的细腻温润和那份恰到好处的“药食同源”的平衡感。但正如姜林所说,价格优势太明显了。

“醉仙楼那边呢?可有说法?”岁岁更关心这个。

“沈东家倒是没说什么,咱们的点心在醉仙楼是特供,有招牌效应,他暂时不会动。但其他酒楼茶肆,尤其是中档的那些,像‘沁芳斋’这样的,心思就活了。”姜林分析道,“他们觉得咱们靠着醉仙楼抬高了身价,给他们的价码不够‘实惠’。百味轩这一降价抢客,正好给了他们压价的由头。”

姜大柱有些担忧:“那怎么办?咱们的点心用料、工序都讲究,成本本就高些,再降价,就没什么赚头了。”

岁岁沉思片刻,指尖轻轻敲着柜台:“百味轩来势汹汹,靠低价抢市场,这手段不算新鲜。但咱们不能自乱阵脚,跟着降价是下策,只会伤了根本。”

她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冷静的光芒:“咱们的优势在哪?一是品质,二是‘药食同源’的特色,三是醉仙楼这块招牌带来的信任。林子,你明日再去拜访像‘沁芳斋’这样的老主顾,态度诚恳些,跟他们说明白,咱们的点心贵在真材实料和养生功效,一分钱一分货。另外,可以给他们一个‘老主顾优惠’,比如累计订货达到多少,返些利,或者送些咱们铺子的新品试吃装。稳住基本盘。”

“好!”姜林点头记下。

“至于那百味轩……”岁岁目光转向桌上那甜腻的点心,“咱们得知道它的底细。林子,你人面广,想法子打听打听,这百味轩的东家是谁?货源从哪来?这么低的价钱,是薄利多销,还是……另有所图?”

“明白!”姜林眼中精光一闪,“这事交给我。”

岁岁又看向姜大柱:“爹,铺子里,咱们该做什么还做什么,点心品质一丝一毫都不能降。另外,我琢磨着,是时候再推一两款真正能体现咱们‘药食同源’精髓、又适合大众消费的新品了。不能光靠醉仙楼那几样撑场面。”

“好!岁岁,你尽管琢磨新方子,铺子里有我和小莲她们盯着!”姜大柱立刻应道。

岁岁点点头,目光落在后院正和小莲一起清洗蒸笼的小石头身上。那孩子瘦小的身影在忙碌中显得格外认真。府城的繁华背后,竞争无处不在。百味轩的出现,像一块投入水中的石头,打破了表面的平静,也预示着姜记美食坊在府城站稳脚跟后,将迎来真正的考验。不过,岁岁并不慌乱。靠山村的根基、家人的同心协力、以及她对自己手艺的信心,便是她最大的底气。这场关于味道与生存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