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食光璀璨

第148章 :技术迭代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之食光璀璨
作者:
天鉴阁的武元
本章字数:
3302
更新时间:
2025-06-26

深秋的上海,细雨如丝。“食光纪”研发中心大楼内灯火通明,姜绾站在实验台前,眼神紧紧盯着技术人员手中的样品。随着户外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都市快节奏生活的加剧,消费者对于预制菜加热便捷性的需求愈发迫切。而现有的加热方式,无论是微波炉加热还是热水自热,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享用热乎美食的愿望。这不仅是市场竞争的压力,更是“食光纪”作为行业领军者必须攻克的技术难关。

“姜总,新的自热技术己经完成了初步测试。”首席研发工程师陈远推了推眼镜,将一个小巧的预制菜包装盒递到姜绾面前,“我们摒弃了传统的发热包和注水加热模式,采用了全新的纳米级自发热材料,通过特殊的触发机制,无需热水就能快速加热食物。”

姜绾接过包装盒,仔细端详。盒子外观与普通预制菜包装无异,但侧面多了一个银色的按钮。她轻轻按下按钮,只听见轻微的“嗡”声,包装盒渐渐开始发热。几分钟后,打开盒盖,一股的香气扑面而来,里面的菜肴热气腾腾,仿佛刚出锅一般。

“太神奇了!”姜绾眼中闪过惊喜,但很快又恢复了冷静,“不过,安全性能和加热均匀度必须严格把控。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食品安全和口感,如果因为技术不成熟导致食物受热不均或者存在安全隐患,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接下来的两个月,研发团队进入了紧张的攻坚阶段。他们在实验室里反复测试不同的材料配比和加热程序,对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无数次的优化。同时,还邀请了数百名消费者进行盲测,收集反馈意见。有人提出加热速度还可以更快,有人担心自发热材料的环保性,还有人对包装的密封性表示担忧。

面对这些问题,姜绾带领团队逐一解决。为了提高加热速度,他们与材料科学专家合作,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复合纳米材料,将加热时间缩短至三分钟以内;针对环保问题,采用可降解的包装材料,并对自发热材料进行改良,确保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包装密封性上,引入了航空级的密封技术,保证菜肴在加热过程中不会泄漏。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食光纪”全新的自热黑科技预制菜终于正式推出市场。产品一经上市,便引发了强烈的反响。户外爱好者们纷纷将其列入必备装备,无论是登山、露营还是徒步旅行,都能随时吃上热腾腾的美味佳肴;上班族们也对这款产品赞不绝口,忙碌的工作日里,无需担心微波炉排队,也不用为找不到热水而烦恼,随时随地都能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

然而,成功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新的挑战。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攀升,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有消费者反映,在高海拔地区,自热效果会受到影响;还有人发现,连续使用几次后,包装的发热性能有所下降。

姜绾立即组织团队成立专项小组,奔赴高海拔地区进行实地测试。他们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地设置了多个测试点,模拟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是气压变化影响了自发热材料的反应效率。于是,团队对加热程序进行了智能化升级,加入了气压感应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自动调整加热参数。

对于发热性能下降的问题,研发人员经过分析,发现是材料在多次使用后出现了轻微的损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研发出了一种可更换的自发热模块,消费者只需购买替换装,就能让包装重新恢复高效发热功能。

这些改进措施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还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食光纪”的自热黑科技预制菜成为了市场上的爆款产品,带动了整个预制菜行业的技术革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自热技术的研发,行业内掀起了一股技术创新的热潮。

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姜绾作为代表发言:“技术迭代永无止境。对于‘食光纪’来说,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将继续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不断探索创新,用科技为美食赋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产品。”

在姜绾的带领下,“食光纪”始终保持着对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创新精神。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食光纪”不仅巩固了自己在预制菜行业的领先地位,还为中国预制菜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向着成为全球预制菜行业标杆的目标不断迈进。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