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族!供我科举

第16章 盘算

加入书架
书名:
全族!供我科举
作者:
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本章字数:
4946
更新时间:
2025-06-10

两大桶在堂屋里散发着而的甜香,秦思文和秦思武也凑在桶边,贪婪地嗅着,喉咙里发出无意识的吞咽声。王氏也被震惊到了!

“发了,真发了!”秦大安和王氏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齐哥儿,快!快看看这宝贝,到底有多少斤两?够不够咱两家吃上几个月的白米饭?”

秦思齐点点头,沉着稳定他指挥着堂哥们找来家里最干净的大陶盆和细密的竹筛。王氏则小心地拿起一个长柄木勺,探入木桶中粘稠的金黄里,舀起满满一勺混杂着破碎巢脾和死蜂的,缓缓倾倒在架在陶盆上的竹筛里。

金黄的如同流动的琥珀,在筛网上流淌、渗透。粘稠的液体穿过细密的筛孔,滴滴答答落入盆中,渐渐汇聚成纯净的金色溪流。而破碎的蜡质巢脾、细小的蜂尸和一些未能滤净的杂质,则留在了筛网上。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

秦大安看着那滤出的、愈发纯净透亮的蜂蜜,眼睛亮得吓人。秦思文则负责将滤净的小心地舀进几个干燥的小陶罐里。秦思武则把筛网上残留的蜡渣、死蜂等物刮下来,聚到一旁。时间在的滴答声中流逝。油灯的火苗跳跃着,将几个忙碌的身影拉长,投在斑驳的土墙上。终于,最后一滴也滤尽了。

秦大安仔细清点着灌满蜜的陶罐,又掂量了一下旁边聚拢的那堆滤出的蜡渣杂质,用借来的秤称重,沉吟片刻才抬起头:“两大桶看着多,滤干净了,纯蜂蜜大概只有二十五斤上下。那些蜂蜡和渣子,拢共也就三斤左右。”

“二十五斤?”王氏脸上的狂喜,齐哥儿似飞快地心算着。二十五斤,按行商收购价一百五十文一斤…那就是三千五百多文!三贯多钱!这无疑是一笔巨款,足以让全家吃上很久的饱饭,甚至能添置些家当。可……这二十五斤蜜,是冒着被蜂群蜇死的风险得来的,是流淌的“黄金”啊!他原本以为会更多……

“大伯,”秦思齐打破了短暂的沉默,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沉稳,“二十五斤纯蜜,不少了。那些蜡渣也别扔,蜂蜡是好东西,药铺说不定也收,就算不收,留着家里点灯、或者吃也好。”

秦大安被小侄子这通透的话说得一愣,他蹲下身,大手用力揉了揉秦思齐的头发,眼神复杂,既有对收获的欣喜,更有对眼前这小人儿远超年龄的聪慧和定力的由衷折服:“好小子!大伯……唉,是我想岔了!听你的!这蜜,你说咋卖才好?咱是首接卖给行三商好?还是等赶大集?”

如何售卖?秦思齐的小眉头也微微蹙了起来。六岁的他,脚步最远只到过邻村,连镇上都没去过,更别提县城了。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是一片模糊的未知。货郎担子的叫卖,茂山村长叔偶尔提及的县城见闻,是他认知的全部来源。他只知道蜂蜜值钱,但具体怎么卖,卖给谁最划算,心里实在没底。

一个念头,带着冒险的冲动,在他心中萌生。他抬起头,看着大安:“大伯,镇上收蜜,可镇上能有多少识货的富人?能出得起最高价的,怕是在县城里。”

他顿了顿,鼓起勇气,带着一丝恳求:“大伯,您能带我去趟县里吗?咱不一下子全卖光。先带个五斤左右,去试试水,探探行情?看看哪家铺子识货,出的价高。剩下的,咱心里有数了再卖,免得吃亏。” 少年眼中闪烁着渴望和一种超越年龄和商贾般的审慎。

秦大安看着侄子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认真和盘算。这孩子,天生就是块料!他用力一拍大腿:“成!就依你!咱爷俩……不,咱爷仨!明天天一亮就去县城!思文、思武也去,见见世面,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事情议定,夜色己深。秦大安挑了一个最小的陶罐,亲自舀了满满一罐的蜂蜜,又用油纸仔细包了一小块滤净的蜂蜡,塞给秦思齐:“齐哥儿,这个你带回去,给你娘尝尝鲜!告诉她,这是她儿子挣来的!剩下的蜜,咱好好放着,明天一早就动身!”

秦大安怕他抱不动,就叫秦思文帮忙抱着,送回去:“嗯!谢谢大伯!”到门口,思文就把罐子递给了齐哥儿就跑了回去。

自己推开院子门,母亲刘氏正缝补着衣裳。她抬起头,看着回来的儿子:“齐儿,回来啦?饿不饿?锅里还有半块饼子……”“娘!你看!”秦思齐像献宝一样,小心翼翼地将怀里的陶罐捧到母亲面前,揭开盖子。瞬间,那浓郁甜香充满了狭小的空间。

刘氏惊讶地看着罐子里的蜂蜜,又看看儿子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和一丝骄傲,愣住了:“这……这是……”

“娘,这是蜂蜜!”秦思齐的声音带着雀跃,将今天如何发现蜂巢,如何与大伯、堂哥们合作取蜜的经过,飞快地、绘声绘色地讲了一遍。讲到被蜂蛰的疼痛时,他下意识地缩了缩左手,讲到发现巨大蜂巢时的狂喜,讲到浓烟滚滚中大伯攀树取蜜的惊险,讲到滤出这纯净的满足……小小的脸庞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刘氏静静地听着,眼神从最初的震惊,慢慢化为骄傲。她伸出手指,沾了一点点罐沿的蜜,放进嘴里。那甘甜在舌尖弥漫开,带着山野的芬芳,一路甜到了心底最深处:“娘的齐哥儿…长大了,有本事了…这蜜,真甜…”

“娘,这点您留着慢慢吃,润润嗓子也好。”秦思齐依偎在母亲怀里:“大伯说了,明天带我和思文哥、思武哥去趟县里,把这蜜卖掉一些换钱。剩下的,咱再好好打算。”

刘氏抚摸着儿子的头发,千言万语化作一声温柔的叮咛:“好,好!去县里,跟紧你大伯,万事小心……”

鸡鸣三遍,天色还是一片蟹壳青。秦大安家院门“吱呀”一声打开。秦大安背上一个大背篓,里面用厚厚稻草仔细垫好,稳稳放着五斤装蜂蜜的陶罐。秦思文和秦思武也各自背了个小包袱,里面装着干粮和水。秦思齐则空着手,紧紧跟在秦大安身边。他换上了自己最干净、却依旧打满补丁的一身旧衣,小脸洗得发亮,眼神里充满了对未知旅程的紧张和期待。

“走!”秦大安低喝一声,率先迈开大步。西人踏着清晨冰凉的露水,走上了通往恩施县城的土路。

恩施县,不过是大丰朝版图上一个不起眼的下等小县。若非倚靠着波涛滚滚的长江,得了几分水路的便利,恐怕连个像样的镇甸都算不上。道路崎岖,尽是黄泥和碎石。秦大安背着几十斤的重物,脚步沉稳有力。秦思文和秦思武年轻力壮,也走得飞快。只有秦思齐,人小腿短,开始还能跟上,走了小半个时辰,便有些气喘吁吁,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齐哥儿,累不?大伯背你一段?”秦大安放缓脚步,关切地问。

“不累!我能行!”秦思齐倔强地摇头,咬紧牙关加快了步伐。他不想成为累赘。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