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糖为妃:公主的逆袭之路

第43章 那抹清锐的光。

加入书架
书名:
落糖为妃:公主的逆袭之路
作者:
余雁娜
本章字数:
4178
更新时间:
2025-05-03

小柱子说'要把北燕的云画给阿桃看',阿桃说'要把大夏的水画给柱子哥'。"他声音发颤,"咱们大人争的那些,孩子倒比咱们明白。"

日头爬到头顶时,赵舞者带着十二名舞姬上台。

她们的裙裾一半是大夏的月白,绣着缠枝莲;一半是北燕的靛青,绣着飞鹰纹。

鼓声一起,月白与靛青便缠作一团,像两条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当赵舞者旋到最高处时,裙裾展开如莲花,露出内里用金线绣的"同春"二字——那是两国百姓最朴素的盼头。

散场时,有老妇往夏初瑶怀里塞了把北燕的山核桃:"女娃,我家那口子爱喝大夏的茶,明日我去茶铺,说你这糖的事。"穿短打的汉子挠着头:"那画......能给我家柱子带一张不?"

孙翻译连夜将演讲内容译成两国文字,写在竹板上,让说书人敲着快板唱:"大夏的糖甜又香,北燕的梨脆又凉,不是刀枪是蜜糖,两家人儿共灶房......"王画师的山河图被刻成木版,印在粗布上,挂在百姓的门框上。

赵舞者的"同春舞"跟着商队走街串巷,每到一处,就有姑娘们跟着学,裙角飘得比旗子还欢。

七日后,夏初瑶在驿站翻着各地送来的帖子,有北燕农户说按《农桑要术》种出了大南瓜,有大夏绣娘说用北燕的靛蓝染出了新花色。

她正笑着,孙翻译喘着气撞进来:"公主!

西市的刘屠户被慕容轩的人煽动,说要带着二十个泼皮,明日去砸文化交流成果展的场子!"

夏初瑶的手指在帖子上顿住,目光扫过窗外——不知何时,对面茶楼的屋檐下,挂起了那幅山河图木版画,两个孩童的笑脸被阳光镀得发亮。

"去请陈先生和赵将军,"她起身将珠钗别正,银锁在腰间轻响,"再让人把成果展的屏风往中间挪三尺。"她望着远处渐起的暮色,嘴角勾起一抹笑,"慕容轩要放火,咱们便给他看——真正的火,烧的是人心,暖的也是人心。"

第二日清晨,成果展的朱漆大门前,两国的官员、学者踩着晨露而来。

北燕的礼官捋着胡须赞叹:"这屏风上的'同春'二字,倒是比往年的贺岁词更贴切。"大夏的户部侍郎摸着展柜里的《农桑要术》,转头对随从道:"记下来,这书要刊印三千册,发往各州。"

夏初瑶站在台阶上,望着门内攒动的人头,听见远处传来"同春舞"的鼓点。

她知道,有些火,一旦烧起来,便再难熄灭。

而真正的考验,才刚要开始

第二日天刚放亮,夏初瑶便己站在成果展朱漆大门前。

晨露沾湿了她月白裙角,却掩不住眉梢那抹清锐的光。

她身后的展棚下,大夏的《农桑要术》孤本与北燕的《百鸟朝凤图》并陈,连屏风上的"同春"二字都镀着金箔,在晨光里泛着暖融融的光。

"公主,赵将军到了。"孙翻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夏初瑶转身,便见赵云披着玄色大氅踏阶而来,腰间银枪的缨子被风卷起,倒像是要刺破这初醒的晨雾。

他走到近前,目光扫过她鬓边那支青玉簪——正是昨日她亲手为他绣的枪穗熔了打就的,"昨夜没睡好吧?

眼下都青了。"

夏初瑶摸了摸脸颊,笑意在眼底漾开:"将军不也一样?

这大氅下的甲片都硌出折痕了。"

两人正说着,远处传来轿辇的鸾铃声。

北燕礼官带着十余名学者掀帘而下,为首的老学士抚着长须首叹:"早闻大夏'同春'二字有讲究,今日一见,这屏风上的飞白笔法倒比我北燕的瘦金体多了几分烟火气。"

"老大人若喜欢,不如移步内厅。"夏初瑶侧身引路,眼角余光却瞥见人群里闪过一道青布身影——那是昨日在西市见过的刘屠户家的帮工,此刻正缩着脖子往展柜后的阴影里钻。

她指尖在袖中轻轻一扣,赵云己顺着她的目光望过去,手虚按在剑柄上,无声颔首。

"公主快看!"赵舞者的声音从展棚里传来。

那身着石榴红裙的姑娘正扶着位白发老者,"陈先生说要现场讲解《农桑要术》里的秧苗分株法,百姓们都围过来了!"

夏初瑶望去,果然见陈学者站在展柜前,手里举着根青竹枝当教鞭,正指着书里的插画:"这分株要选雨后的清晨,根须带土才不伤苗——去年我在南郡教的那户农家,用了此法,稻穗比往年沉了三成!"围观的百姓里,有扛着锄头的庄稼汉,有挎着菜篮的妇人,连几个光脚的孩童都扒着展柜踮脚看,眼里亮得像有星子。

"好一招釜底抽薪。"赵云低笑,"陈先生这一讲,谁还顾得上闹事?"

夏初瑶未及答话,孙翻译己小跑过来,袖口沾着草屑:"公主,方才在茶棚听到消息,那些泼皮混在卖糖葫芦的和算卦的中间,约莫有十西五人,领头的是西市赌坊的马三,说是要等陈先生讲到紧要处掀展柜。"

"让王画师去画《山河图》的拓本。"夏初瑶指尖抵着下巴,"他画到'孩童放纸鸢'那处时,笔墨最是慢——那时候百姓的目光都在画纸上,闹起来也有缓冲。"她转头对赵云道:"将军让士兵扮作卖茶汤的,守在展棚西角。

马三若动手,先制住他的手,别见血。"

赵云应了一声,转身时大氅带起一阵风,吹得展棚上的彩旗哗啦啦响。

夏初瑶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昨夜在偏殿,他翻着她写的《现代应急策》时说的话:"你这脑子,比我读过的兵书都活泛。"

日头升到三竿时,变故终于来了。

陈学者正讲到"秧苗间距三寸为妙",人群里突然响起一声吼:"什么破书!

大夏的东西能比北燕的好?"夏初瑶抬眼,正见马三掀翻了个茶摊,瓷片飞溅着砸向展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