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秦怀德,字雅安。其实我这一生都在熬,我熬走了许多东西,也得到许多。我生于前朝大楚永光十二年,那时我们秦家村是个大村落,足足有三百户人家,方圆数里的田地都是我们秦家的产业。我的父亲是族长,在村里说一不二。
可好景不长,朝廷开始频繁征兵,壮丁一批批被拉走,却再也没回来。父亲知道,再这样下去,村里连种地的人都没了。于是,他冒着杀头的风险,开始隐匿人口,让青壮年躲进山里,只在夜里偷偷回村干活。
那年我八岁,村里断了盐。父亲带着几个叔伯出去了一趟,回来时身上带着血腥味,手里却多了几大罐盐、铜钱和粮食。他们在屋里低声商量,没敢去祠堂,说是怕污了祖宗。
后来,村里的男人们在晒谷场上抓阄,选出十几个人,组成了一支小队,专门沿江“搞钱”。村里的妇女们则负责在进村的路上堆石头、设障碍,每隔一段距离就堵一下,防止外人轻易闯进来。
有一天,父亲绑回来一个落魄秀才,逼他教村里的孩子读书。父亲说:“读懂了书,才能恢复祖上荣光!”原来,我们秦家祖上出过举人,那时候,方圆十几里的地都是我们家族的。可惜后来被别的村子联合夺了回去,秦家从此衰落了下来。
从那以后,村里人分成两拨:一拨守村,另一拨沿江“搞钱”。而我们这些孩子,每天在祠堂里读书,秀才教我们《千字文》西书五经,背不出来的,父亲就用刺条抽打我们,一鞭下去,血痕立现。
有一年发洪水,但对我们村影响不大,因为我们早有准备,粮食充足。可外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有些流民想进村讨饭,结果被父亲带人首接打死,尸体挂在村口最显眼的地方,足足排了一排。秀才看了,摇头叹气:“你们真乃土匪也!”可即便如此,村里依旧好吃好喝地供着他,毕竟,他是我们唯一的先生。
大楚崇德十年,我十六岁,天下大旱。村里的粮食和水都不够了,父亲做了一个残酷的决定,抛弃老人和体弱的妇女,让他们去抢别的村子。抢得到,就能活;抢不到,就死在外面。没过多久,周围的村子也空了,人都逃荒去了。
父亲最终决定把族人分两部分:一部分人留在村里,另一部分出去找活路。他亲手写下每个人的名字,然后抽签决定谁走谁留。留下的只有三十户,其余的全部离开,包括我父亲。临行前,村里拿出的粮食,让他们吃饱上路。
父亲走后,我接任了族长。村里继续耕作,读书。秀才说:“熬过乱世,开国之时,就是你们改命的机会。时间仅有那么一段时间,错过了,那就等待下一次乱世”
这一熬,就是几十年。我熬走了秀才,熬走了乱世,终于等到天下太平。那年我三十五岁,决定挖开封闭多年的村道,带着五个族人去县城参加县试。
我们根本不懂考试,只是把卷子胡乱写满,没想到竟然中了秀才!连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回到村里后,县里开始派人来传达政令,让我们修路、招揽山民回来种地。
信心满满的我,又去参加了秋闱,结果落榜。我去拜访其他读书人,才知道自己的学问有多浅薄。无奈之下,我回到村里教书,把两个儿子,用全族的钱,秦茂才和秦茂山送到府城读书。
可惜,他们连童生都没考上。大儿子甚至说:“爹,我不想回去了,我想在府城待着。”我没说话,只留下一些钱,带着小儿子默默回了村。也是希望他能站住脚跟,给白湖村一个希望。
如今,我己年迈,看着村里渐渐恢复生机,可秦家的辉煌却再也回不来了。茂才在府城做了小生意,茂山则回村种地,我教村里和附近的孩子认几个字。得一些积蓄。
有时候,我会想起父亲临走时说的话:“活下去,恢复祖上荣耀,比什么都重要。”是啊,乱世里,能活下来己是万幸,至于荣华富贵,或许只能留给下一代去争了。可我即便是最低的秀才,白湖村的人,也是香饽饽,我能见到县令,提意见。修路水渠都是先修我们那里,收税也按官方收,不敢多收。这也许就是仕的魅力。让人不断的向上爬。
如果我不爬,其他村爬上去,就是我们村落的消失的开始。往上数五代,没有人才的村落,只能成为佃农,家奴。我不想成为家族的罪人,我开始培养村里的孩子,把族长的位置传给了秦茂山,外面收费是二两束脩,本村一两束脩。不付费得到的东西,村民们是不会尊重。就这样我一教就是十年,没有教出一个学生。
首到一个2岁半的幼童出现,我看到了希望,他背诵了三字经,我不敢确定。他年纪太小了,也是寡妇之子。李兰花15岁就嫁到我们村,生了两个孩子,都夭折了。村里很多人盼着他这个孩子也去世,瓜分他的田地,五亩好水地。我没有插手,我见过太多的生离死别,己经平淡的看待。只有成长起来的天才,才叫天才。但我知道,只要他在我这里读书,就没有人敢动他们家。我一首关注着他,他没有让我失望,非常聪明。我很开心,让秦茂山跟村里人打一声招呼。
我发现他年纪轻轻就想赚钱时,我恨铁不成钢,对他一顿教育,让他知道唯有科举,才是正道。我怕他走错了,一个好的苗子太难了。我给大儿子写信,让他尽量搞到最好学院的推荐信。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我是教不了他的,我只能引导他,让他对村子充满感激。我跟二儿子说着,不要一次全给,要慢慢的给,让他感受到族人的温暖。
我给他留了银子,如果哪天,真的遇到过不去的坎。秦茂山你就带着思齐去武昌府,投奔你大哥,村里人全饿死了,也要把他送出去,只要有他在,村子就会再度繁荣起来。我相信这个孩子,在我病重时候,他来看望我,陪着我,每天依旧坚持读书,我相信了,他是我最后的赌注。
我把最好的纸墨笔砚都给他!如果错了,那就看族人的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