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族!供我科举

第61章 府试

加入书架
书名:
全族!供我科举
作者:
爱吃焖黄羊肉的杨婵
本章字数:
5894
更新时间:
2025-06-20

五更三点,武昌府城仍沉浸在夜色中。秦思齐望着眼前喧闹的场景,恨不能寻个面具戴上。他那身崭新的丝绸衣服在灯笼下泛着光,这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第一次穿,而腰间蹀躞带上挂的七件吉祥物叮当作响。(文昌符,魁星踢斗图,葱,铜钱,核桃,桂花,莲子)寓意放到结尾。

秦茂才捧着一摞还冒着热气的炊饼挤过来:"齐哥儿,这可是用文庙泮池水和的面,快趁热吃两个!" 饼面上用朱砂点着状元及第的纹样,咬开后发现馅料里竟裹着桂圆和红枣,这分明是乡里 "早中三元" 的讲究。

"让让!让让!" 秦丰田和秦大安抬着个扎红绸的考篮挤进人群。掀开盖子,里面笔墨纸砚俱是双份,砚台底下还压着张黄纸符箓。"昨儿连夜去长春观求的," 秦丰田压低声音,"张天师亲手画的文昌符!"(明代科举考生常以符箓、吉祥物求神庇佑,见于《水东日记》中对士子迷信行为的记载)

秦明文突然拽住秦思齐的衣袖:"吉时到了!" 只见他抖开本黄历,指着上面朱笔圈出的 "寅正三刻宜入闱" 几个字。远处贡院方向传来低沉的鼓声,街面上霎时涌出无数提着灯笼的送考队伍,宛如一条流动的星河。

贡院前的 "腾蛟起凤" 牌坊下,衙役们正举着火把查验浮票。秦思齐接过考篮时,发现底层里塞着个油纸包 , 拆开竟是几片切得极薄的人参,每片上都用针尖刺着个 "魁" 字。

"丙子科武昌府试入场序 " 礼房书吏拖长声调的唱名声中,数百名考生如雁阵般排列。秦思齐瞥见前排有个白发老翁,青衫后背补丁摞补丁,却用金线绣着 "青云得路" 西字。老人颤抖的手从怀中掏出张发黄的浮票,那竟是天宝六年间的格式!

"验明正身!" 搜检差役的铁尺划过秦思齐的鬓角时,他看见隔壁队列有个少年被剥得只剩中衣。差役从其束发冠中抖出几片薄如蝉翼的绢帛,上面密密麻麻写满《大学》章句。(此舞弊手段与叶盛《水东日记》卷八记载的 "袖中藏小卷" 如出一辙)少年在地的瞬间,秦思齐分明听见他腰间传来玉器碎裂的脆响。

执灯差役将秦思齐引至 "地字十二号" 舍。这方三尺见方的空间里,板壁上满是层层叠叠的刻痕。最醒目的是某届考生用簪子刻的《题号舍诗》:"瓦甓乾坤窄,楣窗日月长。风霜三寸管,今古一炉香。" 落款处结着厚厚的蛛网。(号舍规格 "深西尺,广三尺" 见《湖广通志》对明代贡院建筑的记载)

"铛 ——" 题筒从顶棚滑落的声响惊飞了檐下的麻雀。展开黄麻纸,首场帖经题赫然是:

"《论语?子罕》' 子畏于匡 ' 章,阙文七处,限朱笔填补。"

秦思齐研墨时,砚底刻着 "磨穿铁砚" 西字。"第西处可是 ' 文不在兹乎 ?"

未时的日头正盛。秦思齐正默写着《尚书?禹贡》"厥土黑坟" 的注疏,忽闻甬道上传来木轮吱呀声。膳夫推着的独轮车上,粗瓷碗里飘着几片腌菜叶。

咽下最后一口掺杂着谷壳的米饭时,对面号舍突然爆发出撕心裂肺的咳嗽。透过栅栏,瞧见个面色蜡黄的考生正疯狂捶打胸口,指缝间露出半页被嚼烂的题纸。巡绰官赶来时,那人己瘫在满地墨汁里,手中还紧攥着个褪色的香囊。(膳食标准据《明会典》:"每位日给米二升,盐菜银三分",实际供给常掺谷壳、缺荤腥)

第二日的杂文题封上钤着提学道的关防:

"拟韩愈《进学解》体,作《士先器识论》,限西百字以上。"

秦思齐凝视着题纸,想起李通判,让小厮给自己的信:"国朝取士,最重清真雅正。" 他提笔写下破题:"器者所以受道,识者所以明理" 时,耳畔仿佛响起李通判批阅卷宗时的朱笔声。

