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每天都在鸡爹

第247章 立功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古代:每天都在鸡爹
作者:
八千少女心
本章字数:
410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本来囤点盐也是正常操作,只要卖出去回本就行了。

现在是他们制造了盐荒,引来了外地的盐贩子,卖的盐比他们日常的都还要便宜啊。

“那么便宜,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有人带着希冀猜测。

“没什么问题,虽然比不上西边的细盐,但也是细盐,卖得比我们粗盐还要便宜。”赵有财早就试验过了,不说是贡品级别的,但比他们手里的盐都要好,还卖得便宜。

各条路都被堵死了。

周德茂突然扯了扯自己的衣领,脖颈青筋暴起:“马会长,为了这次的事情我可是压了不少银子的!现在倒好,那些外地佬的盐不但质量好还便宜!马三泰,你是不是拿了好处,一边说有盐荒让我们的盐不要卖出去,一边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卖盐,这是故意坑我们?”

“血口喷人!” 马三泰的官帽被带翻在地,露出稀疏的头顶,“我马某人在昌乐经营二十年,何时做过对不起兄弟的事?这定是苏大人那厮暗中捣鬼!”

“苏大人?” 赵有财突然冷笑,“今日城门贴出新规,凡举报盐商哄抬物价者,赏银五两!马会长,这告示上的朱砂印,可还带着你的私章呢!”

众人的目光如利剑般刺向马三泰。

空气瞬间凝固,唯有窗外更夫敲梆子的声音,在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

马三泰的脸色由红转白,额角冷汗顺着法令纹滑进衣领:“那、那是权宜之计……”

那也不是权宜之计,就是人家刀架在脖子上逼的,只是他说是被逼的估计也没人会信啊。

“你们先别急,都是权宜之计,我手里的盐也不少。”

“好个权宜之计!” 周德茂突然抄起铜香炉用力的摔在地上,“我们听你号令,把盐价抬到60文,现在倒好,百姓都把我们当过街老鼠!你说,是不是早就跟苏大人勾结,故意设套坑我们?”

马三泰也是无语——你们为什么总觉得我是坑你们了?就不信我也是受害者?

还跟苏大人勾结,怎么都不可能!

狡辩谁不会,重要的是这眼看要亏损的钱谁来负责?

必须要有人负责才行,不然他们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赚的钱一次就要吐出来大半。

也不知道为什么,吵到后面就吵成了相互揭短是威胁大会。

谁谁谁跟山匪勾结打击同行,谁谁谁的儿子欠了赌债杀了人,……就连谁谁跟嫂子通奸都被曝光了出来。

表面都是光鲜,里子都破烂不堪。

宴七一一记下,将自己听到的内容都告知给了苏大和苏荷。

商会的会长跟土匪勾结?苏大好想去抓人,但这事偷听不能算证据,要想抓人还得有证据才行。

“大人,我们要不要去搜罗那马三泰的证据?”秦钊问道。

苏大道:“那是自然,只是这证据怕是不好找啊。”

马三泰的证据不好找,但是赵有财跟嫂子通奸的事情被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的,就连他嫂子的儿子大伙都在传是不是他生的。

自古以来,这种流言就最容易传播,更何况这还是真的。

就因为他跟嫂子有染,所以才被逐出赵家,后来跟土匪勾结发家,做了盐商。

真真假假的谣言一传,百姓想要举报土匪的热血顿时就上了头。

接着,自然被请到府衙喝茶。

这年头与嫂子有一腿虽然是丢脸的事情,但没有通奸可以沉塘,相关人员杀一人是死罪,杀不轨两人是无罪的说法,所以只要脸皮够厚,官府不能以此为由抓人。

但现在百姓举报的是通匪,那就有走不完的劳动路了。

若是情节严重,还得要抄家,全家都去用劳动洗刷罪行。

要么全家被抓去做苦力,要么举报还能得赏银,赵有财都没想多硬气的辩护,首接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毕竟他的把柄还不到要命的地步,可以立功。

证据这东西,只要有一点,就能借着这一点牵出一大片。

苏大人雷厉风行很快就为百姓抓捕了扰乱盐价的首犯,在马三泰家找到他与山匪勾结的证据,判了抄家。

抄家了大家才知道昌乐这么穷的地方商会的会长居然能有这么富?难怪跟土匪勾结,这黑心钱是真的没少赚啊。

就该去做苦力改造。

看着面前整整五箱好东西,海西彪也是无言以对。

他什么都没干,就分这么多,真的好吗?

“好,很好。”苏大很热情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很有哥俩好的味道:“我和海兄那是什么关系?必须有福同享。”

海西彪……

他不想跟苏大上一条船,他也没做什么事情,莫名其妙的就在一条船上了。

“海兄,今天这都是你应得的,没有你这事我也办不成,至少办不了这么漂亮。”苏大说得那是哥俩关系超级好。

毕竟海西彪要是帮商会那些人抓捕外地的盐商,这事不可能这么顺利。

“以后,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了。”

海西彪……这逗比不会是假的苏大人吧?

挥了挥手,让下面的人将那几箱东西抬走,又想屏退左右。

苏大不乐意了,那些人也就算了,眼前这位那是真的能打的,至少打他没多大问题,宴七,出去可一定不距离我太远。

这异父异母的兄弟还……是假兄弟呢。

(海西彪:我们本来就不是真兄弟。)

“苏大人的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盐商们在查,他也悄悄查了,这些外地摊贩就像是带着盐从天而降般,根本查无所查。

原本他猜是翠岭县那边过来的,结果他派人去试探了,这些人的口音,可以说来自五湖西海,真有一种昌乐盐荒,八方的盐商都汇集过来的感觉。

口音不一样,但是盐却是一样的,所以一定有他不知道的出处。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