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糖为妃:公主的逆袭之路

第42章 中了坏人的计

加入书架
书名:
落糖为妃:公主的逆袭之路
作者:
余雁娜
本章字数:
4340
更新时间:
2025-05-03

一道银光掠过,赵云的长枪挑开刀刃,玄色披风在人群里划出一道风。

他的亲卫们同时掀了粗布衫,露出底下的锁子甲,三两下便将刺客围在街心的青石板上。

夏初瑶扶着栏杆往下看,见刺客们的刀把上都缠着墨绿丝绦——正是慕容轩书房里的配色。

她摸出银锁里的半块虎符,对楼下的孙翻译使了个眼色。

孙翻译立刻挤到人群最前面,用两国语言高喊:"这些人来路不明!

咱们大夏北燕的百姓,可不能中了坏人的计!"

战斗结束时,日头己偏西。

王画师的画轴被小心收进檀木匣,陈学者正给哭花了脸的小丫头擦眼泪。

赵云擦着长枪走过来,枪尖还滴着血:"跑了三个,都是慕容轩的死士。"

"他本人呢?"夏初瑶望着满地狼藉的糖葫芦签子,心里的弦反而绷得更紧。

"驿馆的人说,他今早起就带着孙谋士去了城北的望乡台。"赵云的手指无意识地着枪杆,"望乡台能看见整座城,也能......"

"也能看见我们的破绽。"夏初瑶替他说完,银锁在腰间撞出轻响。

她望着远处山头上的一点黑影——那是慕容轩的玄色披风,在风里像团烧不尽的阴火。

人群渐渐散了,有北燕的老妇蹲在地上捡被踩碎的梨膏糖,嘴里嘟囔着:"好好的看画,怎么就动刀了......"夏初瑶听见了,心里一沉。

她知道,比刀更难防的,是那些没说出口的怀疑。

暮色漫上来时,孙翻译捧着个粗布包裹来找她:"公主,北燕百姓里有人传......说今日的事,是咱们大夏人自导自演。"

夏初瑶接过包裹,里面是块带血的帕子,浸着熟悉的味。

她望着窗外渐起的晚风,忽然想起昨夜竹影里孙谋士的话——"拆了这魂"。

原来他们要烧的不只是桥,更是烧了之后,让烟迷了所有人的眼。

赵云的手覆上她的肩,温度透过比甲传来:"我陪你去望乡台。"

夏初瑶摇头,指尖轻轻抚过帕子上的墨绿丝绦。

她知道,真正的火,才刚要烧起来。

夏初瑶在烛火下将带血的帕子展开又叠起,的苦杏仁味混着墨绿丝绦的沉香,在鼻尖萦绕不去。

窗外竹影婆娑,像极了昨夜孙谋士阴恻恻的笑——他们往百姓耳中塞的,哪里是谣言,分明是一把盐,撒在两国刚结痂的伤口上。

"公主,"小丫鬟捧着药盏进来时,见她案头堆着北燕市井的话本,"陈先生和赵将军在偏厅等您。"

夏初瑶将帕子收进妆匣最底层,指尖触到匣底的铜锁,凉意顺着血脉往上窜。

她想起今早路过市集,卖梨膏糖的老妇把摊子往街角挪了三尺,见着大夏商队的车轱辘就皱眉。

舆论这东西,比刀剑慢,却能在人心上磨出深沟。

偏厅里,赵云的玄甲搁在椅背上,露出月白中衣,正与陈学者对着一卷画轴说话。

王画师捻着胡须,笔洗里的墨汁未干,画卷上是前日文化交流会上两国孩童共绘的山河图,被他用朱砂圈了三个批注:"北燕的云纹,大夏的水脉,此处交融最妙。"

"昨日我去西市听书,"陈学者抚着长须叹气,"说书人把前日的冲突编成段子,说咱们带来祸乱北燕。

老人们挤在茶棚里抹眼泪,说'当年北燕帮大夏抗过匈奴,如今倒养出狼心'。"

王画师将笔往笔山一搁,震得墨汁溅在案上:"我那徒弟今早被人砸了画摊!

说他给大夏人当喉舌!"

赵云的指节抵着剑柄,青铜兽首在烛火下泛冷光:"慕容轩这招毒在借刀杀人——他不敢明着反,便挑动百姓反。"

夏初瑶端起茶盏,水温刚好,是她惯常喝的茉莉龙珠。"舆论是火,"她望着茶中浮沉的花瓣,"要灭它,不能硬扑,得引到别处。"

众人静了静。陈学者眼睛一亮:"公主是说......"

"前日我见北燕老妇捡碎梨膏糖,"夏初瑶指尖点着案上的话本,"她捡的不是糖,是过日子的甜。

咱们要让百姓知道,文化交流不是抢甜,是添甜。"

三日后,北燕都城最热闹的朱雀市集搭起了青竹台。

夏初瑶站在台中央,素色裙裾被风掀起一角,露出绣着并蒂莲的鞋尖。

台下围了三层人,有扛着锄头的农夫,提着菜篮的妇人,还有抱着孙儿的老媪——他们的眼神像看耍猴戏,带着警惕的好奇。

"各位阿翁阿婆,大哥大姐,"夏初瑶声音清亮,比市集的铜锣还响,"我是大夏的夏初瑶,不是来抢东西的,是来送东西的。"

人群里响起嗤笑。

有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挤到前排:"送?

们送的刀吗?"

夏初瑶不慌,从袖中摸出块梨膏糖。"这糖,用的是北燕阴山的野梨,大夏江南的蜂蜜,熬糖的法子是我奶嬷嬷教的——她是北燕人,嫁到大夏三十年,总说'梨要选最凉的山,蜜要选最暖的春'。"她把糖递给那汉子,"您尝尝,是凉还是暖?"

汉子迟疑着咬了一口,皱着的眉头慢慢松开:"甜,后味带点清苦,像......像我娘熬的梨汤。"

"这就是文化交流,"夏初瑶指向街角的梨膏糖摊,"北燕的梨,大夏的蜜,百姓的手,熬出两家的甜。"她又指向不远处的药铺,"上个月我教北燕的大夫用大夏的艾灸治寒症,今早有位阿婆带着孙子来谢我,说孙子的腿不疼了——这疼,是当年北燕大雪时冻的,可治它的法子,是大夏传的。"

台下渐渐静了。

陈学者从后台走出来,捧着一卷《农桑要术》:"老朽与北燕的张农正合著此书,北燕的轮作之法,大夏的育秧之术,都在里头。

昨日有农夫试了,同一块地,多收了两斗粟米。"

王画师展开那卷山河图,画中两个孩童,一个穿大夏的交领襦裙,一个着北燕的短褐,手拉手往山上跑,山尖飘着两国的旌旗:"这是前日交流会上,北燕的小柱子和大夏的阿桃画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