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第40章 井台边的绣娘

加入书架
书名:
乡音的星辰民间小故事
作者:
爱吃三明治的若尘
本章字数:
2552
更新时间:
2025-07-06

在清水镇的西头,有一口历经沧桑的老井。这口井的井台非常特别,它是由一整块巨大的青石雕琢而成,仿佛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井台的西角,还蹲着西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它们或威武雄壮,或憨态可掬,为这口老井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小镇上时,井边就会聚集一群勤劳的妇人。她们手提木桶,叽叽喳喳地说着话,笑声和木桶撞击井壁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晨曲。这美妙的声音,仿佛是小镇苏醒的信号,让整个镇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然而,在这热闹的场景中,有一个身影却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总是在井台东南角绣花的春娘。春娘身着一袭淡蓝色的衣裳,身姿婀娜,面容姣好。她静静地坐在那里,手中的绣花针在布面上飞舞,仿佛在编织着一个美丽的梦境。她的专注和娴静,与周围的喧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她宛如一朵盛开在尘世中的青莲,清新脱俗。

春娘生得纤弱,眉眼间却透着股灵气。她总爱穿月白色粗布衫,膝头铺着竹绷,银针在彩线间穿梭如蝶。不知从何时起,镇上人家的嫁衣、孩童的虎头鞋、老人的寿枕,都爱找她绣花样。可谁也没见过春娘的爹娘,只知道她独自住在井台旁的矮屋里,靠着一手好针线讨生活。

那年夏天格外燥热,井水都浅了大半。镇上最有权势的赵员外家要办喜事,派管家来请春娘绣百子千孙被面。春娘低头盯着绣绷,半天才轻声说:"七月初七前定能完工。"管家却冷笑道:"赵少爷急着成亲,三日后就要。若误了事,你这口井......"他意味深长地瞥了眼老井,春娘握着银针的手猛地收紧。

当夜,井台边亮起昏黄的油灯。春娘就着月光飞针走线,绣绷上渐渐浮现出孩童嬉戏的图案。子夜时分,一阵凉风吹过,绣绷上的彩线突然无风自动。春娘抬头,只见井中升起薄雾,雾里走出个白衣女子,面容竟与自己有七分相似。"女儿莫急。"白衣女子声音轻柔,指尖划过绣布,那些孩童的眉眼瞬间鲜活起来,手中的莲花也染上露珠。

三日后,被面如期送到赵府。赵员外掀开绣品,满堂宾客都惊得说不出话——百个孩童或骑竹马,或扑流萤,连衣角褶皱都仿佛带着风。可就在成亲当日,新娘子的红盖头刚掀开,绣着金线的喜帕突然化作万千飞虫,满堂大乱。赵员外气得要抓春娘问罪,却发现矮屋早己人去楼空,只剩井台上未绣完的半幅鸳鸯。

原来白衣女子是春娘的生母,百年前本是井中水仙,与凡人相恋诞下春娘后,被天庭罚困井底。那日见女儿有难,才冒险现身相助。但她泄露仙机,触犯天规,春娘为救母亲,甘愿随她入井。

自那以后,每逢月朗星稀的夜晚,井边就会传来若有若无的绣绷声。谁家姑娘想学刺绣,只要在井台摆上彩线和绸缎,次日清晨准能看见精巧的花样。更神奇的是,这口老井再没干涸过,井水冬暖夏凉,镇民都说,是春娘和水仙娘娘在用绣线,织就了清水镇的福泽。

几十年过去,井台边的石狮子都长出了青苔。新来的孩童指着老井问故事时,老人们就会指着井壁上天然形成的纹路,说那是春娘绣的丝线;舀起井水细看,水面的涟漪里,仿佛还能看见绣娘低头穿针的模样。而每年七月初七,总有人看见井中升起两团柔和的光,一团洁白如月华,一团绚丽似彩线,在夜空中交织成最美的绣品。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