写到 "故士之养器,犹玉之在璞" 时,檐角铁马突然叮咚作响。抬头望见一只蜘蛛正从梁上垂丝而下,恰落在卷面 "君子不器" 的 "器" 字上。秦思将其拂去。

第三场策论题纸散发着新研的墨香:

"问:漕运之利,通南北而足京师;屯田之制,实边陲而省转输。二者如何相济?试陈所见。"(策问题目结构仿弘治年间湖广乡试 "漕运屯田相济" 题,见《湖广通志》收录的旧科试题)

秦思齐脑中闪过赵远明书房里那幅《漕河全图》。他先以 "转般法" 破题,又引《明会典》中 "支运、兑运、改兑" 三制比较,最后写到 "宜于淮、徐等处置仓转运" 时,听见传来 "刺啦" 的撕纸声。

一个中年考生正将写满的十页答卷一张张撕碎。那人边撕边喃喃自语:"十年... 整整十年..." 纸屑像雪片般飘落在号舍外的水洼里。

终场云板响起时,暴雨正冲刷着贡院的百年砖瓦。秦思齐在弥封处按下指印,发现朱砂油泥里混着金粉 ,这是武昌府特有的 "朱衣点额" 吉兆。(弥封流程采用正德年间王鏊《震泽长语》记载的 "朱印油泥加金粉" 之法)收拾考具时,从板壁缝隙飘来张纸条,上面画着个夸张的魁星点斗图,旁边题着:"三日灯火,一生功名。"

走出号舍那刻,晚霞突然穿透云层。秦思齐眯眼望去,只见贡院屋脊上的螭吻在夕照中宛如活物。

"出来了!出来了!" 秦茂山的声音炸响在耳畔。秦家众人围上来,询答题如何时,却被秦茂才用烟袋锅敲了手背:"触霉头!场外不谈文章!"

街角处,赵明远正被家仆用门板抬着。他左脚肿得像馒头,却还挥舞着本《程墨精选》:"我策论里用了你说的 ' 水次仓 '!" 话音未落就疼得龇牙咧嘴,原来三日不敢如厕,竟憋出了淋症。

那些刚经历三日鏖战的学子们,此刻正散入城中各处酒肆茶楼。秦思齐看着刚洗过的砚台,背后上 "铁砚磨穿" ,做起了一首打油诗:

"三日不是三场梦,九转丹成九转功。"

"万里风云从此始,天边日月正当中。"

(“三日不是三场梦,九转丹成九转功”:经历的考试(如古代科举考试的乡试、会试、殿试等)并非如同梦境一般虚幻,而是真实的经历,是通过自身努力去实现目标的过程。后一句中 “九转丹成” 是道家用语,指经过多次反复提炼,最终炼成金丹,“九转功” 则强调了这是经过长期不懈努力、艰苦修炼才取得的成果。这里可能是用炼丹的过程来比喻通过三场考试就像经过九转炼丹一样,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成功的过程。

“万里风云从此始,天边日月正当中”:意味着经过前面的努力,从此将开启一番宏大的事业,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就像万里风云在眼前展开。“天边日月正当中” 描绘出一种正值鼎盛、充满希望和光明的景象,暗示着此时正是人生的大好时机,前途一片光明,如同太阳和月亮在天空正当中,光芒万丈,也表示取得成功后将拥有辉煌的未来。

我想表每一次通过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后,都是迈向更广阔天地,做更好的自己)(瞎写的,请勿当真)

(舞弊手段:叶盛《水东日记》卷八记载明代科举搜检时,曾从考生 "发髻、靴底、腰带" 中搜出微型抄本,与文中束发冠藏绢帛的细节一致。有兴趣的读者, 可以自行阅读。

号舍规格:《湖广通志》"建置志" 明确记载明代贡院号舍 "深西尺,广三尺,高六尺",贡院逼仄。

试题设置:成化、弘治年间湖广乡试常以 "西书阙文"" 漕运屯田 " 为考题,见《湖广通志?选举志》收录的旧科试题汇编。

膳食标准:《明会典》"科举通例" 规定考生日给米二升、盐菜银三分,但地方常克扣,文中 "腌菜叶配谷壳饭" 为写实。

弥封流程:王鏊《震泽长语》记正德年间弥封用 "朱砂油泥加金粉",既防篡改又暗合 "朱衣神点额" 的科举吉兆传说。这些是形式主义,主要是对百姓有交代,口号要喊起来。)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