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饭后,秦思齐坐在窗前,小心翼翼地整理着一叠画作。油灯的光晕在宣纸上摇曳,映照出二十余幅精心绘制的画像,那是他准备送给蒙学堂同窗的临别赠礼。
"齐哥儿,这么晚了还不睡?"刘氏轻轻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碗冒着热气的莲子羹。
"娘,我再检查一遍画。"秦思齐接过碗,指着案上的画作,"明日就要去甲班了,这些是送给蒙学堂同窗的。"
刘氏凑近细看,不由得惊叹出声。每幅画上都栩栩如生地描绘着一个学子的形象:李文焕眉,林静之凝神静思地翻阅书卷,就连那个总是刁难人的赵明远,也被画成了认真习字的模样。画作右下角一律题着"同窗XX清赏,《校园晨景图》赠君,盼友谊长存!天宝十九年著"。
"这张是给郑夫子的。"秦思齐展开最大的一幅,画中是夫子执卷授课的场景,周围环绕着二十多个认真听讲的学子,取"桃李满园"之意。题款写着:"赠郑夫子!蒙师提点,今绘《桃李满园图》,感师恩如春风化雨!望夫子惠存,学生秦思齐天宝十九年著!"
刘氏眼眶微红:"我儿长大了..."她轻轻抚摸着画作,"只是夫子说过,你的画缺些意境..."
"儿子明白。"秦思齐点点头,"但我想,真诚比意境更重要。"
窗外,一轮明月悄然升起,清辉洒在院中。秦思齐想起这西个月来的点滴,初入书院时的忐忑,算学课上的惊艳,诗会上的笨拙尝试...那些曾经针锋相对的同窗,如今想来竟有几分可爱。
次日清晨,秦思齐早早来到蒙学堂。学子们陆续到来,看到自己的画像时,一个个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这太像了!"李文焕捧着自己的画像,爱不释手,"我要挂在书房最显眼的位置!"
林静之则仔细端详画中的自己:"齐哥儿竟把我画得如此有书卷气。"
就连一向孤傲的张成,接过画时也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多谢秦兄我会珍藏。"
最让人意外的是赵明远的反应。当秦思齐将他的画像递过去时,这个往日里处处作对的胖子竟然红了眼眶。
".你把我画得这么认真..."赵明远的声音有些发抖,"我平时是不是很讨人厌?"
秦思齐摇摇头:"赵兄性情首爽,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赵明远突然深深一揖:"往日多有得罪,秦兄海涵!"起身时,他塞给秦思齐一个精致的锦盒,"这是徽州歙砚,权当赔礼"这一幕看得周围学子目瞪口呆。郑夫子不知何时站在了门口,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
"秦思齐。"夫子唤道,"听说你给大家都准备了礼物?"秦思齐连忙取出那幅《桃李满园图》,双手奉上:"学生拙作,望夫子笑纳。"
夫子展开画卷,手指轻轻抚过画中的每一个学子形象,最后停在自己那严肃又不失慈祥的面容上。良久,他轻叹一声:"画技虽有不足,但这份心意难得。"
下课钟声响起,但今日的蒙学堂格外安静,没有人急着离开。学子们不约而同地围在秦思齐身边,有送笔墨的,有赠诗文的,就连平日最不起眼的周安,也塞给他一个亲手编的竹笔筒。
"甲班就在东跨院,我们随时可以见面。"李文焕强作欢颜。林静之拍拍秦思齐的肩膀:"好好学,等我和文焕考过去。"
张成站在人群外围,等到众人都告别完了,才走上前来:"秦兄大恩不言谢。"他递过一个粗布包,"这是我手抄的《甲班必读书目》,或许对你有用。"
秦思齐郑重地接过,发现里面不仅有书目,还有详细的心得批注。正午的阳光洒在书院的长廊上,秦思齐抱着满怀的礼物,独自走向东跨院。身后传来蒙学堂同窗的呼喊:
"齐哥儿,常回来看看!"
"甲班有人欺负你就告诉我们!"
"别忘了我们!"
秦思齐没有回头,只是高高举起手臂挥了挥。他怕一回头,就会忍不住落泪。
东跨院比蒙学堂更加幽静,古柏参天,回廊曲折。甲班的学堂门前挂着"明德堂"的匾额,笔力雄浑,据说是首辅大人的手笔。
秦思齐深吸一口气,推开了那扇雕花木门。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这些学子大多是十二三岁的少年,个个目光炯炯,气度不凡。
"新来的?"一个身材高大的学子走过来,居高临下地打量着他,"你就是七岁入甲班的秦思齐?"
秦思齐不卑不亢地拱手:"正是在下,请多指教。"
那学子突然笑了,伸手接过他怀中的礼物:"早听说你的大名了!我是甲班斋长陆明远,夫子吩咐我带你熟悉环境。"
就这样,秦思齐开始了在甲班的学习生涯。这里的课程比蒙学堂深奥许多,除了传统的西书五经,还有策论、判语等实用文体。最让他头疼的是诗赋课,甲班要求严格遵循《钦定西库全书》的格律,连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能错。
转眼到了九月中旬,重阳佳节将至。这日放学,秦思齐正在整理笔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齐哥儿!快出来!"李文焕和林静之站在廊下,手里提着食盒,脸上带着神秘的笑容。
"你们怎么来了?"秦思齐惊喜地迎上去。
"给你送重阳糕啊!"李文焕打开食盒,香甜的气息顿时弥漫开来,"我娘亲手做的。”
林静之则取出一卷纸:"这是蒙学堂同窗给你的信,每人写了一段。"秦思齐展开一看,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寄语。李文焕的潇洒,林静之的工整,张成的瘦劲...就连赵明远也写了几句祝福。最后是郑夫子的题词:"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夫子说,让你有空回去看看。"林静之笑道,"蒙学堂现在可冷清了,赵明远整天念叨没人跟他斗嘴..."
夕阳西下,三个好友坐在书院后山的石亭里,分食着重阳糕,远眺长江如练。秦思齐忽然想起《论语》中的那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就像此刻,他们性格各异,志趣不同,却依然是最知心的朋友。
放学后,借着夕阳在院子里,一字一句地读着不懂的地方!天才比比皆是,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在科举一道脱颖而出!想着前世杨和庭,张居正,严嵩,解缙等人都是十岁左右就考上了秀才,他秦思齐弱于人...而继续投入书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