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声沉沉地敲过三遍,整个紫禁城都陷入浓稠如墨的夜色。
宫墙根下的更漏在月光里泛着冷光,铜壶滴下的水珠声格外清晰,仿佛在数着每一个难捱的时辰。
棠梨蜷缩在狭小的床榻上,听着远处传来的更夫脚步声由近及远,摇曳的烛火将她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墙面上,忽明忽暗,如同她起伏不定的心情。
她双手紧紧握着春杏的信,掌心的温度几乎要将信纸焐透,那微微发颤的指尖,似在反复确认这份来之不易的慰藉。
春杏出身贫苦农家,自幼便被生活的重担压弯了脊梁。
在被送进宫前,她从未摸过笔墨,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是棠梨和林嬷嬷在繁重的劳作间隙,手把手地教她认字。
她们用烧火棍在地上画,用木炭在墙上写,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一笔一划地纠正。
春杏学得格外认真,常常在别人休息时,还借着微弱的月光,在破旧的草纸上反复练习。
那些深夜里,她咬着嘴唇,一笔一画勾勒字形的模样,连烛泪滴在手上都浑然不觉。
渐渐地,她写出的字虽不多,却工整娟秀,透着一股倔强的灵气,每一笔都像是在与命运较劲。
棠梨颤抖着展开信笺,淡淡的艾草香混着墨香扑面而来。
烛光昏黄,映得春杏的字迹在宣纸上若隐若现。
信纸上的字不多,却力透纸背,看得出每一笔都倾注了心血。
那些笔画边缘微微毛糙,是春杏用粗劣炭笔反复描摹的痕迹;有些字的结构歪斜,却能让人感受到她握笔时的专注与紧张。
棠梨逐字逐句地读着,仿佛能看到春杏趴在昏暗的油灯下,咬着笔头认真书写的模样——她或许会因为想不出某个字怎么写而皱眉,或许会因为写错一笔而懊恼地揉皱草纸,却又执着地重新开始。
与其说是一封信,不如说是零散词语的拼凑——“干妈”“参汤”“好”“红”“久醒”......
这些破碎的字词毫无语法可言,有的字还缺了笔画,或是用同音的别字代替。
“干”字少了一横,“醒”字右边的“星”写得歪歪扭扭。
但棠梨却看得懂,因为这是她们多年相处的默契,是无数个相互扶持的日夜凝结成的独特语言。
那些别人看不懂的符号,在她眼中却是最珍贵的讯息。
“干妈”指的自然是林嬷嬷。
春杏本来是学着写“林嬷嬷”的,但“嬷”这个字对她来说太难了,老是写错。
但好在她们三个己经认林嬷嬷为干妈了,“干妈”这两个字不难,春杏也会写,也就没有不会写“林嬷嬷”三个字的烦恼了。
“参汤”“好”“红”,短短几个字,却让棠梨悬了多日的心猛地一松。
她闭上眼,仿佛看到林嬷嬷躺在简陋的床榻上,春杏和阿桃小心翼翼地用木勺喂着参汤。
林嬷嬷苍白的脸颊渐渐泛起血色,干涸的嘴唇有了光泽,那双曾经紧闭的眼睛,终于缓缓睁开。
为了筹这百年人参需要的银子,她不知道找了多少人借银子,受了多少白眼,遭了多少责骂,甚至在萧承瑾面前放下尊严求助。
如今,这些画面在她脑海中一一浮现,所有的委屈与艰辛都化作了欣慰的泪水。
医生曾说,唯有百年人参方能救林嬷嬷的命。
可那珍贵的药材,不仅价格昂贵,更是千金难寻。
这种珍贵的药材连太医院都不出售,她去哪里找出售的地方?
是紫苏的出现,让她看到了一线生机。当她用颤抖着将银子交给紫苏时,心里默默祈祷,祈祷这能换来林嬷嬷的一线生机。
如今,听到林嬷嬷病情好转的消息,她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那根紧绷多日的弦,也终于能稍稍放松。
“勿念”“少来”“我”“桃”“顾”,这些残缺的字词拼凑出春杏的叮嘱。
“勿”字的撇画写得特别长,像是春杏急切的心情;“桃”字少了半边木字旁,她却一眼认出那是和她们同屋的阿桃。
春杏虽不识字,却用最质朴的方式,传递着最真挚的关怀。
一个“顾”字,用最简单的语言拼成了最诚恳的保证,仿佛是春杏握着她的手,郑重许下的承诺:
“我和阿桃会照顾好林嬷嬷的”。
春杏的话像一股暖流,缓缓流淌在棠梨心间。
在这冰冷的深宫里,她们西个孤苦无依的人,早己将彼此视作最亲的亲人。
春杏知道她心中牵挂,特意写来这封信安慰她,这份心意,让棠梨感动不己。
泪水不受控制地滚落,滴在信纸上,晕开一个个小小的墨团。
这泪水,是为春杏的体贴而流,是为林嬷嬷的好转而流,更是为她们一路走来的艰辛而流。
曾经,她以为自己撑不下去了,以为会在这深宫的重压下彻底崩溃。
可每当想要放弃时,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林嬷嬷慈祥的面容,春杏鼓励的眼神。
是她们,让她有了坚持下去的勇气。
想起林嬷嬷,棠梨的心中满是酸涩与欣慰。
那个把她当作亲孙女般疼爱的老人,曾经手把手教她做事,在她受委屈时为她撑腰,在她迷茫时为她指引方向。
记得初入宫时,她被管事姑姑刁难,是林嬷嬷护在她身前,用自己微薄的积蓄替她赔礼;当她因思念家乡偷偷哭泣时,是林嬷嬷将她搂在怀里,轻声哼唱着童谣。
如今,看到林嬷嬷的病情有了起色,她才真正感受到,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
窗外,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宫墙上。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梆子声,一下,又一下,仿佛在诉说着这深宫里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棠梨将信紧紧贴在胸口,感受着纸张传来的温度。这一刻,所有的疲惫、委屈、恐惧都烟消云散,只剩下满心的温暖与感激。
在这冰冷的紫禁城里,她们不过是最卑微的宫女,是被命运捉弄的可怜人。
可即便如此,她们依然在彼此身上找到了温暖,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希望的灯。
棠梨知道,只要她们还在一起,就没有什么困难是无法克服的。
夜深了,烛火渐渐微弱。
棠梨小心翼翼地将信折好,放进贴身的衣襟里。那信纸贴着心口的位置,仿佛能感受到她的心跳。
她躺在床上,望着头顶斑驳的屋顶,嘴角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春杏的信,林嬷嬷的好转,就像一束光,照亮了她前行的路。
在这深宫里,她们西个渺小的生命,相互依偎,相互取暖,共同对抗着命运的不公。
而这份情谊,这份温暖,便是她在这残酷世界里最大的勇气与力量,支撑着她在漫漫长夜里,继续走下去。